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這幾種中國坦克領先歐美卻從未投產:貧窮制約的可不止是想像力!

【軍武次位面】作者:索馬里颶風

我們的設計一直不算落後, 然而貧窮制約了我們的想像力……

上個世紀60年代後, 我國坦克開始背負著落後的帽子。 與西方大國的先進坦克相比, 我國的同期使用和研發的主戰坦克總是要落後西方一代左右。

▲直到90年代初我們都還在糾結

88式和台軍的魔改巴頓比到底哪個強

有人質疑是不是中國的設計師眼光不行啊, 為啥設計好的東西剛造出來就被淘汰了呢?其實中國的設計師也很無奈, 在坦克研發起步的五六十年代, 中國設計師的坦克, 其實要比西方同期的坦克更要先進!

仿製之殤:跑不起來的WZ-111

50年代, 中國坦克起步就比大多數國家好得多:仿造自蘇聯T-54坦克的59式, 在當時確實也算得上是世界領先。

▲沒錯!就是這五對負重輪!

到60年代初期, 解放軍的裝甲部隊普遍裝備輕坦62式、中坦59式、重坦IS-2, 這三種軍迷朋友耳熟能詳的裝備, 成為中國陸上力量的三駕馬車。

但是隨著西方和蘇聯的各種先進二代坦克上馬, 軍方馬上感受到了危機:如果不著手快速設計研發下一代坦克, 必然要被淘汰。

▲豹1、M60A3、酋長、T-62等

普遍在六七十年代開始服役

為徹底更新裝甲坦克庫, 提高軍隊作戰實力, 中國領導人在1959-1960年間計畫同時研製和量產3種坦克, 分別替代62式、59式和IS-2重型坦克。 IS-2作為三駕馬車中最老的型號, 應當是與西方差距最大的裝備,

新的重型坦克也最先被提上研發進程。 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WZ-111型重型坦克。

當時, 世界上主要的軍事強國基本都已停止重型坦克的研發。 可供借鑒的較為成熟的重型坦克只有蘇聯IS-3與T-10重型坦克。 在底盤佈局上, WZ111廣泛借鑒了蘇聯這兩型重坦, 首上裝甲採用楔形佈局。 車體由軋製裝甲鋼板焊接鑄造而成, 正面部分從上到下的裝甲鋼板厚度分別為60、120、130毫米。 裝甲炮塔前部鋼板厚200毫米, 後部厚80毫米, 頂甲板厚25毫米。

▲WZ-111唯一的樣車車體

現藏於中國坦克博物館

頭上的罩子與炮塔等重

炮塔在設計定型時選擇了仿製IS-2坦克上的D-25T 122毫米口徑的線膛炮。 整個車組佈局與IS-3相似。 並且在研發中使用了大量IS-2的零件進行仿製和組裝。

在極度缺乏經驗的情況下, 這無疑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可以說WZ-111是中國自研坦克最早的產品。

▲WZ-111對標IS-3

動力系統上, WZ-111計畫採用仿製IS-3的V-11型發動機, 仿製要求達到520馬力。 但是這一看似輕描淡寫的指標, 卻成了研發中的一個大坎。 隨著1960年蘇聯撤走專家, 中國短時間無法研製出達標的發動機。 就算是研製出了520馬力發動機, 計畫全重49噸的坦克, 推重比只有10.4馬力/噸, 大大落後于蘇聯T-10 型15馬力/噸的指標。

▲蘇聯解體前T-10一直都在服役

如果WZ111真的開發了出來

是否也能一直服役呢?

