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日媒稱三大優勢助中國人工智慧崛起:5年後將超越美國

日本《讀賣新聞》12月22日刊登《中國緊追美國謀求人工智慧霸權》一文, 作者、該報經濟部主任小川直樹在文章中稱, 中國正在人工智慧領域迅速崛起。 憑藉豐厚的科研預算、優秀的相關領域人才和大資料這三大優勢, 中國正在伺機超越美國。

文章稱, 11月15日, 中國政府正式啟動了旨在促進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科技專案。 新成立的部門除了包括科技部在內的多家政府機構之外, 網路檢索巨頭百度、電商平臺阿裡巴巴集團、社交媒體運營商騰訊控股等IT行業領軍企業也在名單之內, 形成了官民一體的“all China”推進體制。

在新部門的成立儀式上, 科技部部長萬鋼強調, 要“促進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引領帶動智慧經濟和智慧社會發展”。

文章表示, 新部門的目標是落實國務院7月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這份雄心勃勃的規劃提出, 中國要在2030年達到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領先水準。 到2020年, 人工智慧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人民幣, 2025年達到4000億, 2030年增至1萬億。

文章稱, 人工智慧將成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據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的分析, 在人工智慧普及過程中受益最大的就是中國和北美。 尤其是在中國, 到2030年, 人工智慧或將為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帶來7萬億美元(約790萬億日元)的增長。 而日本屆時的GDP約為540萬億日元,

足見人工智慧對經濟影響之大。

文章認為, 在發展人工智慧產業方面中國具備三個優勢。

第一, 充足的研發資金。 據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的統計, 中國在科技領域投入的預算連年增加, 2015年時已是日本的6倍, 即20.7萬億日元。

民間IT企業發揮的作用也很大。 比方說, 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4800億美元, 是豐田汽車市值的兩倍還要多, 這就使得他們有足夠的餘力投資研發領域。

第二, 中國有大資料, 而大資料正是人工智慧時代競爭力的源泉。

據中國政府的統計, 截至2017年6月, 中國的線民數量超過7.5億人, 比美國人口的兩倍還要多。 其中96%是智慧手機用戶, 這就意味著上網是一種極為日常的行為。

不僅是姓名、年齡、性別這些個人資訊,

去哪裡、買了什麼、在網上搜索過什麼、和誰有聯繫?這一系列資料被收集後經過人工智慧的分析, 便可幫助企業更輕鬆地提供商品和服務。 一旦便利性得到提高, 用戶就會進一步增加, 資料的積累也就更快, 從而提高了競爭力。

在中國。 結帳的時候無需現金的手機支付已經成為主流。 這樣的環境讓中國在發展人工智慧方面得到了極大的實惠。

第三點不容忽視的優勢就是大量優秀的人才。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對被全球科研人員引用較多的電腦科學、數學領域的論文的國別進行了統計, 結果發現中國被引用的論文數量已經比美國多出了21%。

美國穀歌公司12月13日在上海召開了全球開發者大會,

宣佈在北京建立專門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對此, 穀歌人工智慧部門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李飛飛在博客上寫到, “AI無國界, 我們希望與來自任何地區的頂尖AI人才合作”。 這象徵著IT巨頭已經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

文章稱, 穀歌公司母公司Alphabet董事會執行主席施密特表示, 美國的領導地位可能會再持續5年, 之後就可能會被中國快速趕上。 把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與蘇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人類首顆人造衛星給美國造成的“斯普特尼克衝擊”相提並論, 足見美國的危機意識之強。

文章還稱, 特朗普政府正在削減科技預算、強化對移民的限制。 這可以說將會給美國誕生新技術和吸引優秀人才造成負面影響。

施密特所感歎的正是美國在國家戰略上的不足。

這一點也適用於日本。 文章表示, 前通產省次官、地球產業文化研究所顧問福川伸次警告說:“日本在全球人工智慧競爭領域已經落後, 不作出改變的話就將落後於時代。 ”

文章認為, 今年5月, 穀歌研發的阿爾法狗擊敗了號稱全球實力最強的中國棋手。 但是如果束手待斃, 接下來, 美國和日本就要被中國的人工智慧所擊敗。 (編譯/劉林)

資料圖片:這是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出的智慧交通系統模型(8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