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動海南”人物高炳玉、陳清琪走進海師 現身說法傳遞道德力量

“感動海南”人物高炳玉、陳清琪走進海師生命科學學院

現身說法傳遞道德力量

21日上午, 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二樓報告廳內掌聲陣陣。 “感動海南”2015年度十大人物之一高炳玉、“感動海南”2016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陳清琪, 與上百名學生熱切交流, 談擔當、談堅持、談初心, 引發學子們內心震撼與共鳴。

海航公益·“感動海南”2017十大年度人物宣傳短片讓大家對“感動海南”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而陳清琪、高炳玉的個人事蹟短片也讓大家瞭解到他們身上的道德閃光點。

海航公益·“感動海南”2017十大年度人物即將如約而至。

在此之前, 往屆“感動海南”人物走進海南的學校及企業, 以其精神之美、人性之美, 傳遞感動社會的道德力量, 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澆灌向上與向善的種子。

10-11版/南國都市報記者何慧蓉 黃婷 實習生陳林燕 /文 記者劉孫謀 /圖

12月21日, 在海南師範大學裡, 學生們向“感動海南”人物陳清琪、高炳玉提問。

談堅持

在平凡中默默擔當

因為信念而堅持不懈

“兩位老師的行為讓我們肅然起敬, 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我們學習生活的同時, 我們也希望能夠像兩位老師一樣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 怎麼調節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呢?”16級園林專業的王語晗舉高雙手, 拋出了時下很多年輕大學生的困惑。

上臺後、下臺前,

陳清琪都深深地鞠躬。 他說, 這不是一場宣講, 而是一個大叔與小孩之間相互的交流。 如果不是事先看了陳清琪的短片, 誰能想到, 身姿筆挺、步伐矯健的他身患食道癌晚期、胃被切除大半, 一直被病痛折磨著。 “人的一生, 轟轟烈烈的事很少, 很多時候都是平凡的, 怎麼在平凡中默默擔當, 是一生都要堅持的。 ”陳清琪說起了當下熱門電影《芳華》, 部隊出身的他經歷了電影裡很多的事, 說起了他的秀英管養隊(海口市管道養護所秀英隊), 說起了他們“30分鐘到現場”的要求, 也說起了他的病痛及他想在工作中有尊嚴地離去的夙願。 這些, 都是陳清琪平凡而閃光的一生。

“4年前, 我在一個單位做報告的時候, 台下有3名年輕人不以為然,

他們認為我不過是過眼雲煙, 來撈點政治資本。 4年後, 我再去這個單位時, 這3名年輕人找到我道歉, 這就是堅持的力量。 ”陳清琪說, “如果你把學習與堅持的信念結合起來, 就會讓你受益匪淺。 就像我現在, 因為堅持, 所以現在人人都會説明我的工作;又因為堅持, 我才能把排水的工作做得更好。 ”陳清琪表示, 不管學習還是工作, 都需要在信念的支撐下堅持不懈。

學生們被“感動海南”人物的故事打動, 認真做筆記。

談真情

白衣18載從未收過紅包

他用真心換來患者的信任

“我不記得有多少病人給我送紅包, 我只記得一個數字, 我從來沒有收過病人的一個紅包。 ”。

1999年從醫, 白衣近二十載, 腫瘤外科, 高炳玉面對的誘惑可想而知。

“高醫生拒收紅包這件事情, 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這樣的做法是您對自己的一個要求, 會不會可能很多人不會站在您這一邊, 還會把您孤立呢?”“在您從醫十幾年當中, 做過的手術、遇到的病人無數, 那麼, 在每一個病人給您送紅包的時候, 您是如何控制自己?或者說是什麼力量領導著你或者指引著你, 在這麼多次的抉擇中你都選擇了正確的, 而沒有一次選擇錯誤的?”對於高炳玉拒收紅包的問題, 一個學生問完又有一個學生提問, 他們太想知道,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個醫生得以堅守原則。

高炳玉給學生們算了一筆“醫療賬”。 “我是腫瘤外科醫生, 患者一旦確診患癌症以後, 百分之八十是要做手術的, 也有一部分人, 手術以後還要做放療、化療等等治療,

後面還要三個月一次複查, 堅持兩年。 半年一次的複查, 又是兩年, 之後還要一年一次複查, 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患了癌症, 對於很多病人的家庭來說就是一個無底洞。 ”高炳玉說, 患者的處境讓他同情, 並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越過心中紅線。

