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花藝、書法、國畫,她要打造新中式花藝品牌!

“在花束上, 我會把普通的卡片換成書法寫的信箋;

花盒上有定制的中國風特色的小木牌;

如果客人給我足夠的設計空間,

我會盡可能的選擇些有東方特色的枝條類或是芍藥類花材;

工作室空間裡也處處都掛著書法和水墨畫的作品”,

這便是鄧集月想要打造的新中式花藝品牌——芍藥居!

我也想找到激情!

都說30歲的年紀是很多人的分水嶺, 大家總是想要在三十而立的時候, 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 鄧集月也不例外。

80後的她, 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之後, 為了能有更多去國外出差旅遊的機會,

先後在電力公司幹了3年, 在一家醫藥公司做了5年, 都是偏理工類的公司, 做著商業拓展的工作。 “看起來行業跨度很大, 但是工作性質其實都是做市場相關的, 為了能得到更多出國的機會, 所以並沒有對行業有太多要求”, 這是鄧集月最開始的訴求。

“直到有一次去歐美出差, 接觸到一些對醫藥迷之熱愛的專家們, 每當提到自己專業性的東西, 立刻變的激情滿滿, 兩眼發光”, 鄧集月說, 看著他們的狀態, 才發現自己其實對醫藥行業的發展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不關心, 也沒有全身心投入, 甚至開始羡慕他們為自己喜愛的事情奮鬥的熱情。

當她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有人告訴她:“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時候, 那就看看下班之後的你在幹什麼”。

鄧集月似乎一下子豁然開朗, 業餘時間的自己看展覽、聽音樂會、寫寫書法, 總之跟藝術相關的她都喜歡。

“所以, 為什麼不做些自己喜歡的願意全身心為之奮鬥的事情呢”, 那時候她正好30歲!

芍藥居裡的中國傳統文化

2014年鄧集月在南寧創立的藝術工作室——芍藥居, 已經到了第四個年頭。 她說如今的日子便是她夢想中, 想要的那種生活。

(最初的家庭工作室)

說起來, 還要感謝小時候讓她去學書法的父親, “那會還小, 喜歡被別人誇字寫的好看, 所以父親找老先生教我書法的時候, 雖然並不是很喜歡, 也沒有反對”, 鄧集月笑著回憶說。 但是長大後, 可能從小接觸書法, 多少受到些影響, 總會主動的去看些書畫展覽,

寫書法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內心寧靜的力量, 能讓自己在嘈鬧的世界中沉澱下來。

臨宋《果熟來禽圖‘》

(五牛圖)

臨宋《紅芙蓉圖》

當然, 也碰到了很多欣賞她字畫的朋友。 她的書畫作品不僅是當地官方的文化禮品, 還有很多品牌與她合作, 比如在某些發佈會活動上, 以卷軸書法的方式來製作邀請函等等。

(芍藥居工作室)

而在中赫時尚學習了快速花藝和草月花藝設計之後, 她發現原來西方的自然花藝設計和頗有東方特色的草月花道, 與中國的書法、國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花藝和書畫的審美、結字或構圖很相似, 都講究‘疏可走馬, 密不透風’, 正欹聚散, 在不平衡中尋找平衡, 在空間的留白中尋找不一樣的美”,

鄧集月說起這些的時候, 語氣裡透著興奮和愉悅!

(芍藥居工作室)

(芍藥居工作室)

(芍藥居工作室)

所以, 她帶著自己擅長的書法、國畫和花藝與另一位合夥人擅長的古箏、古琴等中國傳統樂器, 創立了最早做培訓的芍藥居, “這些都是跟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方向, 針對人群都是相同的”, 但是後期因為對工作室發展方向的理念不同以及各種條件限制, 兩人還是分家了, “現在雖然不是一家, 但是還會一起做一些活動”, 鄧集月說, 如今的芍藥居, 主要便是面向成年人的書法+國畫+花藝的培訓工作室, 還有些書畫、花藝作品零售和少量的活動花藝項目。

(妙筆生花)

與其它花藝工作室不同的是, 鄧集月總是會將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不同的小細節賦予在花藝設計中,

比如每束花都會配有優雅的中式名字、幾句詩詞和書法信箋, 會有很多顧客沖著這樣的特色風格而來。

(花束書法信)

不為生計只求藝術的未來

聊了很久的中國傳統文化, 在說到未來的時候, 鄧集月卻似乎一下子跳出了傳統的圈兒, 她說:“之前一直在做國外市場, 所以很想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傳播到國外。 之後除了把現在的培訓做好做精之外, 還想做些視頻教程上傳到Youtube, 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 瞭解到中國文化”。

而對於藝術來說, 她不會為了生計、為了營業額, 降低對藝術風格和品質的追求, “能一直保持自己最初對藝術的心態很不容易, 我要一直堅持下去”, 鄧集月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想在未來多花些時間在書畫和花藝的創意上。

並蒂榮華

冬至

端午

花繡球

青色煙雨

三春暉

香雪海

想在未來多花些時間在書畫和花藝的創意上。

並蒂榮華

冬至

端午

花繡球

青色煙雨

三春暉

香雪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