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民生」南京市基層社會救助服務模式在民政部獲贊

龍虎網訊 12月19日, 從國家民政部傳來消息, 我市以“全科社工”、“全科受理”為核心的基層社會救助服務模式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創新實踐活動成果案例, 在入圍的15個提名單位中名列第一。

據介紹, 今年11月初, 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會同社會救助司組織2017年度社會救助領域最佳創新實踐成果協力廠商評估, 在全國22個省份組織的78個市、縣級課題申報單位中, 我市被評為15個提名單位之一。

上月底, 市民政局局長蔣蘊翔帶領相關工作人員赴北京參加評審答辯會。 經過演講、專家評審及答辯等環節,

由國內社會保障學知名專家組成了評審小組對我市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最終以高分成功入選, 並將在本月下旬舉行的“2017年全國核對工作總結交流會暨社會救助創新論壇”上作交流發言。

殘疾、年邁、孤寡獨居的人, 出門不方便怎麼辦?長期以來, 這些特殊人群申請救助, 過去常常要跑多個部門, 週期長效率低。 為此, 2014年, 我市以棲霞區堯化街道和江甯區東山街道等為代表, 抓住街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契機, 開展新一輪社會救助受理模式改革試點工作。

據瞭解, 這種社會救助受理模式主要做法就是“一門受理”、“一站辦結”、“一網聯辦”, 打通社會救助服務“最後一公里”, 大大方便困難群眾。

前不久, 一直在外省市生活的王奶奶因為生病,

思念家鄉, 回到了南京。 原來, 王奶奶早年離異, 沒有子女, 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此前戶口一直空掛在江甯區東山街道天雲社區。 重歸故里的王奶奶, 生活無法自理又無獨立住房, 想要獨自生活可謂舉步維艱。

王奶奶這種情況, 申請救助涉及多個部門, 往來跑手續就要好幾趟。 開展“一門受理”後, 東山街道多個部門集思廣益為老人想辦法, 終於找到了一個符合政策的好點子——幫老人辦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鎮三無人員”托養手續, 這樣老人就能在敬老院裡踏踏實實地安度晚年了。

以“一門受理”來說, 就是對原先由民政、人社、計生、殘聯等部門行使的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進行科學整合, 打破以往各個條口的分散管理、各自為政的狀況,

將具有行政服務和公共服務職責的科室集中辦公, 將所有社會救助服務事項集中在中心統一辦理。

據介紹, 棲霞區堯化街道梳理了134項服務事項, 江甯區東山街道可提供127項一站式服務內容, 真正實現了社會救助“一門受理”。 同時, 該社會救助受理模式還徹底打破以往一人只負責一項工作, 只辦理一項業務的傳統模式, 經過系統培訓和崗位實踐, 使每一名視窗人員都成為“全科社工”, 熟練掌握全部社會救助政策和業務流程, 能承接所有的社會救助等服務事項。 此外, 在便民服務中心, 採取“坐診”與“出診”相結合的方式, 提供人性化社會救助服務。 其中即辦件立等可取;代辦件由中心人員全權代辦;陪辦件由中心工作人員全程陪辦。

針對特殊人群, 東山街道參考“赤腳醫生”模式, 開發了智慧移動服務終端, 工作人員帶著移動設備“出診”, 走進居民家中上門辦理。 此外, 棲霞區還通過手機APP或微信等方式, 實現服務事項的“不見面”辦理。 目前, 讓“資料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的社區服務新模式已在南京全面推行。

經民政部門統計, 社會救助服務新模式在試點街道的實施, 使其政務服務工作人員減少70%以上, 居民辦事時間節約84%以上, 工作效率提升77%以上, 政務服務空間節約85%以上。 2016年度幸福都市建設測評中, 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達90%以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