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屬於時代的甯鄉灰湯 記憶深處的珍藏品

灰湯溫泉的名字很奇, 老一輩人都叫它湯鍋子。 據我的記憶, 可能與地理形狀有關。 原始的溫泉噴口, 像一口鍋, 圓圓的, 淺淺的。 仿佛底下有盆火, 鍋裡浮著一層水泡泡, 像爆豆子一樣跳起來, 生雞蛋丟下去, 眨眼間就得撈上來, 要魔術師的速度, 否則就煮過了, 成了一砣准石頭。 每年都有一兩個外地人在這裡以手試水, 結果只剩下五根爪子一樣的骨頭。 後來一旁立了告示, 悲劇才沒像春天的嫩芽一樣長出來。 這口“鍋”旁, 還有一口“大鍋”, 其實就是江南很普通的池塘, 目到之處皆有。 池塘不深, 百年不遇的乾旱也碧水漣漣,

魚兒在水底遊玩。 這是一口鴛鴦鍋, 靠溫泉噴口一邊, 三十度恒溫, 另一邊則隨季節唱四季歌。 據傳, 這口鴛鴦鍋養出的鴨子是上上品, 叫湯鴨, 專供皇家食用。 自從沒了皇帝, 這湯鴨也就沒了。 湯鍋子裡的水含有多種礦物質, 主要成分是硫, 可治風濕、皮膚病等諸多疾病。 灰湯人的標誌, 一口黃牙, 是水裡的硫作怪。 我離開灰湯三十多年, 至今還洗不盡那印跡。

灰湯地殼下熱情如火。 熱情如火的地殼上, 有我夢幻般寧靜的稚嫩記憶。 記憶中的灰湯太小太小, 小得不知如何描述。 一條“丫”字形公路, 一端通韶山, 一端通寧鄉、花明樓, 另一端就去了一些讀者不知名的地方。 小小的灰湯有兩條河, 有條沒名字, 是以沙子為主的小溪,

在我的記憶裡, 一直以無名河相稱。 另一條河, 名字很有知名度, 也叫“烏江”, 除了春季發洪水有些浩浩蕩蕩外, 其餘季節叫河就慚愧了。 河中心一股小小的水流, 仿如桂林樂滿地的激流衝浪。 月夜站在上游, 朝河水裡一望, 會讓你糊裡糊塗覺得天上一個月亮, 地上還有一個月亮。 下游有了溫泉加盟, 就有些雲霧繚繞, 如入仙河。 那溫泉急急地從地裡鑽出來, 在湯鍋裡跳兩下, 就安安靜靜地躺在烏江的懷裡。

灰湯冬日的陽光, 在我的記憶裡是花枝招展的。 尤其是多日陰雨後的陽光下, 烏江沿岸, 花花綠綠的被套、衣服, 萬國旗般飄揚。 三鄉五裡的婦人們, 挑著一擔籮筐, 笨重的腳盆和水桶在籮筐裡晃悠著, 一路還帶來了婦人的笑駡聲和小孩兒的吵鬧聲。

這種熱鬧, 最早感受的, 是那條兩百來米的街道。 要在平時, 用老人們的話說, 趕得鬼出。 一聽到陽光燦爛的街道上踩出陣陣笑聲, 我的心裡就樂開了花, 催促母親快拆被、帳。 我給母親幫忙, 因不得要領, 有時越幫越忙, 越幫越亂。

那時, 母親還沒把髒衣服準備好, 我就喜癲癲地提著水桶出了門。 來到烏江邊上, 母親分門別類把被、帳、衣服放進腳盆, 我就從沙裡扒開了兩條溝, 冷水熱水都引了過來。 接下來我的任務就是雙腳在腳盆裡不停地踩, 從渾水裡踩出一盆盆清水。 雖是寒冬臘月, 頭上的太陽卻暖暖地貼在臉上, 雙腳泡在溫水裡, 身上的血液有如春日般歡騰, 額上有了細細的汗珠子。 婦人們的臉上,

也紅得發光。

三十年後, 又回灰湯, 我的灰湯已是夢裡灰湯。 一是沒有親屬在灰湯了, 我對灰湯來說完完全全是過客。 二是除了一條小河汊和那條與紅色河流重名的烏江還依然故我, 除此就是一個重生的灰湯。

無名河和烏江構成的三角地帶, 像一個快要擠爆的容器。 這裡的男男女女們, 還在把一些樓房和店鋪拼命往裡面塞, 同時塞進去的還有發財和發財以外的欲望。 仿佛在進行一場競賽, 看誰能佔領最後一絲絲空間。 一溜兒排開三層小樓, 一樓全是店鋪。 有賣衣服的, 有賣雜貨的, 有賣圖書的, 還有賓館、酒店。 一樓店鋪一律向外擴張, 連汽車經過這裡也只能踏步走。 其實, 不管我如何描述, 灰湯的外景, 也就是全國小城鎮的複製品。

但, 灰湯不再貧窮!

我說去看看湯鍋子, 書店老闆娘說, 沒東西看了, 那地方早不出水, 都進了水塔, 送到對面山裡了。 對面山裡, 距“丫”字路口兩公里, 過去是療養院, 現在改成了度假中心, 有幾家度假村式的大酒店, 還有夜總會、歌舞廳類的娛樂場所。

灰湯不再寧靜。

浮躁和喧囂中誕生了一個全新的灰湯。 我能理解不再寧靜的灰湯, 也祝願這片熱土, 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 永遠充滿活力, 永遠是一個變化著的全新的灰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