雖然WZ-111比IS-3型在防護設計上要更進一步, 但是當時中國生產的 鋼材品質較低, 致使WZ-111裝甲車體的強度沒能達到最初計畫的標準。 截止到1964年, 中國還是沒能等來發動機技術、靠譜的車體裝甲和靠譜的炮塔設計。

貧弱的工業基礎讓軍工人出師不利。 隨著西方二代坦克的服役, WZ-111面臨著即使研發出就被淘汰的困局, 中國第一型也是唯一一型可能走進現實的重坦就這樣下馬了……

定位尷尬的WZ-132:水田中的小車扛大炮

60年代中期, 蘇聯的鋼鐵洪流對我國“三北”的威脅日益加重, 原有的坦克部隊集中在北方。 為了在南方應對台海的潛在威脅。 新的輕型坦克計畫上馬, 代號WZ-132。

▲裝備76mm炮的WZ-132

吸取了WZ-111的失敗案例, 新型輕坦的研製計畫在62式的基礎上進行。 隨著珍寶島戰役的進行, 所有人都覺得新型的輕坦應該有擊毀主戰坦克的能力。 所以, 基本確定了“小車扛大炮”的研製路線。 1970年, 試驗人員在62式坦克上塞進了59式的100毫米口徑主炮。

測試射擊結果令人滿意, 111發連續射擊後, 62式底盤和動力系統基本完好。

在那個時代, “放衛星”幾乎是所有行業的通病。 在WZ-132的研製計畫, 也受到了巨大影響, 標準簡直高的離譜:

火力:新坦克戰鬥全重控制在18~20噸左右;裝1門100毫米滑膛炮, 搭載新型的高速穿甲彈和破甲彈;外掛4枚反坦克導彈;雙向穩定器、全天候光學瞄準鏡鐳射測距儀;新型彈道電腦。

機動430~450馬力多種燃料發動機, 坦克的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 越野平均機動速度42~47千米/小時;安裝可調式液氣懸掛裝置;液壓助力操縱;具有兩栖能力, 可進行浮渡;裝發動機排氣裝置消音器。

防護:要求具有“三防”能力;採用無鎳鉻薄裝甲鋼板, 低合金高強度鑄造履帶板, 鑄造鋁合金掛膠負重輪,塑膠滾珠的炮塔座圈和指揮塔座圈。

▲這個配置整體來講不輸給

美軍80年代研發的黃貂魚輕型坦克

甚至有些指標黃貂魚都達不到!

具備液氣懸掛的樣車很快生產出來,在北京進行了試射,五發五中!在“研製成功”的凱歌中,這種“三液”(即液力傳動、液壓操縱、液氣懸掛系統)方案被迅速推翻了,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故障極多!新的指標要求實事求是:改“三液”為“三機”(即採用機械傳動、機械操縱、扭杆彈簧懸掛);坦克的要求突出火力和火控;要求堅固耐用、使用方便、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克服第一輛樣車儀錶多、管子多、電線多、按鈕多的情況,要簡潔實用。

▲在水田裡進行測試的WZ-132

雖然標準降下來了,但是尷尬的定位和馬拉松式的研製,讓其變成了一輛名副其實的“試驗車”。截止到1975年WZ132下馬,多輛樣車進行了長久的測試,行駛里程近萬公里:包括潛渡、耐寒、越野各種地形,對液壓助力、液氣懸掛各種設備都進行了測試,火炮和火控系統也經歷了的反復修改:雙向穩定器、紅外夜視裝置、初級半導體彈道電腦等也都先後投入使用。但是火炮鋼材品質問題始終不過關,即使在彈道電腦完美運行的情況下,火炮的命中率依然堪憂……

▲“完全體”的WZ-132

其100mm主炮是69式主炮的改裝版

技術的不成熟總是需要反復的打磨,每個細節的打磨都耗費了大量時間,到了1975年,WZ132因為定位尷尬、成本過高且無法應對蘇聯新推出的T-72型坦克,最終讓位於改進型的62式輕坦。但是其試驗價值應當值得很定,他為後續的坦克研製奠定豐富的前置技術。

悲劇的WZ-122:這玩意實在是過於超前了

WZ-122的上馬比WZ-132稍晚一些,但是整體背景與WZ-132類似:我們需要一型先進的主戰坦克來接替59式。

具體的指標很簡單:裝備新型的大口徑火炮,能對付任何已有的中型/重型坦克;彈藥基數大,裝備帶可燃藥筒的新型彈藥;測距儀、雙穩、夜視設備都要有;發動機要求功率大、尺寸小、油耗低……(其他與132坦克類似,三防、消音都要有)

