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忽視的神秘坑洞帶

在遙遠的古代, 外星人乘飛船來到地球, 對地球人的文明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幫助地球人建立一些偉大的文明, 建造了很多讓現代人無法理解的遺址。 他們不僅在秘魯的納斯卡荒原創作了巨大而神秘的地畫, 還在附近的皮斯科山谷挖出了數千個神秘坑洞……

有些人相信納斯卡地畫和皮斯科坑洞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 考古學家對納斯卡地畫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 現在仍有謎團未解, 而皮斯科坑洞直到現在還讓考古學家深陷迷霧。

一個電話牽出的迷霧

2013年, 一位來自美國匹茲堡的男子給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安第斯文化專家查理斯·斯坦尼斯打來電話。

這位男子說到了皮斯科坑洞, 並稱那是外星人來過地球的證據。 這引起了斯坦尼斯的興趣, 因為皮斯科坑洞就在納斯卡地畫東邊不遠處的西爾佩山的山坡上, 而斯坦尼斯在納斯卡荒原地區工作了30餘年, 但從未聽說過這個遺址。

出於好奇, 斯坦尼斯和同事用谷歌地球搜索了這個遺址, 結果看到的衛星圖像讓他們震驚——那片區域遍佈坑坑洞洞, 像是無序地散落在山坡上, 看起來像爆炸過後滿目瘡痍的地面, 但似乎又是按著某種規律排列。 而查閱資料後他們驚訝地發現, 這個遺址早在1931年就出現於美國地理學家羅伯特·西比拍攝的照片中,

而這個時間僅比發現納斯卡地畫的時間晚了3年。 但奇怪的是, 相關的研究資料卻幾乎為零。

正因為如此, 皮斯科坑洞更顯得神秘。 因為從常理來說, 皮斯科坑洞就在納斯卡地畫附近, 沒理由不引起考古學家的注意, 但為何從未看到任何專業的研究結果?是考古學家沒有去研究, 還是他們發現了什麼神秘的東西, 比如遺址與外星人有關, 以至於他們不願意公佈研究結果?

好奇引出的一場考古

2015年, 斯坦尼斯與另外一位同事決定去一探究竟。 他們來到皮斯科坑洞所在地。 在現場, 他們看到的景象遠比穀歌地圖上看到的還要壯觀——一條由數千個坑洞組成的、約1600米長、20米寬的坑洞帶從皮斯科山谷一直延伸到西爾佩山的山坡上。

經過現場勘察, 他們發現大部分的坑洞都是約0.9米寬, 0.5到1米深。 其中一些坑洞只是人工挖成的土坑, 而有些坑的坑壁和底部則鋪了一層石塊。 奇怪的是, 這些坑洞居然都完美地避開了山坡上的火山岩, 它們的尺寸和選址似乎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此外, 他們還發現, 這個遺址可以分為幾個區域, 每一個區域的坑洞樣式都不同。

為了更全面地考察皮斯科坑洞遺址, 斯坦尼斯還用無人機從空中拍攝圖像, 建立一個皮斯科坑洞帶的詳細地圖。 通過資料的整合, 他們估計那裡大約有5千到6千個坑洞。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粗略地計算, 如果這些坑洞是一次挖成的, 那麼整個遺址的坑洞大約需要100名工人挖上300天左右才能挖完。

那麼, 這些坑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他們發現, 皮斯科坑洞遺址附近不僅有印加人開闢的道路, 而且在周圍還發現了印加文明統治時期用於儲存糧食的糧倉。 另外, 他們還在坑洞附近發現了一些印加帝國時期的陶器。 因此他們認為, 皮斯科坑洞出現的時間應該與15世紀印加帝國征服當地土著人——欽查人的時間吻合。 雖然這些都是間接的證據, 但是這些證據串起來是說得通的。 此外, 根據所有收集的資訊, 考古學家們認為, 這些坑洞是用於儲存東西的。

