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人死後中國再無宰相

胡惟庸, 明朝開國功臣, 官至左丞相, 也是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 胡惟庸也自覺奮進, 曾以遇事小心謹慎博得朱元璋歡心, 進一步獲得朱元璋的寵信。 1380年, 塗節便將禍變上報, 告發惟庸, 禦史中丞商皓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 朱元璋下令誅殺胡惟庸等人。 胡惟庸被殺後, 朱元璋遂罷丞相, 革中書省, 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 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1355年, 胡惟庸投朱元璋於和州, 歷任元帥府奏差、甯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

1367年, 召為太常少卿, 進本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 拜中書省參知政事。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 憑李善長推薦, 任右丞相, 約至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 位居百官之首。

自從楊憲被誅後, 朱元璋認為胡惟庸有才幹, 很寵信他。 胡惟庸也自覺奮進, 曾以遇事小心謹慎博得朱元璋歡心, 進一步獲得朱元璋的寵信。

他為此當了多年獨相,

生殺廢黜大事, 有的不報告朱元璋便徑直執行。 內外各部門的奏章, 他都先拿來看, 凡是陷害自己的, 便扣下不上呈。 各方面熱衷功名之徒, 以及失去了職位的功臣武夫, 競相奔走於其門, 賄送金帛、名馬、玩好之物, 不可勝計。 大將軍徐達極恨他奸惡, 從容地告訴了朱元璋。 胡惟庸於是誘惑徐達的守門人福壽, 圖謀害徐達, 但被福壽揭發。

禦史中丞也曾說過他的短處。 後來劉基生病, 朱元璋派惟庸帶醫生探視, 胡惟庸便對劉基下毒。 劉基死後, 他更加無所顧忌。 他與太師李善長相勾結, 將哥哥的女兒嫁善長的侄子李佑為妻。 學士吳伯宗彈劾胡惟庸, 差點大禍臨頭。 此後, 他權勢更盛。 在他定遠老家的井中, 突然生出石筍,

出水數尺深, 獻媚的人爭相說這是祥瑞之兆。 他們還說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墳墓上, 晚上都有火光, 照亮夜空。 胡惟庸更加高興和自負, 從此有了異心。

吉安侯陸仲亨從陝西回來, 擅自乘坐驛車。 朱元璋大怒, 責駡他說:“中原在戰亂之後, 人民剛剛複業, 驛站戶買馬非常艱難。

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 人民就是將子女全部賣掉, 也不能供給。 ”責令他到代縣捕盜賊。

平涼侯費聚奉命安撫蘇州軍民, 整天沉溺酒色。 朱元璋大怒, 責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 他無功而返, 朱元璋又嚴厲斥責他。 兩人都非常害怕。 胡惟庸便暗中對兩人威逼利誘。 兩人一向愚勇, 見胡惟庸正專權用事, 便與他秘密往來。 兩人曾到胡惟庸家飲酒, 酒酣時, 胡惟庸摒退左右, 對他倆說:“我等所幹的事多不合法, 一旦被發覺將怎麼辦?”兩人更加惶恐。 胡惟庸於是將自己的主意告訴了他們, 令他們在外面收集兵馬。

胡惟庸又曾與陳寧坐在中書省中, 閱覽天下兵馬簿籍, 令都督毛驤將衛士劉遇賢和亡命之徒魏文進收為心腹,

說:“我會用得著你。 ”太僕寺丞李存義是李善長的弟弟, 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親, 胡惟庸令他暗中遊說李善長。 李善長年紀已老, 不能堅決拒絕, 開始不同意, 後來便依違其間了。 胡惟庸更加以為事情可以成功, 於是派明州衛指揮林賢出海招引倭寇, 與他們約定日期相會。 又派元舊臣封績致書元朝, 向元朝嗣君稱臣, 請求出兵做外應。 這些事都還沒有發出。 正好胡惟庸的兒子坐馬車賓士過市, 墜死于車下, 胡惟庸將駕車的人殺死。 朱元璋大怒, 命他償命。 胡惟庸請求用金帛補償駕車人家, 朱元璋不許。 胡惟庸害怕了, 便與御史大夫陳甯、中丞塗節等人圖謀起事, 密告四方以及依從于自己的武臣。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惟庸和汪廣洋叩頭謝罪,但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于中書。朱元璋更加憤怒,將各臣僚全部關押起來,究問為首主持的人。不久,賜汪廣洋死,汪廣洋的妾陳氏為他陪死。朱元璋問知陳氏乃是被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大怒說:“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怎麼得到?”便頒下敕令命法司調查。於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第二年正月,塗節便將禍變上報,告發惟庸。禦史中丞商皓當時被貶為中書省吏,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輪番訊問,詞語連及陳甯、塗節。廷臣說:“塗節本來參預陰謀,見事情不成,這才將變亂上告,不可不殺。”於是誅殺胡惟庸、陳甯和塗節。

