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至來了,不一樣的地區不一樣的風俗,有你的家鄉嗎?

冬至又叫‘一陽生’, 對於中國而言, 它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春秋時代, 中國早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西曆12月21~23日。

由於冬至過後, 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 運行的速度稍快, 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 因此北半球的冬天比夏天要略微短一些。

那麼冬至, 每個地方有什麼不同的風俗呢?

今天作者帶大家瞭解一下幾個地區冬至風俗!

北方地區


在北方地區, 每到冬至, 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 冬至到, 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習俗, 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

山東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相傳, 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 覺得味道特別鮮美, 讚不絕口。 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 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 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 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現山東滕州一帶, 這天被稱作數九, 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 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 冬至的這天晚上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赤豆糯米飯。 傳說,

共工氏有不才子, 此人一生作惡多端, 死於冬至這一天, 死後變成疫鬼, 繼續殘害老百姓。 但是, 這個疫鬼最怕赤豆, 於是, 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用以驅避疫鬼, 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 有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 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 用來祭祖, 表示老祖宗。 同姓同宗的人們在冬至這幾天, 選擇一個早晨, 聚集在祖祠, 按照輩分排序, 一一祭拜祖先, 俗稱“祭祖”。 祭祖之後, 還會大擺宴席, 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稱之為“食祖。 ”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的漢族人中流傳著一句諺語:“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

意思是外出的人, 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 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海峽兩岸的同胞, 都很看重冬至, 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 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 甚至漁家的船首, 農戶耕牛的牛角, 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複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 祭告一番, 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你的家鄉有什麼有意思的風俗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大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