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學校好老師好學生齊發力 李滄教育全年亮點不斷

新的學校和幼稚園投入使用, 讓更多的孩子實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名校長、名師帶動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提升, 在教書育人的同時為學生送去更多關愛;牽手院士, 鼓勵創新, 為學生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李滄少年的新風貌得以在全國嶄露頭角……盤點2017年, 李滄區教體局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促進公平、提高品質”的工作思路, 提出“多彩教育”的辦學理念, 著力提升教育品質, 建設好學校, 培育好老師, 讓優質教育成為提升每個家庭幸福指數的鑰匙。

新校啟用:家門口實現“學有優教”

2017年9月, 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 青島61中的同學們感受到了新教學樓的與眾不同。 兼具“高顏值”與“科技範”的綜合教學樓不僅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 還提供了美術、書法、舞蹈、地理等專用教室, 同時還為小創客們預留了專門的“創客空間”, 讓這所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的老校煥發了新的模樣。

2017年12月, 李滄區商業幼稚園南嶺三路園、李滄區實驗幼稚園文昌路園、李滄區重慶中路幼稚園同時開園, 600多名適齡幼兒走進了家門口的優質公辦園。 上幼稚園不再是讓家長和孩子苦惱的事情, 嶄新的教室和和藹的老師讓孩子們很快適應了新環境, 也讓家長放下心來。

隨著李滄區的發展速度增快, 越來越多的市民到李滄區工作和生活,

隨之也帶來了學位需求的增加。 “十二五”至今, 李滄區已高標準新建、改擴建學校22處、新建幼稚園33處, 增加教學班645個, 學位24090個, 校舍面積翻番, 成功打造學校建設的“李滄樣板”, 辦現代化品質校園成為師生的樂園。 除了已經投入使用的青島61中和三所新建幼稚園, 大棗園小學主體也在2017年完工, 李家庵第二小學、東北莊幼稚園等9所學校已經開工建設。 在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之上, 李滄區的新建、改擴建學校還注重配套設施的建設。 2017年, 青島61中、永安路小學和振華路小學擁有了新建的標準化食堂, 2874名師生的就餐問題得以解決。

硬體條件成了樣板, 李滄教育的軟體提升同樣亮點紛呈。 “互聯網+教育”讓全區所有中小學達到了智慧校園的建設標準,

李滄區也成為“互聯網+教育”融合創新青島市唯一試點區, 在青島市微視頻課程開發大賽中30個專案捧回了大獎, 展示了互聯網與教育融合的成績。

與此同時, 李滄區通過一系列的國際交流為學生提供了開闊視野的平臺。 與英國蘭開夏大學的師生互訪與交流學習, 讓老師和同學們看到了國外同齡人的學習方法;引進美國STEAM先進課程則讓同學們嘗試進行學科之間的互聯互通, 激發了更多同學的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的潛能。

暖心教師:教書育人也給予更多關愛

12月6日, 李滄區實驗小學的一名家長送來感謝信, 信中說在孩子身患白血病, 整個家庭對龐大的醫療費一籌莫展之際,

李滄區教體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愛心人士愛心接力, 解囊相助, 不僅讓自己的孩子病情好轉, 也讓自己深感大愛無疆。 在李滄區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曉光看來, 為學生創造溫暖、幸福的校園學習氛圍, 是李滄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愛, “我們能體會生活品質提升後, 每個家庭對教育、學校優秀師資的渴望。 ”注重教師培養, 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打造德業雙馨教師隊伍, 李滄教育從未停止腳步。

2017年, 李滄區招聘全國優秀教師近20名, 考錄200名新教師, 為教師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學校中層以上幹部、校長赴蘇州優質中小學、南開大學培訓學習, 實施“領航工程”, 培養50名市級及以上學科帶頭人和名教師。 積極開展與甘肅隴南康縣、山東菏澤單縣、貴州安順、青島平度等地市教育教學交流,

全面貫徹《教育督導條例》和教育發展規劃綱要, 深入開展班主任工作、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等專項督導, 組織專職督學參與教育教學活動, 深入20多所學校幼稚園聽課200餘節次。

注重教師素質提高, 讓李滄區的名師逐漸被人熟知。 青島27中陳甯老師在全國50余萬體育教師中脫穎而出, 一部長達7分鐘的專題片記錄了陳甯老師的工作——《陳寧:“繩”動校園》, 成為全省首個播出的體育老師事蹟。 放眼全區的教師隊伍建設, 2人被評為“青島市首屆學前教育名師名校長”, 14人被評為市學科帶頭人, 1名教師被評為2016~2017年度全國小學語文“十大青年名師”, 1名教師獲“中國小學寫作教學卓越名師”, 1名教師獲全國小學資訊技術優質課展評一等獎,72節課例和7位老師分獲第十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各項比賽一、二、三等獎,獲獎數量與比例均位於全省第一,創參加此項賽事以來新高。

學生多彩:不出校門實現個性化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DI創新思維中國區總決賽”中,李滄少年可謂是整個比賽中最亮眼的選手,9支代表隊捧回五個一等獎,這樣的成績讓人刮目相看,也創下了歷年來的最好成績。

