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賞虞山紅楓,品虞城美食,這個冬天過得有色有味

江南地區多古城, 江蘇的常熟市也算一個, 已有五千餘年的歷史了。

常熟市位於江蘇省的南部, 與蘇州、無錫相交, 現為蘇州市管轄。 常熟又稱“虞”, 因“土壤膏沃, 歲無水旱之災”而得名“常熟”, 意思為稻穀常年豐收之地。 在古代, 稻米是人們懶以生存的必要食品, 而江南地區, 則是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然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 江南地區素來被中原人視作荊蠻之地, 這一現象, 直到西周的周太王之子泰伯和仲雍私奔來到南方後, 才得以改善。 泰伯、仲雍來到南方後, 剪斷長髮, 身上刺滿花紋, 跟當地人打成一片,

後來便有了古代的吳國。 泰伯死後, 葬于無錫的梅裡, 仲雍死後, 卻葬于跟梅裡鄰近的常熟虞山, 這個故事, 至今已流傳了二千多年了。

常熟地處江南水鄉, 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 也是吳文華發祥地之一, 被稱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 近代還是個國內大型的服裝批發市場。 常熟的旅遊景區有著名的沙家浜、虞山、尚湖等。

到達常熟的方式

飛機:常熟本身沒有機場, 去常熟, 只能選擇從鄰近的無錫、上海機場到達, 其中無錫機場離開常熟較近, 但去往常熟的機場大巴很少。 而上海機場, 有不少去往常熟的班車, 比較方便。

高鐵:常熟目前還沒有高鐵站, 可以選擇到蘇州、無錫, 然後從蘇州或無錫坐長途班車到達常熟。

汽車:常熟市內共設有客運南站、客運北站、濱江客運站和服裝城客運站, 高速公路有蘇嘉杭高速、沿江高速、常昆高速經過, 自駕的話還是很方便。

常熟的主要景點

常熟虞山

到常熟, 虞山公園必須去一下。 虞山, 坐落於常熟市的北門大街上, 素有“十裡青山半入城”的美譽。 虞山的主峰海拔僅263米, 然而它方圓20公里的範圍內, 有大半的山體在常熟的主城內, 以前常熟的老城就是依託著虞山而興建起來的。

虞山又稱“烏目山”, 因為古吳國的仲雍死後葬于此地, 仲雍別名“虞仲”, 因而當地人便把“烏目山”改稱為“虞山”。 現在的虞山分別有虞山公園和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大塊組成, 而當地人說的虞山, 僅指老的虞山公園。

其實虞山公園最早位於常熟的西門, 因為隨著城市的變遷, 原先的虞山公園漸漸荒廢。 1931年, 常熟又在現在的北門修建了新的虞山公園, 當地人稱為“新公園”直到近年才再次改名為“虞山公園”。

虞山公園倚山並沿城牆構築, 公園景觀也隨地形起伏跌宕, 建築物錯落層疊, 間以林木泉石, 自然風光與人工點綴渾為一體。 全園分前、中、後三部, 前部有景點倚晴樓、栗裡茶室和卷雲石;中部以水面為中心, 是全園景色精華, 亭、榭、曲橋四布, 富有江南園林特色;後部虞山亙綿, 秀木擁翠, 以自然山石為主, 山野韻味甚濃, 不失為都市里一處寂靜之處。

虞山公園內, 最為稱道的是種植了大量的紅楓樹。 紅楓, 也是常熟市樹, 每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間,

虞山公園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紅楓節”, 這個時候也是江南地區賞紅楓的最好季節。 當公園內遮天蔽日的紅楓形成一道天然的圖畫時, 賞楓, 便成為游虞山最好的理由。

常熟沙家浜

以前一出現代京劇《沙家浜》, 曾風靡大江南北。 而《沙家浜》的原型, 便在常熟的沙家浜鎮, 沙家浜風景區位于明媚秀麗的陽澄湖畔, 景區占地面積6000多畝。 沙家浜目前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 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公園。

抗日戰爭時期, 沙家浜的蘆葦蕩是一道天然的綠色帳蔓, 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在蘆葦蕩中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鬥詩篇。

京劇中最著名的唱段“智鬥”, 直到今天還在廣為流傳。 現在的沙家浜蘆葦蕩, 已從最初的150畝面積, 增加到了的2200畝, 湖蕩中菱荷相間, 蘆葦密佈, 古色古香的畫舫載著遊客穿行在蘆葦迷宮中, 尋覓著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蘆葦蕩的故事。

而在岸上, 有按抗日戰爭時期建造的江南小村莊、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新四軍活動舊址等, 以及一批按歷史原貌復原的春來茶館、橫涇老街、蘆蕩濕地等景點。 依稀讓遊人瞥見昔日阿慶嫂、郭建光的身影。

