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洛陽話:翻瓦

翻瓦:是洛陽話, 外地人也懂, 是檢修小青瓦房子的一種工藝, 過去洛陽城內瓦房居多而且一般都使用小青瓦,年代久遠了,塵土、枯枝碎葉和長在瓦楞裡面的雜草,堵塞了瓦溝。 或者瓦片碎裂了,房頂漏雨,需要修整更換,不然就沒法住人。 溜下小瓦, 去除瓦下的“堿土”, 更換腐朽的檁條、椽子、加新苫子重新用黃泥土加麥秸鋪設, 牆不拆但需要修補。

翻瓦匠多為三五個人一夥, 分工細緻, 人人爭先, 進度往往出人意料, 他們必須搶在天黑之前完成所有工作。 兩人在房頂翻瓦, 一人站在房檐邊接, 下面的就把瓦擺放整齊,

另外根據更換情況, 去磚瓦窯買瓦。 待一座房頂瓦梁全部露出來, 用掃帚清除掉雜物, 再開始重新使用簿子、黃泥蓋瓦, 洛陽人叫:撒瓦。

蓋好後, 還要把瓦楞、屋簷重做, 稍微講究些的人家還要求翻瓦匠在瓦脊兩頭刻蓮花、龍頭。 大戶豪宅更在瓦上塑些神話傳說人物, 這就不是翻瓦匠能夠勝任的了。 瓦匠以石灰加剁斷的麻筋作粘合劑, 來處理房檐、梘水槽的縫口, 比較堅固, 一般一個晚上就幹了。

翻瓦匠苦幹一整天, 主人一般要免費供應茶水、香煙, 中午晚上兩頓飯, 然後再結算費用。 工價一般按房子的面積以及補的新瓦數量計算, 涇渭分明, 清白明晰。

在洛陽有一句俗語:撒瓦沒兒肉, 下雨光漏。 這是個非常要命的俗語,

一旦主家小氣不給肉和酒, 泥瓦匠會搗鬼的。 上世紀的六十年代, 我家臨街屋漏雨, 父親請來了鄉下的“泥瓦匠”翻瓦這間老房。 奶奶苦日子過慣了, 感覺有頓飯吃就行了, 加上那個年代大家都窮, 做的“雜燴菜”沒肉, 匠人不悅, 但並未發聲。 第二年的七、八月份, 問題來了, 大雨問題不大, 但“連陰雨”可就麻煩啦, 多處漏雨。 這個因匠人吃飯缺肉的臨街房壽命沒幾年就被全部拆了重新蓋啦。 教訓非常深刻。 後幾年我家蓋新房, 奶奶過世, 父、母親當家就吸取了往年的教訓, 讓匠人吃好喝好, 確保房屋品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