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人在微信裡囑咐我:“職場裡的人不可深交”

1“學生”與“孩子”

今年可以說是我的職場元年, 本科在海外交換畢業後, 幸運的拿到了人生第一個職場offer:在Amazon從事KYC審查工作。 拿到工作卡時有點激動, 畢竟這是第一次和「學生」這個身份沒有太大的關係。

來愛爾蘭也有快3個年頭了, 從人生地不熟, 到走在街上經常打招呼, 也許是城市小的原因, 熟悉周邊總是不太費力。 記得剛來時, 坐在從機場開往市區的大巴上, 看著漫山遍野的翠綠, 以及五彩繽紛的建築, 一切都是那麼親切, 本科下半場就這樣開始了。

可能是我骨子裡就不安分, 也有可能是天生感覺遲鈍,

留學這兩年除了當學生, 還感受了不少社團文化與各種各樣風土人情, 做過兼職, 也做過地推:)現在想想, 可以說這後兩年本科生活過也算是過的充實。

但我對自己的定位卻一直是個學生, 一個課外生活豐富的學生, 僅此而已。 也許是受家庭的影響, 在學生時代做其他事情就是不務正業, 哪怕你所做的正是你的興趣所在。 我理解很多同學, 真的想從十幾年的教育模式中解脫出來, 成為心中那個能為家裡賺錢, 實現自己理想的男人(女人), 而不是爸媽老師眼中永遠的那個被期許考試成績的孩子。 也許「學生」與「孩子」 在我們的心中總是被畫起等號。

這兩個概念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都處於嗷嗷待哺的求知階段, 都在經濟上處於劣勢地位,

都需要有導師與榜樣, 似乎兩者一直都在不同場合詮釋或代替對方。 但是相似, 即為不同。

對身份的認知在這個年代似乎極度緩慢, 年過不惑依然可以稱自己是寶寶;進入職場卻還是嚮往無憂無慮的學生生活;回家便是繼續尋求那份孩子的關懷。 難怪武志紅也要在書一直強調“大家普遍都還停留在嬰兒期, 都在找媽。 ”

去年我家搬來一位法國姑娘, 學習優秀, 打扮成熟大方。 當得知她才18歲時, 我不禁對她感歎“好好享受現在, 多少女孩都想駐留在你現在的年華。 ” 但令我驚訝的是, 她聽後卻滿臉懊惱, 沮喪地告訴我她一直想快點長大。

2 面對未知, 我們的起跑線一樣

道理我都懂, 但真的面對挑戰時, 我還是會條件反射般向後縮一下。

與很多大公司一樣, Amazon也採用績效考核方式。 (相信大家多少都對Amazon壓榨員工的反面新聞有所耳聞。 這半年我的感覺雖沒那麼誇張, 但也是著實體驗了一把每時每刻被督促的感覺。 )公司管理層從數量和品質兩個緯度考察員工的工作情況,

並且這兩項指標與是否繼續錄用你, 以及之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有直接關係。

於是, 每一個能影響到你工作指標的事, 在你眼裡都是大事, 哪怕今天在洗手間多待了5分鐘, 更別說接手你之前從沒遇到過的任務了。

這時, 遇到新的培訓任務, 或面臨新類型的工作內容, 都會對你近期的績效考核帶來波動。 一般員工都會很不情願, 這很正常, 畢竟人的天性就是對未知感到恐懼和想要逃避, 哪怕只有未知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成長。

經過幾次被迫接受後, 我逐漸放棄將「逃避」作為第一反應, 開始主動渴求新的任務, 嘗試去獲取第一手的經驗總結。 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 竟然開始有同事來問我對新工作內容的看法,

畢竟作為新來的, 之前一直都是我在不斷打擾前輩問這問那。 那時覺得, 面對未知大家的起步都一樣, 越勇敢進入越能提前獲得紅利。

可能長輩或職場老手早就對這種生活輕車熟路, 能接觸到的未知, 也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但我想說, 經歷60歲甲子, 對於每一位50多歲的大叔大媽來說, 畢竟都是這輩子的第一次啊。

3 對不起,我不是學生了

站在職場的門口,思考幾秒後,轉身對電影院賣票櫃檯的小哥說:“雖然我不是來看成人電影的,但還是給我來張成人票吧:)” 畢竟已經不是學生了。

當初那句「同事不是同學,不可深交」包含起碼三種的感情,下面是考驗大家語文功底的時候。第一,你之前對社會的理解幾乎為零,不是說你天真,是你身邊所有的同學都在天真。其次,陌生人都不懷好意,想想你上次錢包是怎麼被偷的? 最後重點是,送禮收禮時一定要面帶微笑,但回家打開包裝後,是否還能一直保持微笑,那就不一定了,科科。

可能我喜歡交際,半年後和整個組的關係都保持的很好,也可能是認了太多的大姐和大哥,現在還能經常一起組個火鍋。當然,我也認了個大爺:)我大爺是上海人,經常和我這個新疆人懟……哈哈哈,這裡的故事就以後再說吧。

心中有他人的冷暖,並能關心之就有前程。 是我一直相信的準則。擁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是即將離開學場,進入職場的必修課之一。

有時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既不是學生,也不是職員,更不是孩子,那我是什麼?難道非要稱自己是社會閒散人員?難道非要繼續紮進家人的懷抱?也許最好的辦法是卸下自己原有的身份鎧甲,嘗試與人深交,在多重標準下,重新定義自己,並平淡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別一味地期盼機會的來臨,多往四周看看。擁有多種生活定位的人永遠比擁有單一身份的人進步的快。

3 對不起,我不是學生了

站在職場的門口,思考幾秒後,轉身對電影院賣票櫃檯的小哥說:“雖然我不是來看成人電影的,但還是給我來張成人票吧:)” 畢竟已經不是學生了。

當初那句「同事不是同學,不可深交」包含起碼三種的感情,下面是考驗大家語文功底的時候。第一,你之前對社會的理解幾乎為零,不是說你天真,是你身邊所有的同學都在天真。其次,陌生人都不懷好意,想想你上次錢包是怎麼被偷的? 最後重點是,送禮收禮時一定要面帶微笑,但回家打開包裝後,是否還能一直保持微笑,那就不一定了,科科。

可能我喜歡交際,半年後和整個組的關係都保持的很好,也可能是認了太多的大姐和大哥,現在還能經常一起組個火鍋。當然,我也認了個大爺:)我大爺是上海人,經常和我這個新疆人懟……哈哈哈,這裡的故事就以後再說吧。

心中有他人的冷暖,並能關心之就有前程。 是我一直相信的準則。擁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是即將離開學場,進入職場的必修課之一。

有時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既不是學生,也不是職員,更不是孩子,那我是什麼?難道非要稱自己是社會閒散人員?難道非要繼續紮進家人的懷抱?也許最好的辦法是卸下自己原有的身份鎧甲,嘗試與人深交,在多重標準下,重新定義自己,並平淡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別一味地期盼機會的來臨,多往四周看看。擁有多種生活定位的人永遠比擁有單一身份的人進步的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