沙家浜全力打造的大型實景劇《讓子彈飛》、《蘆蕩烽火》已相繼上演, 該劇運用現代高科技特效手段, 演繹了沙家浜的傳奇故事, 運用詼諧、幽默的表演手法, 講述軍民緊密配合, 共同抗擊日頑的英勇鬥爭故事。實景劇、京劇表演、以及石灣山歌等眾多演藝節目現已成為沙家浜又一大特色品牌。

沙家浜裡的橫涇老街,是一處影視創作基地,因老街保留了農村建築的舊貌,吸納江南小鎮精華,重現了上世紀三十、四十年代的江南鄉間面貌。因而一批影視劇都來這裡取景拍攝,像三十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三言二語》、《金色年華》、《中國酒王》、《茉莉花》。

常熟的美食與美宿

常熟是一處彙集了江南地區美食的地方,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常熟的十大名菜,它們分別是叫化雞、百汁西露筍、出骨刀魚球、幢鍋油雞、清湯脫肺、芙蓉蟹鬥、出骨生脫鴨、松樹草油、響油鱔糊、起油豆腐湯。常熟還有八大名點:冰葫蘆 、盤香餅、栗子羹、炒血糯、山藥糕 、扁豆酥、印子糕、炸元宵。

在常熟,金海華休閒美食會所也許是很多人必去嘗鮮的地方,這是一家在常熟地區屬於中高檔的美食場所。尤其是特色中式自助中、晚餐,採取半勾單半自助的形式,有正宗的潮州鹵水,海鮮,特色糕點,配上不同的醬料,極具現代都市情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金海華美食的另一家分店——玲瓏美食會所,開在常熟市新世紀大道中江廣場上,其特色的牛肚火鍋,以及常熟地道的中餐,也是愛好美食的人薈聚的地方。在這裡,類似常熟的十大名菜、八大名點,基本都能嘗遍。

虞山腳下是常熟金海華麗嘉酒店的所在地,它毗鄰尚湖,抱擁虞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金海華休閒美食會所僅一條馬路相隔。臨近的景點有常熟博物館、常熟圖書館,中國晚清文狀元翁同龢的故居等,步行去虞山公園、常熟“十八景”之一西城樓閣都很方便。

金海華麗嘉酒店特別引進了美國的KingKoll睡眠系統,據說每張床都擁有最體貼的睡眠記憶,使每位入住的客人都能享受到總統套房的睡眠。酒店休閒中心還配備了SPA,健身會所及頂層山景無邊際泳池,並有配套的頂級商務功能。

推薦幾個在常熟遊玩的項目

春來茶館喝茶

沙家浜裡靠近橫涇老街的一角,臨湖一面,就是京劇《沙家浜》裡神奇的春來茶館。傳說中的阿慶嫂,就在這裡跟日偽軍進行過鬥智鬥勇。春來茶館再現了當時遍佈江南村落的小茶館原形,“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據地方誌記載,在明朝時,這裡的茶館就已經十分普遍。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僅沙家浜鎮一帶,大大小小的茶館就有34家之多。當年的新四軍就經常利用茶館作為掩護,聯絡接頭,傳遞情報,許多茶館還曾經是地下黨的交通站。

現今的春來茶館,已經成為遊客喝茶休閒的地方。坐在寬敞的茶室裡,窗外便是蘆葦蕩和陽澄湖,喝一壺江南的碧螺春,品一下當年的戲曲,歲月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登虞山城牆

虞山“十八景”中,有一處叫“西城樓閣”的,它是指常熟西門城內外附近建築群,包括原先的致道觀東嶽行宮、嚴氏讀書山館、大石山房、北地藏殿、阜城門城堞、牌坊等。尤以建于南梁時期的致道觀和建于南宋的東嶽行宮,與明代騰山而修建的城牆雉堞爭相聳峙,蔚為壯觀。

明朝的蔣廷錫在《城西秋望》詩寫到:“高閣三層煙樹裡,青山半形夕陽中。一行雁齒斜城界,萬井魚鱗碧瓦叢”。只是現今樓閣已不復存在,唯有一座古城門和一段沿虞山修建的城牆在。所以到常熟旅遊,西門的城牆一定是要去攀登一下的,沿著城牆,可以登臨虞山的最高峰,從那兒眺望常熟城,以及城背後的陽澄湖,可謂風景獨好。

倚晴園的蕈油面

虞山蕈油面,是常熟傳統的特色麵點,有“素中之王”之稱。蕈(xùn)是一種野生菌,它通常生長在松樹的下面。當蕈被採摘後,晾乾後用蕈油作為面“澆頭”,其味鮮美異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虞山公園大門口的“倚晴園”,就有很地道的蕈油面。每天清晨,當早鍛煉的人下了虞山后,或者在倚晴園茶樓喝個茶,或者叫上一碗香噴噴的蕈油面,你會覺得人生很完美。

