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手相連 圓夢助學——舟曲捐資助學助推民族團結紀實

曾經滿目瘡痍的藏鄉江南小城,經過幾年的重建,如今,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神采奕奕地矗立于世人面前。

在舟曲,有這樣一群人民:他們發揚助人為樂的中華傳統美德,為振興民族教育、促進民族團結慷慨解囊,把人文關懷融入社會實踐,以“落花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高尚情操,期望著教育之光能夠點亮明天的星空。

在舟曲,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無論是漢族、藏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都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老師和家長的悉心教導下,刻苦學習,團結一心,以實際行為詮釋愛的傳遞,“誰知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他們心中最美的願望。

舟曲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區域發展不均衡。 “5·12”大地震、“8·8”特大山洪泥石流,無情的自然災害讓舟曲接連遭受重創,教學環境和師生身心均受到了較大影響。 大部分鄉鎮和地區仍存在貧困大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每年被大學錄取的眾多考生中,少數民族考生和農村考生占近一半,他們當中不乏單親、孤兒以及父母殘疾的家庭。 據各鄉鎮在精准扶貧工作中對農戶致貧原因的摸底統計,因學致貧和因學返貧在各個鄉鎮都佔有一定比例。

“唯教育方可興一方”,該縣歷來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為了不讓每一個貧困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舟曲縣首個以動員和聯絡社會各界,為助推教育事業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募集資金的公益性社會團體——舟曲縣振興教育促進會,在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於2014年8月應運而生。

2010年8月8日這一天,家住舟曲縣曲瓦鄉城馬村的房利強,15歲的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會變成一名孤兒。 就在這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山洪泥石流奪取了他父母的生命,留下了年幼的利強和姐姐。 多年來,正是有教育促進會的幫助,2016年他順利考入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在,他每年都會收到促進會3000元助學金,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讓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人們常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 而在大川鎮梁家壩村齊白雲的生活中,卻沒有父愛那座山來遮風擋雨。

七年前父親因肺病去世,留下了白雲、妹妹、媽媽和年邁多病的奶奶,同時留下的,還有父親因看病借的一大筆外債。

2015年,白雲考入大學,原本值得慶祝的一件事,卻讓白雲一連幾個晚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白雲的學費、妹妹的學費、奶奶的醫藥費、一家人的吃用花費像無底洞一樣壓迫著這個家。 大學的生活緊張而又充實,她利用每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掙錢補貼家用,而教育促進會對單親家庭大學生每年3000元的資助,也讓這個原本不幸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齊白雲告訴記者,今後在學習生活中,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用最好的成績去回報辛勞的母親,回報這個社會。

在每一次捐助背後,都會有這樣一個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教育促進會理事長王德魁。 三年來,這位年逾古稀的藏族老人退休不褪色,他不畏山高坡陡,路途艱險,深入各鄉鎮和部分村莊開展捐資助學和走訪特困生工作,累計下鄉入村300餘次。 他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平實的語言向各族群眾講述促進會捐資助學和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把每一份助學金都親手送到特困生的手裡,叮囑學生要常懷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舉,用勤奮和努力改變困境,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房利強、齊白雲只是他和他的教育促進會千百捐助物件中的一個縮影。 採訪中,王德魁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捐資助學幫助家庭困難學生是一件有益於個人、有益於家庭、有益於社會的大好事,對於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的意義。

他表示,今後將繼續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幫助更多經濟困難的學生實現求學夢。

促進會本著“決不讓一個大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的理念,積極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不斷探索捐資助學模式,擴大捐資助學規模,在捐資助學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行動啟動以來,愛心的涓涓細流從未間斷,尤其是經歷過大災大難的舟曲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的精神令人感動,在眾多捐資者中,很大一部分是當地藏族企業家,個體戶和群眾。 截至記者發稿前,促進會已募捐資金1077.61萬元,累計資助藏、漢族貧困學生2322人次,發放資助金441.56萬元,向579名優秀教師和142名取得優異成績的中、小學生發放獎勵金78萬元。

用愛心澆灌祖國的花朵,用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陽。舟曲各族各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愛和給予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堅定前行,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讚歌。

用愛心澆灌祖國的花朵,用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陽。舟曲各族各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愛和給予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堅定前行,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讚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