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金小散亂,從源頭整合!我國將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部署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 我國涉農的資金都有哪些?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後能有哪些好處?我們一起來瞭解吧~

目前我國涉農資金包括哪些?總體規模有多大?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涉農資金通常是一個泛指的概念, 涵蓋了政府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各項投入。 《意見》中所指的涉農資金, 限定為農業發展領域的涉農資金。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 我們國家涉農資金規模是非常龐大的,

按照國家財政部公佈的資料, 2016年我國的涉農資金就超過了1.8萬億元人民幣, 2017年超過1.9萬億元, 所以說規模相當龐大。 其中涉及的專案和領域也非常多。

涉農資金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資金分散, 使用效率偏低

伴隨著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 涉農資金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交叉重複、上下權責不匹配等問題更為顯現, 影響了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國家支農政策效果。

李國祥表示:“我國的財政涉農資金規模很大, 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非常分散, 有的專案資金可能非常大, 有的卻非常小, 這樣的分配格局導致的結果:一是資金的使用效率偏低, 二是資金的使用和實際需求可能不對應, 農民、農業技術和農村發展真正需要的,

往往有可能得不到資金保障, 資金下撥之後, 有的甚至閒置, 有的使用完之後不能與農民有效需求相對接等”。

涉農資金統籌分三步進行

《意見》 明確:到2018年, 實現農業發展領域行業內涉農專項轉移支付的統籌整合。

到2019年, 基本實現農業發展領域行業間涉農專項轉移支付和涉農基建投資的分類統籌整合。

到2020年, 構建形成農業發展領域權責匹配、相互協調、上下聯動、步調一致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 並根據農業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以及轉移支付制度改革, 適時調整完善。

李國祥表示:“我國早就提出要對財政的涉農資金進行整合, 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整合的難度非常大。

因為以往涉農資金的下發往往是通過專案的形式, 通過申請來覆蓋, 每一個部門掌控著一部分資金, 每個資金做什麼事都有明確的規定。 正因為這個, 現在《意見》中提出三步走, 這個實際上是考慮到國家財政涉農資金在整合過程中, 它的難度以及績效考核相匹配, 所以我們提出2018年第一步首先把行業內的涉農資金整合起來。 行業內大體上幹的事情都是相同的, 這樣整合後可以為下一步打下基礎。

到2019年, 如果行業內的資金整合能夠較為順利地推進, 行業之間的涉農資金以及農業發展的資金, 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進一步的整合。

2020年再全面的進行財政涉農資金整合, 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來進行撥付,

改變過去的格局, 通過這種轉移支付, 把各個地方的責任以及中央財政的支持融合起來。 這樣財政資金, 就可以跟“三農”的有效需求對接起來, 到時候責任會更加明確。 當地政府承諾的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服務、鄉村振興應該打造成什麼樣的標準。 當地如果達不到標準, 就要追究責任。 這樣能讓責任更加明確, 使涉農資金使用效率的針對性、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

“大專項+任務清單”促源頭整合

《意見》 明確:對行業內涉農資金在預算編制環節進行源頭整合, 中央涉農資金在建立大專項的基礎上,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 有關部門根據各項涉農資金應當保障的政策內容設立任務清單;

充分賦予地方自主權,

允許地方在完成約束性任務的前提下, 在同一大專項內調劑使用資金。

對行業間涉農資金主要在預算執行環節進行統籌, 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加強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涉農資金統籌使用, 支持省、市、縣級人民政府圍繞改革任務、優勢區域、重點專案等, 按照“管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 統籌安排各類功能互補、用途銜接的涉農資金。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意見將推動源頭整合, 提高涉農資金配置效率。 促進權責匹配, 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 “中央部門以大專項為資金依託, 以任務清單劃分和管理為政策抓手, 強化對宏觀政策的調控和管理, 推動部門職能轉變。通過審批許可權下放和制度性鬆綁,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激勵地方因地制宜主動作為,促進中央宏觀指導和地方自主統籌的銜接平衡,調動各方積極性”。

此外,這位負責人說,意見還將探索中央與地方財政支農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途徑。實施“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賦予地方必要的涉農資金統籌權,根據中央和地方在任務清單劃定、實施等環節的調整、回饋,逐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承擔各項支農事權與支出責任的邊界,推動形成依法規範、運轉高效的財政支農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優化國家支農政策體系,提升農業農村國家治理能力。

涉農資金的統籌整合有哪些好處?

1、方向更明確

大家以後可以看出資金向哪些方向傾斜,知道錢向哪裡偏,就能知道農業向哪兒傾斜,農民也能盤算自己該往哪些方向使勁了。

2、方便統一利用

很多時候,涉農資金所涉及的層級太多,過於分散,到了村裡各個需要的專案可能發揮不了作用,只有整合起來才夠用。

3、資金使用更靈活

以前,因為專項資金的特殊要求,錢不能用於別的專案的,但是大家在實際過程中會發現好多專項資金用不完,其他一些項目只能幹看著,或者繼續申請資金,結果浪費了不少時間,耽誤工程進度,這時候如果能把資金調過去用,將能解決一個大問題。

4、有利於精准扶貧

李國祥表示:“我國現在涉農資金的使用,最明顯的是扶貧領域的,對貧困縣的涉農資金先進行整合,有利於提高脫貧效果,有利於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落在實處。如果我們按照過去財政下撥的方式申請,每一個部門掌握的資金不一樣,這樣的精准扶貧可能不一定能落到實處。現在如果我們對所有的貧困縣涉農資金進行整合,這樣的整合對精准扶貧就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部分內容來自財政部網站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劉思思 //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推動部門職能轉變。通過審批許可權下放和制度性鬆綁,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激勵地方因地制宜主動作為,促進中央宏觀指導和地方自主統籌的銜接平衡,調動各方積極性”。

此外,這位負責人說,意見還將探索中央與地方財政支農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途徑。實施“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賦予地方必要的涉農資金統籌權,根據中央和地方在任務清單劃定、實施等環節的調整、回饋,逐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承擔各項支農事權與支出責任的邊界,推動形成依法規範、運轉高效的財政支農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優化國家支農政策體系,提升農業農村國家治理能力。

涉農資金的統籌整合有哪些好處?

1、方向更明確

大家以後可以看出資金向哪些方向傾斜,知道錢向哪裡偏,就能知道農業向哪兒傾斜,農民也能盤算自己該往哪些方向使勁了。

2、方便統一利用

很多時候,涉農資金所涉及的層級太多,過於分散,到了村裡各個需要的專案可能發揮不了作用,只有整合起來才夠用。

3、資金使用更靈活

以前,因為專項資金的特殊要求,錢不能用於別的專案的,但是大家在實際過程中會發現好多專項資金用不完,其他一些項目只能幹看著,或者繼續申請資金,結果浪費了不少時間,耽誤工程進度,這時候如果能把資金調過去用,將能解決一個大問題。

4、有利於精准扶貧

李國祥表示:“我國現在涉農資金的使用,最明顯的是扶貧領域的,對貧困縣的涉農資金先進行整合,有利於提高脫貧效果,有利於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落在實處。如果我們按照過去財政下撥的方式申請,每一個部門掌握的資金不一樣,這樣的精准扶貧可能不一定能落到實處。現在如果我們對所有的貧困縣涉農資金進行整合,這樣的整合對精准扶貧就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部分內容來自財政部網站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劉思思 //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