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養雞戶王長根的“禮單”:10年送出近8噸雞蛋

“全村2061名村民, 雞蛋2斤/人;村裡60歲以上老人, 雞蛋5斤/人;南石槽小學, 雞蛋350斤;秦家莊養老院, 雞蛋200斤……”俗話說: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在城區南石槽村鄉鄰間, 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靠著長根有蛋吃!

長根是誰?十裡八村的鄉親們說, 是個了不起的民營企業家。 與他熟識的人, 稱他為熱心腸。 而他卻自詡是懂得感恩的養雞戶。 長根到底是誰?12月14日一早, 迎著2017年冬的第一場雪, 記者來到南石槽村尋找答案——

來到南石槽村, 一路向村民打聽著, 終於找到了王長根所創立的潞州塔嶺山長根禽蛋有限公司。 雪中的院落格外寧靜。

記者通過敞開的公司大門, 來到一座兩層建築的辦公樓前。 董事長辦公室在一樓, 掀開棉門簾, 辦公室內空無一人。 記者從隔壁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口中得知, 王長根正在雞舍內工作。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 記者跟隨他來到辦公樓後的雞舍區。 走進唯一一間敞開著門的雞舍, 工作人員指著一名身材瘦小、身著工作服、拉著車子迅速穿梭在雞籠間撿雞蛋的男子告訴記者, 這就是他們公司的董事長王長根。

得知記者的來意, 王長根讓記者先到辦公室等待, 他隨後就來。

從“放羊娃”到養雞大戶

現年54歲的王長根, 從小因家裡兄弟姊妹眾多, 家庭經濟窘迫, 書讀到高二便被迫輟學回家務農。 1977年, 年僅15歲的王長根被安排到生產隊放羊。

兩年後, 年齡稍大一些的他又被相繼安排到掏糞隊和馬車隊工作。 上世紀80年代, 國家農村實行重大變革, 土地分田到戶。 有了土地的王長根一家開始靠地吃飯。 離開了生產隊的王長根自學了駕駛四輪拖拉機的技術, 向親朋好友借了3000元錢, 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收垃圾。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勤勞的王長根很快便還清了“饑荒”, 還稍微有了些積蓄, 組建了美滿的家庭。

1993年, 對於王長根來說是有著轉折意義的一年。 當時的王長根跟著一支建築隊在外打小工, 偶然在一次聽別人交談的過程中聽說, 養雞可以掙錢。 細心的王長根將這句話放在了心裡, 不停揣度。 當晚回家後, 他來不及端起已經盛滿飯的碗,

興奮地和愛人商量, 是否能夠將積蓄拿出一部分來養雞。 “我能有今天, 正是因為我有個賢內助。 ”王長根說, 當時, 他將養雞的想法一說出, 愛人便立馬表示贊成。 隔天, 他們就從一個養雞專業戶家, 買了700只雞, 養在自家的院子裡。

別看現在這30萬隻雞我養的遊刃有餘, 剛起步時受了許多罪。 ”王長根說, 起初養雞時, 他和愛人經常到養雞戶家求教, 詢問如何辨別雞的健康狀況, 請教如何製作更好的飼料。 那段時間, 他們白天一有空閒, 就會觀察每只雞的精神狀態, 晚上的休息時間, 就抱著他們買回來的各類專業養雞書籍學習。 除此之外, 為了更詳細掌握家禽養殖和免疫常識, 王長根還三天兩頭地往城區農林部門跑, 成了家禽免疫科室的“常客”。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93年至1997年五年間, 王長根養殖的蛋雞數量增長了6倍。 到了2006年, 蛋雞的數量已超過了10萬隻。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 王長根向南石槽村提交土地申請, 成功獲批了村裡的一片廢舊磚窯地。 同時, 他抵押了宅基地向農村信用社貸款10萬元, 建立了數間大型雞舍和辦公樓。 2008年潞州塔嶺山長根禽蛋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王長根在雞舍撿雞蛋 。

三面錦旗和88噸雞蛋

王長根的辦公室樸實無華, 老舊的三套老闆桌椅。 桌子上各擺放著一台電腦, 再加上一套家用沙發、茶几, 就是辦公室的全部家當。 因為沒有過多的裝飾, 進入辦公室, 懸掛在一面牆上的三面錦旗尤為醒目——“生育關懷, 幫扶就困”“真情系學子,

