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傑張雨生邰正宵合唱《永遠不回頭》,一開口就知誰是真正的王者

視頻載入中...

《永遠不回頭》是電影《七匹狼》(1989)主題曲, 填詞陳樂融, 譜曲陳志遠, 演唱者是王傑、邰正宵、姚可傑、張雨生、星星月亮太陽組合。 這首歌當年隨著電影風靡一時, 成為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人們一提張雨生, 總是要強調他的無敵高音。 甚至要拿陳奕迅等人來對比。 他的高音確實漂亮而穩定, 真音可以到D6, 顫音穩定, 聽起來毫無吃力的感覺, 反而覺得自然舒服, 可以說, 這部分也是老天爺賞飯吃的結果。 但是過分強調他的高音, 猶如過分強調Beyond的地位一樣, 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姑且不說他和陳奕迅的唱功沒有可比性,

單論唱功, 他的厲害之處又豈是高音所能局限的。 張雨生的音域寬廣(在D3-D6之間), 音色純淨澄澈, 技巧嫺熟, 富於情感, 他的過人之處在於將天賦和後天的努力以及對音樂的理解熔於一爐, 鍛造出動人的演繹方式。

另一點值得稱道的是他對音樂的癡迷和熱愛。 當年出道不久, 他已經憑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天天想你》等歌迅速走紅, 但在成為一個偶像歌手還是音樂創作人之間, 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只有那些真正的音樂人才能理解他這樣的選擇有多麼“不聰明”, 要付出多少的犧牲和多大的代價。 但張雨生沒有回頭。 憑著多年的積累和拼命三郎的作風, 他很快就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單憑《卡拉OK.臺北.我》以及《創作輯-帶我去月球》,

他就足以在華語樂壇的頂尖位置佔有一席之地了。

王傑被稱為浪子。 名副其實。

他, 1962年生於香港。 12歲, 父母離異。 他獨自一人留在香港, 幾乎可以說遭到遺棄, 靠半工半讀度日。 後來當過油漆工、溜冰教練、駐唱歌手、計程車司機、特技演員等職業。 19歲結婚。 後來妻子離他而去。 25歲以前, 他一個人艱難地在臺北打拼, 還要撫養女兒, 常常入不敷出。

1987年, 王傑的命運被徹底改變。 他被臺灣著名音樂人李壽全發掘, 加入臺灣飛碟唱片, 發行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 幾乎一夜爆紅, 成為一線歌手。 1990年, 簽約香港華納, 赴港發展, 歌影雙棲, 大紅大紫, 登上事業巔峰。 五年後, 退出華納唱片, 移居加拿大, 從此淡出娛樂圈主流陣營。

1999年王傑複出, 發行《傷心1999》等熱門歌曲。 恰逢唱片業崩潰, 風光不再。 據說在此期間他遭人投毒, 嗓音嚴重受損, 再也無法完全恢復。

十年後, 王傑離開英皇, 開始頻頻現身各類電視綜藝節目和拼盤演唱會。

邰正宵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 八零後絕對不會感到陌生,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千紙鶴》、《一千零一夜》等歌曲當年火得一塌糊塗, 大街小巷隨處可聞。 如果是學生党, 課間的“走廊歌手”們最喜歡唱的流行歌, 肯定也有邰正宵的份。 那些年, 在電臺裡、在廣播裡、在隨身聽裡, 他溫柔而正能量的歌聲, 不知陪多少人度過了青春懵懂的歲月。

邰正宵的音樂風格偏向抒情, 旋律柔美、流暢、悅耳、動心, 他的唱功不算特別強, 但很有辨識度,

充滿情感, 輕易就能打動人。 他是個創作型的歌手, 那些大熱的歌曲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寫的, 甚至也為郭富城、林志穎、孫楠、蔡幸娟等大牌歌手創作過不少成功的作品。 淒美浪漫是他音樂的主色調, 但他並不滿足於停留在“成人抒情”的路數中, 反倒將自己熱愛的搖滾融合進來, 形成獨具特色的搖滾抒情風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