胡惟庸死後,他造反的陰謀還沒有全部暴露,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存義被人自首告發,得以免死,安置在崇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十月,林賢獄案辦成,惟庸通倭的事才顯了出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征討沙漠,抓獲封績,李善長不奏告皇上。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事情敗露,將封績逮捕,審出當時情況,胡惟庸的逆謀進一步大顯。正好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自首告發李善長和惟庸往來情況,而陸仲亨的家奴封貼木也自首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胡惟庸共謀不軌。朱元璋大發雷霆之怒,肅清逆党,詞語相連,被誅殺者達三萬餘人。於是做《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此案株連蔓引,直到數年之後,還沒有清除乾淨。

“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甯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胡惟庸案,簡稱“胡獄”或“胡黨之獄”,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甯、中丞塗節等數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余人,時稱“胡獄”。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稱其舊宅井裡湧出醴泉,此為祥瑞,並借此邀請明太祖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太監雲奇緊拉住韁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嚴重,立即返回,登上宮城時,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當天處死胡惟庸、陳寧等。同時藉辭窮追其友好,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余人,史稱胡惟庸案。胡惟庸案與藍玉案合稱胡藍之獄,誅滅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結束。

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發李存義與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謀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衛指揮林賢通倭事發,經審訊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長為了大興土木,向信國公湯和借用衛卒300名。湯和暗中向朱元璋報告。朱元璋頒敕李善長以“元勳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殺。陸仲亨的家奴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謀不軌”。宋濂的孫子宋慎亦受牽連被殺,宋濂本人貶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頒佈《昭示奸黨錄》。

然而現在歷史學家考證,並沒有太監拉韁繩從而阻止朱元璋進入胡家這回事。雲奇這個人物也僅僅是正史捏造出來的。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惟庸和汪廣洋叩頭謝罪,但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于中書。朱元璋更加憤怒,將各臣僚全部關押起來,究問為首主持的人。不久,賜汪廣洋死,汪廣洋的妾陳氏為他陪死。朱元璋問知陳氏乃是被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大怒說:“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怎麼得到?”便頒下敕令命法司調查。於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第二年正月,塗節便將禍變上報,告發惟庸。禦史中丞商皓當時被貶為中書省吏,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輪番訊問,詞語連及陳甯、塗節。廷臣說:“塗節本來參預陰謀,見事情不成,這才將變亂上告,不可不殺。”於是誅殺胡惟庸、陳甯和塗節。

胡惟庸死後,他造反的陰謀還沒有全部暴露,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存義被人自首告發,得以免死,安置在崇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十月,林賢獄案辦成,惟庸通倭的事才顯了出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征討沙漠,抓獲封績,李善長不奏告皇上。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事情敗露,將封績逮捕,審出當時情況,胡惟庸的逆謀進一步大顯。正好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自首告發李善長和惟庸往來情況,而陸仲亨的家奴封貼木也自首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胡惟庸共謀不軌。朱元璋大發雷霆之怒,肅清逆党,詞語相連,被誅殺者達三萬餘人。於是做《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此案株連蔓引,直到數年之後,還沒有清除乾淨。

“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甯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胡惟庸案,簡稱“胡獄”或“胡黨之獄”,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甯、中丞塗節等數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余人,時稱“胡獄”。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稱其舊宅井裡湧出醴泉,此為祥瑞,並借此邀請明太祖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太監雲奇緊拉住韁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嚴重,立即返回,登上宮城時,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當天處死胡惟庸、陳寧等。同時藉辭窮追其友好,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余人,史稱胡惟庸案。胡惟庸案與藍玉案合稱胡藍之獄,誅滅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結束。

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發李存義與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謀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衛指揮林賢通倭事發,經審訊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長為了大興土木,向信國公湯和借用衛卒300名。湯和暗中向朱元璋報告。朱元璋頒敕李善長以“元勳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殺。陸仲亨的家奴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謀不軌”。宋濂的孫子宋慎亦受牽連被殺,宋濂本人貶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頒佈《昭示奸黨錄》。

然而現在歷史學家考證,並沒有太監拉韁繩從而阻止朱元璋進入胡家這回事。雲奇這個人物也僅僅是正史捏造出來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