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瀘州傾情傾智助力鄉城脫貧攻堅

美麗鄉城。

第四批瀘州援藏隊28名成員于去年9月啟程接力援助鄉城縣。 援藏隊緊緊圍繞“發展、穩定、民生”三大任務, 以專案規劃為引領, 以專案推進為重點, 以強化人才隊伍為保障, 以助力藏區群眾脫貧攻堅為目標, 用真誠、汗水與智慧為鄉城經濟社會發展譜寫新曲——

12月18日, 松茸、蟲草、紅景天、雪蓮花、犛牛肉、藏香豬肉以及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鄉城藏雞、鄉城藏雞蛋等80余種藏區特色農產品亮相中國(瀘州)第二屆農產品交易博覽會, 受到客商追捧。 這正是瀘州援藏隊牽線搭橋的結果。

瀘州援建的松通村全景。

A

精心謀劃 多個援建項目落地

12月14日, 鄉城縣2017年度援藏幹部人才座談會召開, 陳超、鄭執、李文明、楊舟、楊波、王志剛、先禮貴、郭衛、魯星等9位瀘州援藏幹部被評為“鄉城縣2017年度援藏工作先進個人”, 王志剛、李遠強、胡錫強、華波、王強、魯星、蔣平、鄭執、楊波、王定均等10位幹部人才的調研報告被評為“鄉城縣2017年度援藏工作優秀調研報告”。

“對口支援藏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 一年多以來, 新一批瀘州援藏幹部與鄉城人民共同團結奮鬥, 為全縣經濟發展、脫貧攻堅、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鄉城縣委主要領導說。

“在援藏隊的出謀劃策、牽線搭橋下, 鄉城縣黨政領導先後與省旅發委、省科協、瀘州市、佛山市以及瀘縣黨政領導多次互訪,

就對口支援規劃、制度和工作思路、原則、方法、途徑等方面達成共識, 簽訂了《對口幫扶框架協議》。 ”瀘州援助鄉城工作隊領隊張福榮介紹。

鄉城新居和田園美麗如畫。

圍繞鄉城縣脫貧攻堅中的難點問題和短板, 著力解決好全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問題, 特別是旅遊產業發展問題, 雙方共同制定了《瀘州市對口幫扶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規劃(2017—2021年)》和《鄉城縣2017年對口援建工作實施方案》。 按照規劃安排, 2017-2021年全縣將實施瀘州援建專案23個, 總投資17760萬元, 其中瀘州市對口援藏資金15100萬元, 預備金900萬元, 直接投向貧困村、貧困戶的專案資金達12450萬元, 占資金總量的82.45%。

今年5月, 在水窪鄉郎沖村舉行了2017年郎沖村貧困戶住房條件改善、康南農特產品加工園區孵化器平臺建設等7個援藏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截至目前, 已啟動23個援藏專案, 其中處於前期工作階段的專案有7個, 實質性開工專案有11個, 5個基金、培訓類專案也有序推進。 目前, 各援藏專案完成投資共計6700萬元。

鄉城卡心壩新村。

鄉城縣貧困群眾200餘人次通過專案務工實現就近就業, 充分發揮蘋果園區、釀酒葡萄生產基地等產業綜合帶動作用, 促進周邊1300名群眾實現產業增收和脫貧致富。 組織群眾參與培訓酒店接待、餐飲服務、烹飪、摩托車維修等方面的勞動技能, 全年共培訓7批557人次。 10月27日, 瀘縣17家企業在鄉城縣香巴拉廣場舉辦對口幫扶專場招聘會, 現場提供1970個用工崗位,

超過500人次參加, 達成就業意向115人, 促進瀘縣與鄉城縣對口幫扶就業扶貧戰略合作。

瀘州援藏隊採取“1+N”方式, 每位元幫帶1—3名徒弟, 認真制定幫帶方案、明確幫帶目標、落實幫帶措施, 共與67名本地幹部人才結成互幫互助對子。 一年來, 鄉城縣選派了22名幹部到瀘縣進行業務培訓和跟班學習, 為藏區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12月10日, 瀘州援藏隊集體前往甘孜州鄉城縣尼斯鎮則魯村, 為他們帶去了米和油, 送去關懷和溫暖。

“大家要堅定脫貧信心, 克服困難, 發展產業, 增加收入, 早日脫貧致富。 ”張福榮耐心傾聽村民們的意見, 鼓勵他們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 特意叮囑村幹部要及時瞭解困難群眾的需求, 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困難,

讓他們能夠溫暖過冬, 幸福過年。

據悉, 瀘州援藏隊與尼斯鎮則魯村、然烏鄉克麥村等65戶387名群眾結對認親, 開展經常性訪貧, 及時協調解決“親戚”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B

扶貧搬遷 讓群眾過上好生活

卡心壩子是鄉城縣洞松鄉熱鬥村海拔2780米的一塊平臺。 2012年10月前, 這裡是一處無路、無水、無電、無人居住的荒地。 如今, 三排31座白色藏房整齊地坐落在平整的綠壩上, 在藍天白雲映照下猶如珍珠一樣璀璨。 卡心壩子的變遷見證了瀘州援藏隊“結漢藏情攻脫貧戰”的壯志豪情。

“瀘州朋友, 歡迎!歡迎!”12月12日, 卡心壩子, 藏族群眾鼓起了掌, 為瀘州朋友遞來了礦泉水, 談起了生產生活的變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