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教育投資上,“觀念”比“錢”重要

鹿媽有話說:

“兩個同樣有錢的家庭, 很可能因為理念的不同而給孩子選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 在未來(現在也已經開始了), 教育資源其實和以前比已經無限豐富了。 (很多人說中國教育資源稀缺, 一是把發達國家作為比較對象, 二是對教育資源的定義太狹隘了。 )例如, 想要學英語, 以前靠收音機, 信號還不好。 現在有個手機就解決所有的資源問題了, 更不要說這麼多的名校公開課。 所以, 未來的教育和”錢“的相關性會比以前小得多, 關鍵是家長教育觀念的引導和選擇。

在一個熱門的媽媽論壇上, 一些正在給自己的孩子物色小學的母親們激烈地論辯了起來,

關於公立私立, 關於應試教育素質教育, 孰優孰劣, 她們各執己見, 在細緻的考察之後侃侃而談, 她們甚至比教育專家更瞭解現行教育的真相。

而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也引發了父親如何參與教育的大討論。 當田亮被媒體以專家之口宣佈需要“看心理醫生”時, 關於教育的觀念之爭可謂全面升級。

也就是說, 在今天, 中產以上階層的家庭, 競爭的是教育理念的優劣, 錢的作用甚至已經退居其次了。 所以, 管你名人還是土豪, 再有錢, 如果方法不得當, 人們也有理由相信, 那已經不是最好的教育。

這是好現象, 說明人們日益意識到, 教育不是一件只靠金錢就能買來的事。

觀念的作用正在凸顯差異, 兩個同樣有錢的家庭, 很可能因為理念的不同而給孩子選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究竟服從不服從應試教育的學習方式?主張熱愛國學、英語可有可無還是重視英語的學習和應用?去買市中心那些單體樓甚至破舊的學區房, 還是主張給孩子一個有戶外活動空間的生態型居住環境?交贊助費進公家排名前列的“省重點”還是交高額學費進教育理念契合的私立學校?上述這些選擇, 都是金錢以外的差異, 能有這些“糾結”的家庭, 已經擺脫了井下人王秀青供養三個孩子讀書的經濟困境, 展現的是價值觀如何驅動教育的豐富圖景。

不要小看觀念的差異, 中國社會未來的一代人就在這些價值觀的塑造中成長。

今天可以預見的是, 他們將是比過去時代呈現更多分化和差異的一代人, 他們也將進入一個依靠觀念識別社群的時代, 那會比依靠財富的單一標準劃分的人群更為複雜多樣。

論壇上的媽媽們不再是上一代家庭主婦, 她們多數大學畢業, 有著體面的工作, 她們有強烈的表達欲和分享欲, 價值觀的表達鮮明而自信。 主張逃離應試教育魔掌的媽媽對迷信重點小學的家長說, 如果你在乎孩子的成績, 如果你認為孩子的成績決定了他(她)的人生, 那你還是把你的孩子交給枯燥重複的作業和兇悍無比的重點學校老師吧。 而無論如何仍然要擠破頭進重點小學的家長則反擊說, 那你就用你孩子的快樂童年換取他的屌絲命運吧。

兩方都認為自己的主張是為孩子好, 主流道路和非主流道路的邊界也已經模糊。 除了公立私立之爭, 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之爭, 有些家長則乾脆放棄了社會提供的選擇, 自己幹起了學校教育的活兒, 譬如活躍于北京廣州等地的“在家上學”聯盟。 可以說, 這都是些有錢有閑還不乏有知的人群。 他們堅信自己的水準普遍高於學校的老師, 他們當中不少是應試教育的高手, 一路從重點小學到名牌大學所向披靡, 但他們卻再也不信任應試教育。

在辯論中, 一個典型的提問是, “你自己不也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嗎”?一位創辦家庭學校的爸爸則回應說, 如果不是應試教育, 他自己的才華將更大限度發揮,

走的彎路將更少, 正是因為太瞭解應試教育的弊端, 他才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再也不要走這條路”。

當然, 上述這些是時間上、物質上昂貴的實驗, 是還在煩惱負擔不起學費、買不起眼花繚亂的教輔資料的家庭想都不敢想的。 據媒體報導, 北大畢業生張喬峰就放棄了30萬年薪的工作回家教子, 他坦言, 這需要靠積蓄維持生活, 試想, 有多少家庭能夠靠積蓄就無憂地生活呢?

可以說, 相比過去, 這是自信的一代家長。 在大學生還極為稀罕的年代, 師範生就是大秀才, 小學老師就是知識份子, 而今天, 家長們開始認為自己的水準要遠遠高於小學老師的平均水準, 這, 恐怕也是自信的來源之一。

有理由相信, 關於教育理念的論辯和競爭, 在未來數十年會越來越激烈,成為社會的一個核心議題。今天的“00後”將成長為不同於他們的60後、70後父母的一代人。這個過程看似漫長,卻值得提前展望。

在美國,經濟學家們開始研究“投資學齡前教育的經濟回報”,一項研究資料表示,在兒童早教計畫中每投入1美元,對各州居民的人均收入將增加2美元78美分,即便你沒有孩子,你也將從中獲益。這對中國不無啟發,當我們還在透支人口紅利,製造無數留守兒童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考慮過GDP功利計算的另一面,就是長遠而言,這種透支即便在經濟效益上計算也未必是划算的。

而反思教育與經濟的關係,鼓勵教育觀念的自由競爭應當是一個恰當的開端。

在未來數十年會越來越激烈,成為社會的一個核心議題。今天的“00後”將成長為不同於他們的60後、70後父母的一代人。這個過程看似漫長,卻值得提前展望。

在美國,經濟學家們開始研究“投資學齡前教育的經濟回報”,一項研究資料表示,在兒童早教計畫中每投入1美元,對各州居民的人均收入將增加2美元78美分,即便你沒有孩子,你也將從中獲益。這對中國不無啟發,當我們還在透支人口紅利,製造無數留守兒童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考慮過GDP功利計算的另一面,就是長遠而言,這種透支即便在經濟效益上計算也未必是划算的。

而反思教育與經濟的關係,鼓勵教育觀念的自由競爭應當是一個恰當的開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