溫暖送人心”和“塔嶺保底福造上黨, 長根善舉滋潤夕陽”。

南石槽村村民常步輝告訴記者, 王長根的辦公室就是他本人為人處世的真實縮影——對自己艱苦樸素, 對旁人卻慷慨大方。

有了自己企業的王長根不忘“反哺”。 十裡八鄉的人, 只要有求於他, 他都會盡自己的能力相幫。 2009年6月, 王長根曾跟隨城區的多個部門到焦家莊村參觀。 走訪中, 他們來到一戶貧困人家, 身邊的同行人員隨口說道, 你能不能幫幫他們家?王長根看著家徒四壁的貧困戶毫不猶豫地回答, 能!次日, 王長根便親自找車, 為該戶送去200只剛開始下蛋的優質蛋雞, 並同車送去了許多飼料。

2015年正月十七, 王長根為剛開學的南石槽小學送去了350斤雞蛋, 並向學校提出“每天每人一顆雞蛋”的營養餐建議。 次日一早,上午第一節課前,學生們都吃上了香噴噴的水煮蛋。2016年寒假過後,王長根再次帶了200斤雞蛋,送入南石槽小學的後廚。

“靠著長根有蛋吃!南石槽村的村民,基本上戶戶都吃過長根家的雞蛋。”採訪中,南石槽的一名村民這樣告訴記者。王長根說,從2007年開始,每逢農曆新年,他都會為村民、村裡貧困戶、低保戶以及曾經的老師、同學送去5到10斤數量不等的雞蛋。重陽節等節日,他還會為城區範圍內的多家養老院送去雞蛋、食用油、紅棗等慰問品。

就在王長根細數著他曾經送出的雞蛋數量的同時,記者粗略地進行了計算。自2007年至今,王長根10年間送出雞蛋約8000千克。按照現如今的雞蛋價格計算,約折合人民幣7.5萬元。

這些年送了這麼多雞蛋圖了個啥?記者問到。王長根說,人生在世,不能獨活。回想他從出生至今,一路成長、創業直到現在稍有成就,都離不開身邊人的支持、鼓勵和幫扶。他說,南石槽村就是他的家,這些村民就是他的叔叔、阿姨、兄弟姊妹。他最大的心願就是他的家人們健康、富裕、平安。

為完成夙願, 王長根再次書寫《 入黨申請書 》。

採訪結束時,記者在王長根的辦公桌上看到一份《入黨申請書》。他告訴記者,這份《入黨申請書》是他2016年交給村委會的底稿。今年,他還會接著寫,直到黨組織接納他。他說,在他心目中,共產黨員是崇高、無私、奉獻的代名詞。能夠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是他多年的夙願,更是他多年來積極努力的方向。

次日一早,上午第一節課前,學生們都吃上了香噴噴的水煮蛋。2016年寒假過後,王長根再次帶了200斤雞蛋,送入南石槽小學的後廚。

“靠著長根有蛋吃!南石槽村的村民,基本上戶戶都吃過長根家的雞蛋。”採訪中,南石槽的一名村民這樣告訴記者。王長根說,從2007年開始,每逢農曆新年,他都會為村民、村裡貧困戶、低保戶以及曾經的老師、同學送去5到10斤數量不等的雞蛋。重陽節等節日,他還會為城區範圍內的多家養老院送去雞蛋、食用油、紅棗等慰問品。

就在王長根細數著他曾經送出的雞蛋數量的同時,記者粗略地進行了計算。自2007年至今,王長根10年間送出雞蛋約8000千克。按照現如今的雞蛋價格計算,約折合人民幣7.5萬元。

這些年送了這麼多雞蛋圖了個啥?記者問到。王長根說,人生在世,不能獨活。回想他從出生至今,一路成長、創業直到現在稍有成就,都離不開身邊人的支持、鼓勵和幫扶。他說,南石槽村就是他的家,這些村民就是他的叔叔、阿姨、兄弟姊妹。他最大的心願就是他的家人們健康、富裕、平安。

為完成夙願, 王長根再次書寫《 入黨申請書 》。

採訪結束時,記者在王長根的辦公桌上看到一份《入黨申請書》。他告訴記者,這份《入黨申請書》是他2016年交給村委會的底稿。今年,他還會接著寫,直到黨組織接納他。他說,在他心目中,共產黨員是崇高、無私、奉獻的代名詞。能夠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是他多年的夙願,更是他多年來積極努力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