而在稍早舉行的2017李滄區中小學生創客嘉年華活動中,李滄少年的創新創意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既有科技創新、學校多彩社團作品展示,還有學校特色活動互動體驗和前沿科技專案互動體驗,創意結構搭建、3D列印、VR、機器人、大型無人機等作品琳琅滿目,科技味十足。為更好促進全區創客教育,李滄區教體局在2017年成立了科技創新、工程搭建、創客奧林匹克、創新創意、科學藝術等五個類別的科技教育項目聯盟,全區學校參與其中,實現以強帶新,課程資源和教師資源分享,重點專案突破。

信網瞭解到,青島國際院士港、青島海軍潛艇學院、青島-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百度(青島)創新中心、青島世博園等成為首批李滄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45所中小學啟動“一校一院士 牽手伴成長”活動,院士、專家、大師與中小學生面對面交流,袁隆平院士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 day day up”,走進海水稻基地與海水稻“比身高”。

多彩課程教育促進品質提升,李滄區著力做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的整合、重組、開發研究,構建符合校情實際、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新六藝”、“棗花朵朵開”、“新公民”、“幸福”等課程體系的探索,開啟李滄區“單一課程”向“專案式”課程轉型的大門,並被確立為普通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中小學體育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改革試點區域。

服務全民: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信網瞭解到,李滄區的48所中小學室外體育場地已經實現免費對外開放,目前已累計辦理發放“悅動李滄運動卡”11萬余張,入校鍛煉居民達100余萬人次,獲社會各界普遍肯定。

2017年內還完成春和景明社區、中海國際社區等32處健身路徑,南嶺社區、李家上流社區等6處兒童運動樂園,書院路社區等3處籠式足球場投入使用,“悅動李滄”全民健身活動品牌進一步豐富、提升。

在校園體育發展方面,全區近30支球隊參加“市長杯”聯賽,滄口學校獲初中男子組冠軍,並獲山東省初中男子組冠軍;東川路小學獲小學男子甲組乙級冠軍,另有書院路小學等4支隊伍進入前八名。在青島市第四屆運動會上,李滄同學在16個專案中共獲金牌123枚,實現跨越式發展。在400米、乒乓球、游泳、排球、柔道、少兒體操等國家級、省級、市級體育比賽中斬獲37枚金牌。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編輯:乒乓]

1名教師獲全國小學資訊技術優質課展評一等獎,72節課例和7位老師分獲第十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各項比賽一、二、三等獎,獲獎數量與比例均位於全省第一,創參加此項賽事以來新高。

學生多彩:不出校門實現個性化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DI創新思維中國區總決賽”中,李滄少年可謂是整個比賽中最亮眼的選手,9支代表隊捧回五個一等獎,這樣的成績讓人刮目相看,也創下了歷年來的最好成績。

而在稍早舉行的2017李滄區中小學生創客嘉年華活動中,李滄少年的創新創意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既有科技創新、學校多彩社團作品展示,還有學校特色活動互動體驗和前沿科技專案互動體驗,創意結構搭建、3D列印、VR、機器人、大型無人機等作品琳琅滿目,科技味十足。為更好促進全區創客教育,李滄區教體局在2017年成立了科技創新、工程搭建、創客奧林匹克、創新創意、科學藝術等五個類別的科技教育項目聯盟,全區學校參與其中,實現以強帶新,課程資源和教師資源分享,重點專案突破。

信網瞭解到,青島國際院士港、青島海軍潛艇學院、青島-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百度(青島)創新中心、青島世博園等成為首批李滄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45所中小學啟動“一校一院士 牽手伴成長”活動,院士、專家、大師與中小學生面對面交流,袁隆平院士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 day day up”,走進海水稻基地與海水稻“比身高”。

多彩課程教育促進品質提升,李滄區著力做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的整合、重組、開發研究,構建符合校情實際、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新六藝”、“棗花朵朵開”、“新公民”、“幸福”等課程體系的探索,開啟李滄區“單一課程”向“專案式”課程轉型的大門,並被確立為普通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中小學體育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改革試點區域。

服務全民: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信網瞭解到,李滄區的48所中小學室外體育場地已經實現免費對外開放,目前已累計辦理發放“悅動李滄運動卡”11萬余張,入校鍛煉居民達100余萬人次,獲社會各界普遍肯定。

2017年內還完成春和景明社區、中海國際社區等32處健身路徑,南嶺社區、李家上流社區等6處兒童運動樂園,書院路社區等3處籠式足球場投入使用,“悅動李滄”全民健身活動品牌進一步豐富、提升。

在校園體育發展方面,全區近30支球隊參加“市長杯”聯賽,滄口學校獲初中男子組冠軍,並獲山東省初中男子組冠軍;東川路小學獲小學男子甲組乙級冠軍,另有書院路小學等4支隊伍進入前八名。在青島市第四屆運動會上,李滄同學在16個專案中共獲金牌123枚,實現跨越式發展。在400米、乒乓球、游泳、排球、柔道、少兒體操等國家級、省級、市級體育比賽中斬獲37枚金牌。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編輯:乒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