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倔”老頭石孝脫貧記

“要不是沒辦法, 我絕對不當這貧困戶。 ”說起這幾年的脫貧經歷, 年近花甲的石孝說。

58歲的石孝是富縣鄜城街道辦史家坪村村民, 25年前當石匠時, 一場意外導致他雙腿終身殘疾, 對他打擊巨大。 但他不認命, 他覺得自己雖然腿不俐落了, 但還能靠雙手過好光景。

之後的20年裡, 石孝外出打工, 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 操持家業, 日子也算過得紅火。 2012年, 53歲的他帶著8萬元積蓄, 決定回家“幹事業”。

那幾年羊肉價正高, 石孝看得眼紅。 他早都謀劃好了, 回家後四處借錢、貸款, 又湊了十幾萬元, 買了115只羊, 蓋了羊圈。

然而, 事與願違。

專業知識缺乏的石孝, 明顯低估了養殖這一行當。 面對羊布病、羊炭疽、羊痘等瘟疫的肆虐, 他束手無策。 2014年, 羊死了70多隻, 最嚴重時期, 一個星期死了35只。

羊沒養成功, 債欠下十幾萬元。 妻子抱怨, 兒子埋怨, 那段日子, 家裡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是靠賒帳。

“我非要把這羊養好, 就算是交學費, 也該交夠了吧。 ”石孝不服氣。

2015年, 扶貧幹部初來他家, 瞭解到這些情況後, 決定把他列為貧困戶。 他非常生氣地說:“為啥我就是貧困戶, 我不當, 我嫌丟人。 ”

扶貧幹部幾番對政策宣傳解釋後, 他瞭解了, 接受了。

緊接著, 富縣畜牧局的同志來到他家, 隨後又帶來了技術和藥品。 這些, 竟然都是免費的。

當年10月, 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申請下來了, 老石又看到了希望。

重新選址、完善羊圈的基礎設施、加強管理、承包30畝土地種植玉米……這個“倔”老頭致富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在縣上相關部門幫扶下, 他還積極探索羊雜交技術, 實現了富平奶羊和布林山羊的雜交。 雜交羊具有長得快, 抗體強, 更適應當地水土環境的優勢。

目前, 羊又回到了80只的規模, 而且個大體肥, 老石每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

“我的目標是200只, 到時候收入就不止這一點了。 ”石孝笑著說, “我沒啥文化, 但是現在通過觀察羊的日常習性、飲食、休息等狀態, 我一眼就能看出來羊有沒有毛病。 ”

不僅如此, 在政策的指引下, 石孝還加入了本村的食用菌養殖合作社, 將扶貧資金入股, 合作社代培代養食用菌, 風險五五, 四六分紅, 他拿六成。

今年5月27日, 石孝家食用菌養殖產量達到2280棒, 拿到2000元分紅時, 他覺得像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老石這個人比較倔, 但就是這‘倔’性子, 讓他有幹勁。 我們的幫扶只是一方面, 關鍵還要看被幫扶人願不願意幹。 ”鄜城街道辦副主任耿宗峰說。

這兩年, 老兩口年收入都過了萬, 老石底氣十足, 覺得欠的債都不是事。

“我現在脫貧了, 再沒人說我是貧困戶了。 ”石孝拍著胸脯說, “黨的政策這麼好, 把我從低谷中拉回來, 就沖著這份恩情, 我也要好好幹。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