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梁偉平:“一個劇種不排新戲、不出作品,是沒有地位的”

10月, 梁偉平到了退休年紀, 他算得上最早一代“海漂”, 出生江蘇阜寧, 1971年進阜甯淮劇團學藝。 和很多同時代戲曲演員一樣, 梁偉平轉過行, 1984年被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筱文豔挖到上海淮劇團。 “從《金龍與蜉蝣》到《武訓先生》——梁偉平‘都市新淮劇’三部曲表演藝術研討會”近日舉行, 梁偉平回憶, “當時筱文豔老師打聽了好幾天, 晚上八點找到我的姑媽家, 發出邀約。 ”

一晃三十多年, 梁偉平主演《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將淮劇推上新高峰, 今年又與著名劇作家羅懷臻再度合作, 推出《武訓先生》, 構成上海淮劇團“都市新淮劇”三部曲,

“我已經養成一種危機感:一個劇種, 如果不出戲、不排新戲、不出作品, 是沒有地位的。 ”

《金龍與蜉蝣》

1984年, 梁偉平初到上海, “那時候我們蘇北人特別嚮往上海, 我工作以後把錢存起來, 哪怕一雙尼龍襪都要到上海買。 從江蘇的家到上海, 早上五點多發車, 一直開到晚上五點。 第一次來上海, 我印象太深了, 南方房子跟北方不一樣, 牆是白的, 城郊有水泥碉堡, 心情特別激動。 ”

進入上海唱淮劇, 梁偉平住集體宿舍, 室友們喝酒、打牌, 討論淮劇在上海能生存幾年, 有的說“十年”, 有的說“十五年還是可以的”, 那時大家對劇種已經有了危機感。 外形俊朗的梁偉平演過電視劇、話劇, 最多一次, 一天來了四個電視劇劇組挖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加坡電視劇風靡中國,

有人還想請他去新加坡當明星。 筱文豔一句話, 梁偉平銘記在心, “她說, 找我來是唱淮劇的。 這句話我聽進去了。 ”師兄弟紛紛下海, 開飯店、賣羊毛衫, 做生意賺錢, 有人勸梁偉平, “就算唱到像筱文豔那樣又哪能?”梁偉平反問, “你賺到那麼多錢又哪能?”

《家有長子》

上戲教授戴平今年看了兩遍《武訓先生》, 腦海裡蹦出一句詩“無限風光在險峰”, “梁偉平從上世紀《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兩部戲, 創造了淮劇史也是他自己表演史高峰以後, 沒有躺在榮譽上面歇歇腳、止步不前, 一直向新的高峰攀登。 他演過話劇、拍過電視劇。 他說, 淮劇是自己的命。 他今年60歲了, 但演20歲的武訓, 眼光是明亮的, 清澈眼神含有溫暖和愛意,

和後來飽經滄桑的眼神完全不一樣。 ”在上戲教授榮廣潤看來, 《金龍與蜉蝣》令梁偉平從淮劇英俊小生上升到表演藝術家的境界, “蜉蝣一角有非常複雜人性、情感, 梁偉平在舞臺上準確鮮明、戲曲化地表現, 一舉成名。 《武訓先生》從青年一直演到垂暮, 梁偉平的體型保持得好, 更重要的是他的神態, 演小青年時, 對生活有非常美好的嚮往, 樂觀中夾著羞澀。 ”

《武訓先生》

“一個好演員, 情感從冰點到沸點轉換流暢, 融入肢體表演, 達到有機統一。 ”上海市劇協主席楊紹林覺得, 與演《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相比, 出現在《武訓先生》中的梁偉平又有所變化, “你知道他對角色有控制, 但是感覺不到他在控制, 仿佛角色天然就是他那樣。

《千古韓非》

導演沈斌把演員分為“跟隨老師, 學得很規範的學院傳承派”、“有文化底蘊、講究人物形象”兩類, 而梁偉平的表演“既有人物形象, 又有戲曲的唱念作打表演手段”。 上戲教授張仲年說, “很多表演藝術家在各自領域是佼佼者、拔尖者, 但停留在戲曲類型化表演的範疇中, 沒有突破行當、地域限制。 梁偉平的唱獨具特色, 只要電視臺放他的演出, 隔著房間, 我也能聽出這是梁偉平。 他的表演非常精彩, 不拘泥於戲曲程式, 敢於從生活中, 敢於從其他劇種中吸取營養, 從自在、自如發展到自由階段。 ”張仲年說, 只有一起排練才能感覺到梁偉平的靈光, “不完全遵循僵死的、排定的一招一式。 他會即興表演, 根據對角色體會, 根據現場氣氛,

根據對手刺激, 找到新的感覺, 出現新的火花。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