1970年9月,WZ-122第1輛原型車完成。與132的原型車一樣,採用了先進的液力傳動、液壓操縱和可調式液氣懸掛裝置,因此也被稱為“三液”車。原型車還計畫安裝700馬力發動機、120毫米滑膛炮、微光夜視裝置、複合裝甲等。但由於“三液”技術未過關,該車只進行了短期的試驗就中止了研製。

▲反坦克導彈發射管特寫

(虹攝庫爾斯克/攝)

除了前文已經詳細論述的“三液”,值得一說就是WZ-122強大的火力配置:一門120毫米口徑滑膛炮和4枚反坦克導彈。這個火力配置確實可以達到標準:對付當時全球的各種坦克。這也是我國對於120毫米滑膛炮的最早嘗試。

▲1972年豹二開始生產原型車

是西方最先裝配120mm滑膛炮的坦克

比WZ-122要稍晚一些

▲裝備125毫米滑膛炮的T-72

70年代初也在測試階段

三液版本WZ-122性能也不輸給它

步子邁的大、試驗問題多、解決週期長、生產成本高,等到能批量生產了,也就被世界淘汰了…這是那些年中國坦克研發陷入的困局。這看似是一個閉環,其實則是中國在不斷“學習和補課”的過程。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確實積累了豐富的坦克研發經驗,如今99A型主戰坦克名副其實的躋身世界一流坦克之列,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要向那個年代的老軍工致敬;向裝備不佳,也敢誓死堅守的坦克老兵致敬!

如果說武器有靈魂的話,這些在設計上領先世界的坦克一定也心有不甘:真正的戰士寧可戰死沙場,也不願意在博物館裡默默凋零……時光荏苒,如今我們就有機會駕駛這些坦克元老,與各國坦克展開激烈廝殺!

今天,《坦克世界閃擊戰》國服全平臺公測開始!中國坦克全球首發!是時候親自駕駛者中國戰車打出風采了!每輛戰車背後都是一段歷史,肩負起祖輩的歷史,努力奮戰吧!

遊戲7V7的競技形式,決定其必然高度強化團隊配合元素。在遊戲中,坦克被分為輕、中、重型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四類,輕型坦克速度快,善於偵查和迂回;中型坦克可以執行多樣化的戰鬥任務;重型坦克裝甲防護極佳;坦克殲擊車具備威力最強的火炮,適合埋伏或隱蔽後發動突襲。各系坦克各有特點,同系坦克不同車型特性也各異,熟悉二戰坦克對坦克特性的瞭解、戰場環境的把握、掩體的合理運用,在團隊合作中將變得至關重要!

《坦克世界閃擊戰》國服今日全平臺公測!點擊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二維碼馬上下載《坦克世界閃擊戰》!拉上當年一起開黑的坦克戰友,一起重返那年激情的戰爭時刻吧!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鑄造鋁合金掛膠負重輪,塑膠滾珠的炮塔座圈和指揮塔座圈。

▲這個配置整體來講不輸給

美軍80年代研發的黃貂魚輕型坦克

甚至有些指標黃貂魚都達不到!

具備液氣懸掛的樣車很快生產出來,在北京進行了試射,五發五中!在“研製成功”的凱歌中,這種“三液”(即液力傳動、液壓操縱、液氣懸掛系統)方案被迅速推翻了,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故障極多!新的指標要求實事求是:改“三液”為“三機”(即採用機械傳動、機械操縱、扭杆彈簧懸掛);坦克的要求突出火力和火控;要求堅固耐用、使用方便、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克服第一輛樣車儀錶多、管子多、電線多、按鈕多的情況,要簡潔實用。

▲在水田裡進行測試的WZ-132

雖然標準降下來了,但是尷尬的定位和馬拉松式的研製,讓其變成了一輛名副其實的“試驗車”。截止到1975年WZ132下馬,多輛樣車進行了長久的測試,行駛里程近萬公里:包括潛渡、耐寒、越野各種地形,對液壓助力、液氣懸掛各種設備都進行了測試,火炮和火控系統也經歷了的反復修改:雙向穩定器、紅外夜視裝置、初級半導體彈道電腦等也都先後投入使用。但是火炮鋼材品質問題始終不過關,即使在彈道電腦完美運行的情況下,火炮的命中率依然堪憂……