“一看到病人關門, 我就知道他要給我塞紅包, 因為談病情是不需要關門的。 ”高炳玉總是阻止病人關門。 但還是經常有患者手術前到他辦公室找他, 一進門就要關門給他塞紅包, 他立刻提醒患者不要關門。 他會耐心跟患者溝通, 讓患者相信他。 若仍有患者強行往桌子上放紅包, 他就“威脅”患者說, “不收回紅包, 我就不給你做手術了。 ”高炳玉說, 就是用這樣的方法, 他拒絕了一個又一個紅包,但他又通過充分溝通,與患者之間建立信任。

“很多人給醫生塞了紅包之後心裡才會踏實,其實這是對醫生不信任。我們醫生要在日常的每個細節去關心患者,讓患者打心眼相信你。”高炳玉表示,不管前期診斷、中途手術或後期隨訪,醫生都要真心真意為患者著想,與患者建立信任,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你在你的崗位上堅持了,其他人不會孤立你。”“不是刻意去做某件事情,你養成了這種習慣就好。”顯然不收紅包,已經成為高炳玉的習慣。他說,他不收紅包這件事整個醫院都知道,也沒人孤立他。

學生們為“感動海南”人物的經歷喝彩。

談初心

只要我沒倒下

就能看到我在一線

“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在工作崗位要樹立形象,起到真正的模範帶頭作用。”陳清琪摸了摸胸前的黨徽。他說,他很早以前就戴黨徽,時刻亮明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也牢記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1.9萬多個井蓋,6個下雨就容易積水的點,卻只有21名隊員,秀英管養隊的工作量陳清琪很清楚,“以前一天干的活現在要一個小時就幹完”。因為又髒又累,一些年輕隊員不願意做排水管道的工作,“要糾正這種風氣,就必須身體力行”。有過部隊經歷的陳清琪拿出了在部隊帶兵的一套,“看著我幹,跟著我上,只要我沒倒下,就能看到我在一線。”陳清琪說到做到,患病了仍堅持工作在一線。他製作了小卡片,寫上電話,讓秀英管養隊隊員在街道、各個商鋪發放,讓店主發現問題就打電話,他們承諾30分鐘到現場解決。在海口這樣的交通環境下,有的隊員甚至居住在丁村等地,要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並不容易。“凡是要求隊員做到的,我都身體力行自己先做到。”陳清琪說,就算是颳風下雨,他也會帶著藥跟著隊員們一起疏通管道。

高炳玉白衣十八載。最初選擇從醫,是因為外婆的去世。高炳玉出生在儋州的農村,那時候村裡沒有衛生院,年少的高炳玉目睹外婆因膽囊穿孔發生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最終不幸去世。就現在來講,只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就好了。“醫術是挽救生命的一把鑰匙”,本著治病救人的信念,高炳玉最終披上白袍,成為一名醫生。“醫生坐門診有時候有些枯燥,但一定要有耐心。”高炳玉曾經在門診遇到一名女病人,坐下來後也不說自己究竟有什麼病,就一直哭。經過反復安慰,病人說自己之前不舒服去了好幾家醫院,但都只是讓她坐幾分鐘就走。高炳玉耐心地聽女病人講述情況,安排她做檢查,最終得出了女病人只是良性增生的結論。“如果不能耐心地跟她解釋、溝通,這件事就會一直困擾著她,她甚至可能因此抑鬱。”“每一個患者,在醫生面前只是百分之一。每一個醫生,在患者心裡都是百分之百。”因為這百分之百,高炳玉一直用一顆純粹的醫者心對待病人。這是他作為一個治病救人醫者的初心。

師生感言

深深敬佩高醫生的“醫者仁心”

海南師範大學2016級生物技術專業余培海同學首先對高炳玉醫生的“醫者仁心”表示敬意。“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您如何堅持面對誘惑絲毫不動心?”

高炳玉說,其實很多醫生都是有醫德的,大多數醫生對患者都是有愛心的。“在一個崗位上,大家評判一個人的關鍵是技術是否過硬,你服務的病人是否認同你是個好醫生。”他表示,對於他來說,患者的信任是最珍貴的,而要讓患者信任,自己就要守醫德,切實為患者著想。

在學習中也應該有責任擔當意識

“通過兩位老師的講述,我感觸很深。”2016級園林專業李一凡同學表示,她奶奶近日因患腫瘤住進醫院,自己切身體會到作為一名病人家屬的擔心與無奈, 也因此更加體會到高炳玉老師面對紅包毫不動搖的偉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生,高炳玉老師不為利益所動,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青年一代 學習的榜樣,提醒我們在學習、工作中也應該有責任擔當意識。”

