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

重巒疊嶂、空谷幽深, 蜿蜒的山路鮮有人煙。 前往旬陽縣棕溪鎮王院村, 山路彎曲而悠長, 平穩寬闊, 304戶人家星星點點散落在這秦巴山深處。 25年前, 王院村村民守著土坯房、煤油燈、草鞋、竹簍熬日子。 而今, 山路通了, 高壓電線架起來了, 村民用上自來水、網路, 擁有自己的產業, 生活品質也大大提升。 這個曾經被遺忘的山村, 一躍融入文明、小康、和諧的新時代……

1

陳分新

要想贏得村民的支持, 就得辦些實事。

曾經的王院村, 村路不通、供電不足、飲水不便, 如今, 這些難題都被陳分新與勤勞的村民們一一解決了。 “我就開始實地走訪調研,

挨家挨戶跟村民聊天溝通, 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多年來積累的問題, 必須一件一件去解決。 要想贏得村民的支持, 就得辦些實事, 讓大家親眼看到周圍的變化。 ”陳分新說。 而今的王院村, 山路通了, 人均純收入從20年前的400元提高到如今的13860元, 村容村貌美了, 致富路子多了, 文明新風也培育起來了……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 為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 王院村規劃建成三個園區, 計畫種植油用牡丹、拐棗1000畝, 黃花200畝, 落實1000畝煙葉。 村委會還把貧困戶全部納入園區, 同全體村民一起通過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最終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目標。 王院村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

建立了家風家訓館,優秀的家風家訓和身邊的典型教育鼓舞了更多的人。 充分體現了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我從北京回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十九大精神與父老鄉親分享。

“黨的十九大閉幕後, 我從北京回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十九大精神與父老鄉親以及更多的人去分享。 ”陳分新奔赴各地宣講十九大精神, 訪農戶、到學校、入企業、走機關、赴軍營、去醫院……41天裡, 共宣講52場, 聽眾達1萬多人。 雖然一直在宣講的路上, 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談到王院村未來的發展和規劃, 陳分新眼神中透露著光芒。 “陝南地區, 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

今後我們的發展方向, 就是圍繞生態宜居的這一總體要求, 發展生態綠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實現好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這一目標。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