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為了改變身邊的親密關係

父親讀書少, 倘若以知識多少來衡量文化程度, 父親顯然屬於沒有文化的那一類。

母親後來的繼續教育沒跟上, 但在她們那一代, 她已經屬於知識份子了。

父親從不開口對我說關於擇偶, 關於婚姻的話題, 他只說, 不想嫁就不嫁, 他養我。

母親總一臉認真的說, 這輩子找對象, 就得按著父親的樣子, 像他的一定不能找。

想想父親母親吵吵鬧鬧一輩子, 還是沒有走散, 越是年老, 感情越是穩定了。

我問母親, 父親不好, 為何嫁他?母親說, 男人結婚前一個樣子, 結婚後一個樣子, 那時候嫁給他, 看中的是父親家在鎮上,

方便做生意。

我想過, 父親是愛母親的, 只是他們對愛的表達方式不一樣。 2012年, 父親病危住院期間, 我親自感受過父親對母親的那份擔憂與掛念。

多少次, 母親打電話總是數落著父親種種“劣跡”, 次數多了, 我便緘默不語。 母親察覺到我態度的變化, 說的越來越少了。 催我戀愛, 催我結婚時, 我只說, 我不想過你和父親一樣模式的生活, 母親便開始講心裡話, 其實父親也沒有那麼差勁, 其實父親為了這個家很辛苦, 其實父親對我們很好的……

父親對這個家好, 我們豈能不知。 我至今不會做飯, 也洗不乾淨衣服, 就是父親嬌寵的結果。 年前, 在超市買了兩條鯽魚準備熬湯, 三次電話詢問怎麼做後, 父親說, 一個人做什麼飯, 要吃什麼就去外面吃,

吃好一點的, 不要捨不得花錢, 回家了我再教你怎麼做, 做好吃的給你吃。 可, 每一次回家, 父親做了一大桌好吃的, 也沒教我怎麼做。

隨著年歲的增長, 我好像對父親的關懷甚于母親了, 母親偶爾也會有些醋意。 家庭系統排列理論說, 違反了家族系統中隱藏的愛的規律、受到家庭系統動力的牽連, 造成的影響或傷害經常會重複發生, 從上一代延續到下一代甚至影響更多代人的命運。 某種意義上講, 我們不斷重複著先人的命運。 我害怕重複父親和爺爺那種關係模式, 我不想把愛只是深深的埋在心裡, 我想要表達出來。

父親和爺爺奶奶的關係模式, 直接影響到了父親和母親、父親和我們的關係模式。 一句話,

父親用一種習得的模式, 應對所有的關係, 有的人接受這種相處模式, 有的人排斥這種相處模式。 排斥的人, 內心感受到了痛苦, 覺得這是一種傷害, 一如母親。 但其實, 這些模式的背後都是以愛為基礎的, 不管最後出來是一種愛的表現, 還是非愛, 以愛之名。

我不得不承認, 我和父親一樣, 都喜歡把愛埋藏在心裡, 然後裝得若無其事。 我和父親又是不一樣的, 我努力的去學習, 嘗試著去改變。 我會直接的問父親, 愛我嗎想我嗎, 父親有些不好意思的岔開話題, 但我知道他心裡很開心。 有事沒事我喜歡給父親打電話, 父親總說沒事就掛了吧, 不要浪費話費了, 我說話費不貴, 我就是想你了。 漸漸地, 父親也會表達對我的愛了。

父親和母親的關係,

比之前好了很多, 而這主要的原因, 或許正是他們有了一致的目標。 2013年姐姐買房, 2014年初我買房, 2015年伊始姐姐買車, 父親母親幫我們出了很多錢, 他們覺得這是好的盼頭, 有希望的生活, 我們雖於心不忍, 卻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關係, 因此而變得和諧了很多。

很多時候, 會因父親母親這種大量的付出, 而倍感內疚。 獨生子女的M姐勸慰我, 讓他們去吧, 他們覺得有希望, 有盼頭就好, 老人們就是這樣, 不去做了, 反而覺得生活沒什麼意思了。 我想, 這也正是我努力奮鬥的強大理由, 想給父親母親更好的生活條件, 更多的照顧與陪伴, 我努力變得優秀, 希望他們因我而驕傲。

三年來, 通過學習、努力, 身邊的各種關係越來越和諧,

越來越美好, 我相信只要做出了嘗試, 結果或多或少的會讓我們覺得驚喜。 但其實, 在成長的路上, 不斷被塑造的自己, 對結果好像越來越不太關注了, 沿途的經歷和體會, 勝過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