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免費!免費?

XX產品免費了!

免費領紅包, 免費領禮品!

……

在微觀的商品經濟裡面, 我們長期面臨這樣一個魔性的迴圈:

第一層面, 作為生產者, 我們希望消費者能改變意識, 生產什麼產品就能賣什麼產品;作為消費者, 我們希望我們需要什麼產品, 生產者就提供什麼樣的產品。

第二層面, 作為生產者, 我們希望減少單個商品所必須的平均勞動時間, 賺取更大的利潤;作為消費者, 我們希望獲得更優質的商品, 花更少的錢。

消費, 產生的前提是有消費的需求。 當然, 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 這個問題無從談起。 縱觀歷史發展,

正是因為社會的分工, 不同的勞動者個體之間產生了交換, 分工越細, 生產效率的提高, 交換越頻繁, 人類社會從此由自然經濟過渡到商品經濟時期。 從物與物的交換, 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 歷史的不斷發展,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 生產效率越來越高, 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大。

然而, 人類既是社會分工中商品的生產者, 也是消費者。 一個人的一生, 需要衣、食、住、行、文、體、娛樂等等消費需求不計其數。 在當今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生產工具的不斷革新, 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 社會商品的總量已經極度龐大, 單從數量上來說, 已經遠遠大過於社會總的消費需求。

可能, 我們會認為, 我們是消費的需求者, 我們起決定因素,

我們決定商品的價格。 毫無疑問, 這個結論沒有錯, 但不完全正確。 消費需求可以影響價格的高低走勢, 這由供需雙方的主導地位決定, 但不能完全決定商品價格。

人的正常生存有一個基本的底線, 叫生命線;生產者的生存, 也有一個底線叫盈虧平衡點, 低於這個點, 就會不復存在, 更不用說免費了。 這是由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決定的, 即:

首先, 有價值的物品產生交換, 才能稱之為商品;

其次, 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再次, 商品交換的前提, 是等價交換;

最後,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是價值規律的唯一表現形式。

歷史總是向前進步的, 社會經濟不會停滯不前。 生產的商品總量多了, 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和細分,

可以選進口的產品, 可以選國產的產品;可以買A品牌的產品, 也可以買B品牌的產品等等, 即——生產力的提升, 促使消費的升級。 另一方面, 需求的不斷變化和細分, 也讓生產者調整生產計畫, 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促使生產力的升級。 以電話和短信為主的手機倒下了, 但以通信和社交為主的智慧手機又快速成長起來了, 在宏觀的經濟規律裡面, 這種生產和消費的相互推動、不斷迴圈, 才能促使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這是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所以, 免費的噱頭, 真的是免費的嗎?

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