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竹溪味道》20:閑說苦瓜

我炒苦瓜的方法自幼是從我母親那裡學來的。 苦瓜切成片, 加鹽, 使勁揉擠, 擠出水份。 將少許幹紅椒、蒜片爆香, 加入醬個兒(竹溪特有的一種幹豆豉), 翻炒幾下便出鍋裝盤。 後來發現, 這種炒法除了竹溪人, 其他地方還真沒有, 這也是算是竹溪特色菜中的一道。 我還喜歡故意把頭一天的炒苦瓜放到第二天吃, 憲(憲:音, 意為隔夜放置)苦瓜吃起來味道更好, 更下飯。 在外做客, 也經常碰到用苦瓜做的多種菜式, 如涼拌苦瓜、冰鎮苦瓜、瘦肉釀苦瓜、苦瓜排骨湯、鮮榨苦瓜汁等等, 我都不大喜歡, 老話說:"四十不學藝,

五十不易口。 "人的口味實在是個固執的東西。

母親一再強調, 炒苦瓜一定要用豬油(暈油), 要是用素油炒, 吃多了就刮人(腸胃不適)。 這一點我以為是有道理的, 《食園隨單》載:諺日:"相女配夫。 叩記》曰:"低人必於其倫。 "烹調之法, 何以異焉?凡一物烹成, 必需輔佐。 要使清者配清, 濃者配濃, 柔者配柔, 剛者配剛, 方有和合之妙。 其中可葷可素者, 蘑菇、鮮筍、冬瓜是也。 可葷不可素者, 蔥韭、菌香、新蒜是也。 可素不可葷者, 芹菜、百合、刀豆是也。 常見人置蟹粉於燕窩之中, 放百合於雞、豬之肉, 毋乃唐堯與蘇峻對坐, 不太悻乎?亦有交互見功者, 炒葷菜, 用素油, 炒素菜, 用葷油是也。 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苦瓜原產於印度(也有的說是印尼), 又叫癩葡萄、癩瓜,

廣東人叫錦荔枝或涼瓜, 中國栽培歷史約600年。 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苦瓜清則苦寒;滌熱, 明目, 清心。 可醬可醃。 ┅┅中寒者(寒底)勿食。 熟則色赤, 味甘性平, 養血滋肝, 潤脾補腎。 " 苦瓜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 按皮色可分為白色、綠白色和青綠色三種。 竹溪產的苦瓜屬白色多剌品種, 較其他的品種相比, 苦味更足、口感更脆。

學齡前我是很討厭苦瓜的, 每逢飯桌上有炒苦瓜, 筷子總不會輕易去碰一下, 後來慢慢地接受了苦瓜的味道, 這完全是受母親的影響。 母親說, 苦瓜也叫君子菜, 苦瓜雖苦, 但它無論和什麼菜一起炒、燉、煮, 都只會苦了自己, 絕不讓其他菜沾上一絲苦味。 這種君子品格正如母親在大半輩子清貧生活中一直恪守的信條:寧願苦了自己,

不願虧了別人。 母親說:"苦瓜可以去火明目, 對人很有好處。 人吃五穀雜糧, 難免不上火。 脾氣不好的人最容易上火, 這叫虛火。 不如主動去吃, 免得火氣太大。 火氣大, 不是傷人, 就是傷己。 其實大多數苦味的東西, 都是良性的, 比如說黃連很苦, 能救人於熱毒之中。 苦瓜不如黃連苦, 也有這個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竟然喜歡上了苦瓜的味道。

後來我還知道, 比我更喜歡苦瓜的大有人在。 中國古代吃苦瓜最有名的, 當屬明末清初的畫家石濤。 石濤生於明末, 十五歲時明朝覆亡, 父親被唐王捉殺。 國破家亡, 石濤被迫逃亡到廣西全州, 出家於湘山寺。 以後顛沛流離, 輾轉於廣西、江西、安徽、江蘇、浙江、陝西、河北等地,

到了晚年才定居揚州。 他自號"苦瓜和尚", 餐餐不離苦瓜, 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膜拜。 苦瓜和尚石濤國破家亡, 但又曾兩次跪迎康熙皇帝, 還與不少清室皇族過從甚密, 他內心的矛盾和隱痛, 恐怕也只有在吃苦瓜時才能稍稍體味。 而在苦瓜和尚石濤的作品中, 最為人推崇的便是他畫中那種苦澀的韻味, 一種和苦瓜滋味極為近似的韻致, 影響了後世一大批畫家。

毛澤東也很喜歡吃苦瓜。 有一次他點了一道炒苦瓜, 說:"我這個人一生沒少吃苦, 看來是苦慣了, 以苦為樂了", "至於明目, 更是它的大好處。 我現在有點老眼昏花了, 時時吃一點, 免得看不明事理噢!"

很喜歡一則關於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 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 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 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 放在聖桌上供養, 並朝拜它。 "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 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 回來以後, 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 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 當作晚餐。

晚餐的時候, 師父吃了一口, 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 進過這麼多聖殿, 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

弟子聽了, 好幾位立刻開悟了。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教化, 苦瓜的本質是苦的, 不會因聖水聖殿而改變;人生是苦的, 生命本質也是苦的, 這一點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變。 可是不吃苦瓜的人, 永遠不會知道苦瓜是苦的。 只要有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麼苦了,並從中能品嘗岀甜意!

小朋友絕大多數是不喜歡吃苦瓜的,我家小孩也是如此。我一直在向她灌輸一種觀念,人的口味不能太窄,應該什麼都吃,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中式的還是西式的,酸甜苦辣麻五味都要吃,特別是要將吃自己不習慣的味道當作克服自己的一種習慣。一個口味太單一的人是沒有口福的。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好多以前不願吃的食物、不喜歡的味道,慢慢能夠接受,甚至喜愛成嗜了,這也是一種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的的習慣。如今,我的兒女正逐漸成長、成人,她也慢慢地喜歡上了苦瓜。很欣賞女兒在作文裡的一段話:"苦瓜的苦不能用味道來形容,要用心來體味。苦到心裡來,苦到骨子裡去,就像烏木上的紋理,鈞瓷上的裂紋。"

---- 圖、文 : 老盆

申明:《竹溪味道》(系列)為老盆(彭衛東)個人所撰,版權為老盆所有。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私自用於商業轉載和植於廣告,否則即為侵權行為。

老盆工作室:攝影、書法、篆刻、美食寫作(18671965999)

只要有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麼苦了,並從中能品嘗岀甜意!

小朋友絕大多數是不喜歡吃苦瓜的,我家小孩也是如此。我一直在向她灌輸一種觀念,人的口味不能太窄,應該什麼都吃,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中式的還是西式的,酸甜苦辣麻五味都要吃,特別是要將吃自己不習慣的味道當作克服自己的一種習慣。一個口味太單一的人是沒有口福的。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好多以前不願吃的食物、不喜歡的味道,慢慢能夠接受,甚至喜愛成嗜了,這也是一種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的的習慣。如今,我的兒女正逐漸成長、成人,她也慢慢地喜歡上了苦瓜。很欣賞女兒在作文裡的一段話:"苦瓜的苦不能用味道來形容,要用心來體味。苦到心裡來,苦到骨子裡去,就像烏木上的紋理,鈞瓷上的裂紋。"

---- 圖、文 : 老盆

申明:《竹溪味道》(系列)為老盆(彭衛東)個人所撰,版權為老盆所有。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私自用於商業轉載和植於廣告,否則即為侵權行為。

老盆工作室:攝影、書法、篆刻、美食寫作(18671965999)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