一個啟發帶來的新解釋

那麼, 這些坑洞是用來儲存什麼東西的呢?這是一個難題, 因為斯坦尼斯和同事從未在坑洞中發現任何物品。 不過他們從另一個遺址的研究中得到了啟發。

在皮斯科坑洞以北約120千米處有一個新發現的印加遺址。 秘魯考古學家亞力杭德羅·楚在這個遺址的糧倉發現了大量的結繩記事的物品——奇普。 它由許多顏色的繩編結成, 不同的繩結有不同的含義。 考古學家發現這裡的很多奇普與各種農產品以及農產品的數量有關, 並且這些奇普被攤在地板上, 可形成一個個方格。 美國哈佛大學的考古學家加里·烏爾頓認為, 這些奇普的方格可能代表著每一個農民或者一戶家庭的納稅數額。

奇普方格的發現, 給了斯坦尼斯一些啟發, 他提出一個想法——皮斯科坑洞可能和那些方格一樣是用來衡量東西的。 因為它們都有大小之分, 尺寸也是精心設計的, 方格代表數額,那麼坑洞可能也代表數額。

斯坦尼斯找到了一些佐證。在距離皮斯科坑洞帶所在地西爾佩山約6.4千米的地方,有一個15世紀的印加帝國的行政中心——坦博科羅拉多。而從坑洞帶的走勢來看,它正好沿著路從穀底通往坦博科羅拉多。那麼農民在皮斯科山谷種植各種農作物,在收穫之時將一部分作為“稅費”繳納給印加帝國的統治階級,這似乎是個合理的解釋。並且從位置上看,皮斯科坑洞帶順著山坡從皮斯科山谷延伸到西爾佩山上,相比于周圍的地勢,這個位置的地勢較為平緩,不僅方便農民搬運農作物,也更適合堆放這些農作物,所以是一個適合確定並登記農民繳稅數額的地方。

而這個坑洞帶按照樣式和規格分成幾個區域,這些不同的區域可能是分屬於不同的大家族或者氏族。

坑洞帶提供的新啟示

但是,為什麼在其他印加帝國的統治區沒有發現與皮斯科坑洞相似的遺址?這是因為印加帝國的疆土遼闊,有些被印加帝國征服的區域會保留自主權,而離印加中心馬丘比丘越遠的地方,“本地特色”的影響越明顯。這樣說來,皮斯科坑洞很可能就是皮斯科山谷的實際統治者想出的一種適合本地的稱量方式。

當然,要證明這些理論,考古學家還需要找到最直接的證據——在坑洞中找到曾經存放過農作物的痕跡。如果這些坑洞曾經存放過農作物,那麼它們可能還會保留著花粉甚至植矽體。植矽體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的矽沉澱在細胞或者細胞之間形成的物質。當植物死亡、腐爛後,這些物質會隱藏在土壤中保存下來,並能存在很長時間。而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細胞形態,所以不同的植物產生的植矽體形態也不相同,因此考古學家可以通過檢測植矽體來確定特定種類的植物,比如當地主要的農作物玉米、南瓜等等。

皮斯科坑洞帶的考古,還給考古學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一些奇特的、無法界定的遺址是否也像皮斯科坑洞一樣,只是印加帝國某些城市特有的用於稱量或儲存物品的場所?比如一些被認為用於祭祀的,但又與傳統樣式的祭祀場所不同的遺址。在這些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物品,比如糧食等。通常考古學家會認為這些物品是用於祭祀的貢品。但是如果從新的角度來考慮,那麼這些地方是否可能只是存放貢品或者賦稅的場所?如果是這樣,皮斯科坑洞在印加文明考古中將具有開創性和里程碑意義。

