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刺桐城裡,有他一生惦念的《鄉愁》!余老,願在天堂,永無漂泊!

12月14日, 著名詩人余光中於臺灣去世

享年89歲

這一消息傳出之後

大夥的朋友圈便被與餘老有關的消息

經典之作刷屏了

各大媒體也是紛紛開啟了悼念追憶之路

而, 小旅卻遲遲未動筆

餘老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

翻譯和文學教育事業, 成就斐然

代表作《鄉愁》

成了最顯眼的關鍵字

面對德高望重的餘老

生怕一不小心, 就褻瀆了他

但, 今日, 還是忍不住動筆

僅以此篇追憶餘老

願余老在天堂, 永無漂泊!

晚歸詩翁 作詩《洛陽橋》

餘光中, 祖籍福建泉州永春縣, 代表作《鄉愁》。 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歌, 讓餘老的名字永遠成為一種情感的名詞,

也是一代代人關於台海兩岸“對望”情結的最初啟蒙。

@海絲商報

對祖國大陸的眷戀, 落葉歸根的情結的情感體驗流露至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一灣淺淺的海峽阻隔了兩岸人們的聯繫, 但卻阻止不了兩岸人民的情思。

與臺灣一水之隔, 我想福建人天生對《鄉愁》的種種意象更多了一份理解。 但在福建, 這裡還有另一首詩歌為人傳誦。

2011年5月27日, 《洛陽橋》新詩發佈儀式在泉州洛陽橋舉行, 這也是83歲的餘老堅持用一步一步走完洛陽橋後寫下的詩篇。

@陳英傑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 是古代橋樑的傑作, 被譽為“海內第一橋”。 在中國橋樑史上與趙州橋齊名, 有“南洛陽, 北趙州”之稱。

這裡也是泉州十八景之一和重要的文化地標,

更是中國四大古橋距離臺灣最近的橋。

餘老以赤子之心, 用1060步, 走完了洛陽橋, 他“一腳踏上了北宋年間”, 足跡和歷史腳印重疊在一起。

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

東西塔對望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過洛陽橋

多少船駛出泉州灣

.......

@陳英傑

這仿佛是另一版本的《鄉愁》。 餘老時而憑欄遠眺, 時而低頭沉思。 兩鬢斑白的年紀終得返鄉, 此時的他比誰都更知道“鄉愁”的滋味。 在詩的最後篇章, 自稱自己是“晚歸的詩翁”。

一生漂泊, 今天至少該落一次錨

調頭一去是風吹烏髮, 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1949年5月, 餘光中隨家人遷居臺灣, 之後近70年未曾返鄉。 2003年9月, 時隔半個多世紀, 詩人終於踏上了回鄉的路, 回到永春故居。

據說, 餘老第一次回永春時,

在縣城的雲龍橋上, 在縣城的雲龍橋上, 和前來迎接的侄兒、外甥女相見時, 久久不能言語。

@百家號風華秀豔

在前往祖厝的路上, 餘老說:“一生漂泊, 今天至少該落一次錨”。 祖厝的院子、前院的曬穀場, 還有房後5棵茂盛的荔枝樹, 成了餘老心中不變的景物。 一生心系故土, 永不忘根。

@百家號風華秀豔

祖居“鼎新堂”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但卻已然完好的保留著。 紅磚、黑瓦、雕梁、翹脊, 一座典型的閩南古厝建築形式, 共32間民居。

@百家號風華秀豔

綠樹掩映下的祖居坐南朝北, 背依巍巍鑼鼓山, 前望俊秀的玳瑁、鐵甲山。

@百家號風華秀豔

自從第一次後, 餘老多次返鄉。 2011年, 應邀參加祖父舉辦的洋上小學百年校慶。 2013年, 參加“餘氏宗祠祭祖盛典”。

2015年, 永春縣余光中文學館正式開館, 餘老再次攜妻子兒女參加。

@百家號風華秀豔

餘老, 請走好

雖然您已離去, 但鄉愁永在

願在天堂的你, 永無漂泊

附上《洛陽橋》一首

僅此悼念餘老

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

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

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

現在輪到我走上橋來

從橋頭的古榕步向北岸

從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

一腳踏上了北宋年間

當初年輕的父親或許

也帶過我, 六歲的稚氣

溫厚的大手牽著小手

從南岸走向石橋的那頭

或許母親更年輕, 曾經

和父親一同將我牽牢

一左一右, 帶我在中間

三個人走過了洛陽橋

想必蔡公, 造橋人自己

當年曾領先走過此橋

多感動啊, 泉州人隨後

逍遙地越過洛江滔滔

越過洛江無情的滔滔

弘一的芒鞋, 俞大猷的馬靴

惠安女繡花鞋的軟步

都踏過普渡的洛陽橋

潮起潮落, 年去年來

匆匆過橋, 一代又一代

有的, 急急於趕路, 有的

在扶欄與望柱間徘徊

最後是我, 晚歸的詩翁

一千零六十步, 疊疊重重

想疊上母親, 父親的腳印

疊上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但橋上的七亭九塔

橋下的石墩,石墩上累累的牡蠣

怎認得我呢, 一個浪子

少小離家, 回首已耄耋

刺桐花開了多少個四月

東西塔依舊矗立不倒

江水東流, 海波倒灌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

往期精選回顧

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