李一凡表示,陳清琪老師面對疾病毫不畏懼,仍積極樂觀應對,並堅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這也讓她學到了面對困難要有勇氣、堅持不放棄。

澆灌學生們心中道德的種子

在宣講過程中,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葉芳雲坐在第一排一直認真聽講,不時低頭做筆記。

“感動海南年度人物陳清琪、高炳玉兩位老師能來到《道德講堂》,現身說法,對學生來說有很好的教育意義,現場反響強烈。”葉芳雲表示。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師範院校的學生以後多數要為人師表的,老師的言行將影響學生,因此我們格外重視學生的道德建設。”葉芳雲介紹,早在2014年,學院就開設《道德講堂》,每週二準時開課,通過教師講解、播放宣講片等形式,讓全院學生接受道德洗禮。

葉芳雲表示,開設《道德講堂》3年多來,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學生身上的變化。“我們很多學生主動加入志願者組織,做義工,去支教,從‘明道’變為‘守道’、‘行道’,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行動起來,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傳道’。”

“學院會一如既往做好學生道德教育,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感動海南人物進入校園,澆灌學生們心中道德的種子,讓更多的孩子心底萌發道德的枝葉。”葉芳雲說。

“感動海南”人物檔案

高炳玉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乳腺胸部腫瘤外科主任醫師,他的手機裡存了3000多個電話號碼,全是患者的。此起彼伏的鈴聲背後,有著很多感人的醫患故事:他下班後親自上門,為癱瘓病人換尿管;他帶農村來的病人去門診看病,請他們吃飯;他拒絕收下患者遞過來的紅包,卻願意掏錢幫助窮困患者。

高炳玉曾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全省僅兩人),入圍全國醫德模範,成為海南唯一的候選人。高炳玉還把阿裡公益基金會獎勵給他的一萬元,捐給了兩名地中海貧血症患兒治病。

陳清琪

現年54歲,海口市管道養護所秀英隊隊長,海口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食道癌晚期患者。19年前從部隊退伍之後,陳清琪一直和城市的下水管道打交道,全身心都撲在工作上,風雨無阻。8年前,陳清琪被診斷患上食道癌,卻不能阻止他繼續工作。如今,他帶著抗癌藥物上班,癌痛發作了蹲在路邊休息一下,吃下一片藥丸,稍微恢復一些就繼續接著幹。

他拒絕了一個又一個紅包,但他又通過充分溝通,與患者之間建立信任。

“很多人給醫生塞了紅包之後心裡才會踏實,其實這是對醫生不信任。我們醫生要在日常的每個細節去關心患者,讓患者打心眼相信你。”高炳玉表示,不管前期診斷、中途手術或後期隨訪,醫生都要真心真意為患者著想,與患者建立信任,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你在你的崗位上堅持了,其他人不會孤立你。”“不是刻意去做某件事情,你養成了這種習慣就好。”顯然不收紅包,已經成為高炳玉的習慣。他說,他不收紅包這件事整個醫院都知道,也沒人孤立他。

學生們為“感動海南”人物的經歷喝彩。

談初心

只要我沒倒下

就能看到我在一線

“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在工作崗位要樹立形象,起到真正的模範帶頭作用。”陳清琪摸了摸胸前的黨徽。他說,他很早以前就戴黨徽,時刻亮明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也牢記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1.9萬多個井蓋,6個下雨就容易積水的點,卻只有21名隊員,秀英管養隊的工作量陳清琪很清楚,“以前一天干的活現在要一個小時就幹完”。因為又髒又累,一些年輕隊員不願意做排水管道的工作,“要糾正這種風氣,就必須身體力行”。有過部隊經歷的陳清琪拿出了在部隊帶兵的一套,“看著我幹,跟著我上,只要我沒倒下,就能看到我在一線。”陳清琪說到做到,患病了仍堅持工作在一線。他製作了小卡片,寫上電話,讓秀英管養隊隊員在街道、各個商鋪發放,讓店主發現問題就打電話,他們承諾30分鐘到現場解決。在海口這樣的交通環境下,有的隊員甚至居住在丁村等地,要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並不容易。“凡是要求隊員做到的,我都身體力行自己先做到。”陳清琪說,就算是颳風下雨,他也會帶著藥跟著隊員們一起疏通管道。