▲“完全體”的WZ-132

其100mm主炮是69式主炮的改裝版

技術的不成熟總是需要反復的打磨,每個細節的打磨都耗費了大量時間,到了1975年,WZ132因為定位尷尬、成本過高且無法應對蘇聯新推出的T-72型坦克,最終讓位於改進型的62式輕坦。但是其試驗價值應當值得很定,他為後續的坦克研製奠定豐富的前置技術。

悲劇的WZ-122:這玩意實在是過於超前了

WZ-122的上馬比WZ-132稍晚一些,但是整體背景與WZ-132類似:我們需要一型先進的主戰坦克來接替59式。

具體的指標很簡單:裝備新型的大口徑火炮,能對付任何已有的中型/重型坦克;彈藥基數大,裝備帶可燃藥筒的新型彈藥;測距儀、雙穩、夜視設備都要有;發動機要求功率大、尺寸小、油耗低……(其他與132坦克類似,三防、消音都要有)

1970年9月,WZ-122第1輛原型車完成。與132的原型車一樣,採用了先進的液力傳動、液壓操縱和可調式液氣懸掛裝置,因此也被稱為“三液”車。原型車還計畫安裝700馬力發動機、120毫米滑膛炮、微光夜視裝置、複合裝甲等。但由於“三液”技術未過關,該車只進行了短期的試驗就中止了研製。

▲反坦克導彈發射管特寫

(虹攝庫爾斯克/攝)

除了前文已經詳細論述的“三液”,值得一說就是WZ-122強大的火力配置:一門120毫米口徑滑膛炮和4枚反坦克導彈。這個火力配置確實可以達到標準:對付當時全球的各種坦克。這也是我國對於120毫米滑膛炮的最早嘗試。

▲1972年豹二開始生產原型車

是西方最先裝配120mm滑膛炮的坦克

比WZ-122要稍晚一些

▲裝備125毫米滑膛炮的T-72

70年代初也在測試階段

三液版本WZ-122性能也不輸給它

步子邁的大、試驗問題多、解決週期長、生產成本高,等到能批量生產了,也就被世界淘汰了…這是那些年中國坦克研發陷入的困局。這看似是一個閉環,其實則是中國在不斷“學習和補課”的過程。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確實積累了豐富的坦克研發經驗,如今99A型主戰坦克名副其實的躋身世界一流坦克之列,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要向那個年代的老軍工致敬;向裝備不佳,也敢誓死堅守的坦克老兵致敬!

如果說武器有靈魂的話,這些在設計上領先世界的坦克一定也心有不甘:真正的戰士寧可戰死沙場,也不願意在博物館裡默默凋零……時光荏苒,如今我們就有機會駕駛這些坦克元老,與各國坦克展開激烈廝殺!

今天,《坦克世界閃擊戰》國服全平臺公測開始!中國坦克全球首發!是時候親自駕駛者中國戰車打出風采了!每輛戰車背後都是一段歷史,肩負起祖輩的歷史,努力奮戰吧!

遊戲7V7的競技形式,決定其必然高度強化團隊配合元素。在遊戲中,坦克被分為輕、中、重型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四類,輕型坦克速度快,善於偵查和迂回;中型坦克可以執行多樣化的戰鬥任務;重型坦克裝甲防護極佳;坦克殲擊車具備威力最強的火炮,適合埋伏或隱蔽後發動突襲。各系坦克各有特點,同系坦克不同車型特性也各異,熟悉二戰坦克對坦克特性的瞭解、戰場環境的把握、掩體的合理運用,在團隊合作中將變得至關重要!

《坦克世界閃擊戰》國服今日全平臺公測!點擊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二維碼馬上下載《坦克世界閃擊戰》!拉上當年一起開黑的坦克戰友,一起重返那年激情的戰爭時刻吧!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