歡樂時光酒吧

歡樂時光酒吧,位於金海華麗嘉酒店一樓的大堂裡。酒吧的面積並不大,但卻十分雅致和清靜,完全沒有外面酒吧那種熱鬧的場面。

冬天的時候,結束了一天的勞累,可以坐在歡樂時光酒吧裡,或叫上一杯咖啡,或抿一口小酒,聽聽音樂,在屋內暖氣的環抱下,能忘卻室外的寒冷。

坐搖櫓船穿行蘆葦迷宮

蘆葦水陸迷宮,是沙家浜裡一大特色,一人高的蘆葦,聳立在水岸邊,從蘆葦蕩中穿行,要不是由船娘帶著,基本都會迷路。

當年,這些茂密的蘆葦,曾是新四軍戰士躲避日偽軍掃蕩的地方。蘆葦密集,便於隱藏。如今,沙家浜的蘆葦蕩成為一道風景。春來的時候,蘆葦吐青,放眼望去,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冬季時,所有的蘆葦變成乾枯,枝頭上的蘆花,像個白髮老人,在寒風中任由銀髮飛舞。

到沙家浜,一定要坐一趟江南水鄉特有的搖櫓船,船娘會帶著你領略蘆葦蕩迷宮,看清澈的陽澄湖水從船沿慢慢流過。如果你有要求,船娘還能高歌一曲地方戲曲,或者來段阿慶嫂的唱腔,那歌聲,能刺破寂靜的蘆葦蕩。

通江路老街步行

一座城市總有一處能留得住時光的老街,常熟的通江路老街也是如此。說它是老街,倒不如說它是一條翻新的街道,窄窄的,最寬處僅能過一輛小車。通江路一邊是老式的民宅,一面是被常熟人號稱“第六根琴弦”的六弦河。

六弦河也很窄,窄到僅能過一條搖櫓船,然而這並不影響河道兩邊枕河的人家。推開臨河的窗,河水就從窗戶下麵流過。河岸上斑駁的石碼頭,依舊還在,只是少了那些踏著碼頭上岸的人。

沿通江路行走,除了枕河人家,還有就是江南地區特有的小橋流水,很安詳,沒有一點喧嘩。只是你想像不到,昔日這裡也曾經輝煌過。

這個冬季,在常熟既能賞紅楓,又能嘗美食,有色有味的日子,讓人暖洋洋。

共同抗擊日頑的英勇鬥爭故事。實景劇、京劇表演、以及石灣山歌等眾多演藝節目現已成為沙家浜又一大特色品牌。

沙家浜裡的橫涇老街,是一處影視創作基地,因老街保留了農村建築的舊貌,吸納江南小鎮精華,重現了上世紀三十、四十年代的江南鄉間面貌。因而一批影視劇都來這裡取景拍攝,像三十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三言二語》、《金色年華》、《中國酒王》、《茉莉花》。

常熟的美食與美宿

常熟是一處彙集了江南地區美食的地方,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常熟的十大名菜,它們分別是叫化雞、百汁西露筍、出骨刀魚球、幢鍋油雞、清湯脫肺、芙蓉蟹鬥、出骨生脫鴨、松樹草油、響油鱔糊、起油豆腐湯。常熟還有八大名點:冰葫蘆 、盤香餅、栗子羹、炒血糯、山藥糕 、扁豆酥、印子糕、炸元宵。

在常熟,金海華休閒美食會所也許是很多人必去嘗鮮的地方,這是一家在常熟地區屬於中高檔的美食場所。尤其是特色中式自助中、晚餐,採取半勾單半自助的形式,有正宗的潮州鹵水,海鮮,特色糕點,配上不同的醬料,極具現代都市情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金海華美食的另一家分店——玲瓏美食會所,開在常熟市新世紀大道中江廣場上,其特色的牛肚火鍋,以及常熟地道的中餐,也是愛好美食的人薈聚的地方。在這裡,類似常熟的十大名菜、八大名點,基本都能嘗遍。

虞山腳下是常熟金海華麗嘉酒店的所在地,它毗鄰尚湖,抱擁虞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金海華休閒美食會所僅一條馬路相隔。臨近的景點有常熟博物館、常熟圖書館,中國晚清文狀元翁同龢的故居等,步行去虞山公園、常熟“十八景”之一西城樓閣都很方便。

金海華麗嘉酒店特別引進了美國的KingKoll睡眠系統,據說每張床都擁有最體貼的睡眠記憶,使每位入住的客人都能享受到總統套房的睡眠。酒店休閒中心還配備了SPA,健身會所及頂層山景無邊際泳池,並有配套的頂級商務功能。