高炳玉白衣十八載。最初選擇從醫,是因為外婆的去世。高炳玉出生在儋州的農村,那時候村裡沒有衛生院,年少的高炳玉目睹外婆因膽囊穿孔發生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最終不幸去世。就現在來講,只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就好了。“醫術是挽救生命的一把鑰匙”,本著治病救人的信念,高炳玉最終披上白袍,成為一名醫生。“醫生坐門診有時候有些枯燥,但一定要有耐心。”高炳玉曾經在門診遇到一名女病人,坐下來後也不說自己究竟有什麼病,就一直哭。經過反復安慰,病人說自己之前不舒服去了好幾家醫院,但都只是讓她坐幾分鐘就走。高炳玉耐心地聽女病人講述情況,安排她做檢查,最終得出了女病人只是良性增生的結論。“如果不能耐心地跟她解釋、溝通,這件事就會一直困擾著她,她甚至可能因此抑鬱。”“每一個患者,在醫生面前只是百分之一。每一個醫生,在患者心裡都是百分之百。”因為這百分之百,高炳玉一直用一顆純粹的醫者心對待病人。這是他作為一個治病救人醫者的初心。

師生感言

深深敬佩高醫生的“醫者仁心”

海南師範大學2016級生物技術專業余培海同學首先對高炳玉醫生的“醫者仁心”表示敬意。“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您如何堅持面對誘惑絲毫不動心?”

高炳玉說,其實很多醫生都是有醫德的,大多數醫生對患者都是有愛心的。“在一個崗位上,大家評判一個人的關鍵是技術是否過硬,你服務的病人是否認同你是個好醫生。”他表示,對於他來說,患者的信任是最珍貴的,而要讓患者信任,自己就要守醫德,切實為患者著想。

在學習中也應該有責任擔當意識

“通過兩位老師的講述,我感觸很深。”2016級園林專業李一凡同學表示,她奶奶近日因患腫瘤住進醫院,自己切身體會到作為一名病人家屬的擔心與無奈, 也因此更加體會到高炳玉老師面對紅包毫不動搖的偉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生,高炳玉老師不為利益所動,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青年一代 學習的榜樣,提醒我們在學習、工作中也應該有責任擔當意識。”

李一凡表示,陳清琪老師面對疾病毫不畏懼,仍積極樂觀應對,並堅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這也讓她學到了面對困難要有勇氣、堅持不放棄。

澆灌學生們心中道德的種子

在宣講過程中,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葉芳雲坐在第一排一直認真聽講,不時低頭做筆記。

“感動海南年度人物陳清琪、高炳玉兩位老師能來到《道德講堂》,現身說法,對學生來說有很好的教育意義,現場反響強烈。”葉芳雲表示。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師範院校的學生以後多數要為人師表的,老師的言行將影響學生,因此我們格外重視學生的道德建設。”葉芳雲介紹,早在2014年,學院就開設《道德講堂》,每週二準時開課,通過教師講解、播放宣講片等形式,讓全院學生接受道德洗禮。

葉芳雲表示,開設《道德講堂》3年多來,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學生身上的變化。“我們很多學生主動加入志願者組織,做義工,去支教,從‘明道’變為‘守道’、‘行道’,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行動起來,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傳道’。”

“學院會一如既往做好學生道德教育,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感動海南人物進入校園,澆灌學生們心中道德的種子,讓更多的孩子心底萌發道德的枝葉。”葉芳雲說。

“感動海南”人物檔案

高炳玉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乳腺胸部腫瘤外科主任醫師,他的手機裡存了3000多個電話號碼,全是患者的。此起彼伏的鈴聲背後,有著很多感人的醫患故事:他下班後親自上門,為癱瘓病人換尿管;他帶農村來的病人去門診看病,請他們吃飯;他拒絕收下患者遞過來的紅包,卻願意掏錢幫助窮困患者。

高炳玉曾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全省僅兩人),入圍全國醫德模範,成為海南唯一的候選人。高炳玉還把阿裡公益基金會獎勵給他的一萬元,捐給了兩名地中海貧血症患兒治病。

陳清琪

現年54歲,海口市管道養護所秀英隊隊長,海口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食道癌晚期患者。19年前從部隊退伍之後,陳清琪一直和城市的下水管道打交道,全身心都撲在工作上,風雨無阻。8年前,陳清琪被診斷患上食道癌,卻不能阻止他繼續工作。如今,他帶著抗癌藥物上班,癌痛發作了蹲在路邊休息一下,吃下一片藥丸,稍微恢復一些就繼續接著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