不過,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一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印加建築專家對西爾佩山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皮斯科坑洞應該在印加帝國征服這一地區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因為在被征服前,這一地區最主要的糧倉都集中在西爾佩山。此外,他認為這些洞不是用來存放糧食等東西的,而是用來儲存糞便的,這在古代是重要的肥料。所以,西爾佩山很可能是生活在皮斯科山谷的農民儲存重要物品的地方,其中包括糧食(儲存在糧倉),還有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肥料(儲存於坑洞)。

到此,皮斯科坑洞的謎題還未解開,這個被納斯卡地畫的光芒掩蓋多年的古代遺址仍在等待著考古學家給出最後的答案。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雜誌文章 歡迎您關注大科技公眾號:hdkj1997

方格代表數額,那麼坑洞可能也代表數額。

斯坦尼斯找到了一些佐證。在距離皮斯科坑洞帶所在地西爾佩山約6.4千米的地方,有一個15世紀的印加帝國的行政中心——坦博科羅拉多。而從坑洞帶的走勢來看,它正好沿著路從穀底通往坦博科羅拉多。那麼農民在皮斯科山谷種植各種農作物,在收穫之時將一部分作為“稅費”繳納給印加帝國的統治階級,這似乎是個合理的解釋。並且從位置上看,皮斯科坑洞帶順著山坡從皮斯科山谷延伸到西爾佩山上,相比于周圍的地勢,這個位置的地勢較為平緩,不僅方便農民搬運農作物,也更適合堆放這些農作物,所以是一個適合確定並登記農民繳稅數額的地方。

而這個坑洞帶按照樣式和規格分成幾個區域,這些不同的區域可能是分屬於不同的大家族或者氏族。

坑洞帶提供的新啟示

但是,為什麼在其他印加帝國的統治區沒有發現與皮斯科坑洞相似的遺址?這是因為印加帝國的疆土遼闊,有些被印加帝國征服的區域會保留自主權,而離印加中心馬丘比丘越遠的地方,“本地特色”的影響越明顯。這樣說來,皮斯科坑洞很可能就是皮斯科山谷的實際統治者想出的一種適合本地的稱量方式。

當然,要證明這些理論,考古學家還需要找到最直接的證據——在坑洞中找到曾經存放過農作物的痕跡。如果這些坑洞曾經存放過農作物,那麼它們可能還會保留著花粉甚至植矽體。植矽體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的矽沉澱在細胞或者細胞之間形成的物質。當植物死亡、腐爛後,這些物質會隱藏在土壤中保存下來,並能存在很長時間。而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細胞形態,所以不同的植物產生的植矽體形態也不相同,因此考古學家可以通過檢測植矽體來確定特定種類的植物,比如當地主要的農作物玉米、南瓜等等。

皮斯科坑洞帶的考古,還給考古學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一些奇特的、無法界定的遺址是否也像皮斯科坑洞一樣,只是印加帝國某些城市特有的用於稱量或儲存物品的場所?比如一些被認為用於祭祀的,但又與傳統樣式的祭祀場所不同的遺址。在這些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物品,比如糧食等。通常考古學家會認為這些物品是用於祭祀的貢品。但是如果從新的角度來考慮,那麼這些地方是否可能只是存放貢品或者賦稅的場所?如果是這樣,皮斯科坑洞在印加文明考古中將具有開創性和里程碑意義。

不過,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一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印加建築專家對西爾佩山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皮斯科坑洞應該在印加帝國征服這一地區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因為在被征服前,這一地區最主要的糧倉都集中在西爾佩山。此外,他認為這些洞不是用來存放糧食等東西的,而是用來儲存糞便的,這在古代是重要的肥料。所以,西爾佩山很可能是生活在皮斯科山谷的農民儲存重要物品的地方,其中包括糧食(儲存在糧倉),還有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肥料(儲存於坑洞)。

到此,皮斯科坑洞的謎題還未解開,這個被納斯卡地畫的光芒掩蓋多年的古代遺址仍在等待著考古學家給出最後的答案。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雜誌文章 歡迎您關注大科技公眾號:hdkj199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