推薦幾個在常熟遊玩的項目

春來茶館喝茶

沙家浜裡靠近橫涇老街的一角,臨湖一面,就是京劇《沙家浜》裡神奇的春來茶館。傳說中的阿慶嫂,就在這裡跟日偽軍進行過鬥智鬥勇。春來茶館再現了當時遍佈江南村落的小茶館原形,“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據地方誌記載,在明朝時,這裡的茶館就已經十分普遍。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僅沙家浜鎮一帶,大大小小的茶館就有34家之多。當年的新四軍就經常利用茶館作為掩護,聯絡接頭,傳遞情報,許多茶館還曾經是地下黨的交通站。

現今的春來茶館,已經成為遊客喝茶休閒的地方。坐在寬敞的茶室裡,窗外便是蘆葦蕩和陽澄湖,喝一壺江南的碧螺春,品一下當年的戲曲,歲月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登虞山城牆

虞山“十八景”中,有一處叫“西城樓閣”的,它是指常熟西門城內外附近建築群,包括原先的致道觀東嶽行宮、嚴氏讀書山館、大石山房、北地藏殿、阜城門城堞、牌坊等。尤以建于南梁時期的致道觀和建于南宋的東嶽行宮,與明代騰山而修建的城牆雉堞爭相聳峙,蔚為壯觀。

明朝的蔣廷錫在《城西秋望》詩寫到:“高閣三層煙樹裡,青山半形夕陽中。一行雁齒斜城界,萬井魚鱗碧瓦叢”。只是現今樓閣已不復存在,唯有一座古城門和一段沿虞山修建的城牆在。所以到常熟旅遊,西門的城牆一定是要去攀登一下的,沿著城牆,可以登臨虞山的最高峰,從那兒眺望常熟城,以及城背後的陽澄湖,可謂風景獨好。

倚晴園的蕈油面

虞山蕈油面,是常熟傳統的特色麵點,有“素中之王”之稱。蕈(xùn)是一種野生菌,它通常生長在松樹的下面。當蕈被採摘後,晾乾後用蕈油作為面“澆頭”,其味鮮美異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虞山公園大門口的“倚晴園”,就有很地道的蕈油面。每天清晨,當早鍛煉的人下了虞山后,或者在倚晴園茶樓喝個茶,或者叫上一碗香噴噴的蕈油面,你會覺得人生很完美。

歡樂時光酒吧

歡樂時光酒吧,位於金海華麗嘉酒店一樓的大堂裡。酒吧的面積並不大,但卻十分雅致和清靜,完全沒有外面酒吧那種熱鬧的場面。

冬天的時候,結束了一天的勞累,可以坐在歡樂時光酒吧裡,或叫上一杯咖啡,或抿一口小酒,聽聽音樂,在屋內暖氣的環抱下,能忘卻室外的寒冷。

坐搖櫓船穿行蘆葦迷宮

蘆葦水陸迷宮,是沙家浜裡一大特色,一人高的蘆葦,聳立在水岸邊,從蘆葦蕩中穿行,要不是由船娘帶著,基本都會迷路。

當年,這些茂密的蘆葦,曾是新四軍戰士躲避日偽軍掃蕩的地方。蘆葦密集,便於隱藏。如今,沙家浜的蘆葦蕩成為一道風景。春來的時候,蘆葦吐青,放眼望去,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冬季時,所有的蘆葦變成乾枯,枝頭上的蘆花,像個白髮老人,在寒風中任由銀髮飛舞。

到沙家浜,一定要坐一趟江南水鄉特有的搖櫓船,船娘會帶著你領略蘆葦蕩迷宮,看清澈的陽澄湖水從船沿慢慢流過。如果你有要求,船娘還能高歌一曲地方戲曲,或者來段阿慶嫂的唱腔,那歌聲,能刺破寂靜的蘆葦蕩。

通江路老街步行

一座城市總有一處能留得住時光的老街,常熟的通江路老街也是如此。說它是老街,倒不如說它是一條翻新的街道,窄窄的,最寬處僅能過一輛小車。通江路一邊是老式的民宅,一面是被常熟人號稱“第六根琴弦”的六弦河。

六弦河也很窄,窄到僅能過一條搖櫓船,然而這並不影響河道兩邊枕河的人家。推開臨河的窗,河水就從窗戶下麵流過。河岸上斑駁的石碼頭,依舊還在,只是少了那些踏著碼頭上岸的人。

沿通江路行走,除了枕河人家,還有就是江南地區特有的小橋流水,很安詳,沒有一點喧嘩。只是你想像不到,昔日這裡也曾經輝煌過。

這個冬季,在常熟既能賞紅楓,又能嘗美食,有色有味的日子,讓人暖洋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