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評委推薦

《重寫舊京》

作者:季劍青

版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年7月

《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

作者:唐世平

譯者:董傑旻 朱鳴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7年8月

《行為社會科學基本問題》

作者:汪丁丁

版本: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莫札特與納粹》

作者:(英)艾瑞克·萊維

譯者:楊寧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3月

《孤燈下的記憶》

作者:趙絪

版本: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J.M.庫切傳》

作者:J.C.坎尼米耶

譯者:王敬慧

版本: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7年8月

《鄰人》

作者:(美)楊·T·格羅斯

譯者:張祝馨

版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7年9月

《共鳴的靈魂》

作者:河合隼雄

譯者:蔡鳴雁

版本:北京聯合出版社 2017年10月

《中國戰爭史》

作者:武國卿

版本:人民出版社 2017年12月

在眾多關於北京的學術著作中, 《重寫舊京》獨闢蹊徑, 殺出重圍, 自成高格。 它以民國時期關於北京——“舊京”——的城市規劃、影像、旅遊指南、書畫、方志、建築、文人筆記、學術研究等不同文類為物件, 描繪出了多種擁有話語權和表達權的異質群體對舊京的認知、理解和想像, 即將“舊京”客體化和博物館化的意識及實踐。

這些有著現代性的意識與實踐, 多少延續了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搖頭晃腦、淺吟低唱而頻頻回首、感懷傷時的“城愁”書寫傳統。 因與前人超越時空的強大共鳴, 作者捕捉到了不同文類呈現出的或濃或淡、或隱或現的舊京文脈與肌理。 因此,

舊京真切地變成了“古都”。 活生生的情感、傷痕累累的記憶、文化的混雜、政治的敏感, 紛紛粉墨登場。 “流體”舊京不時迴旋的演進狀態, 讓人一覽無餘。 (岳永逸)

作者從生物演化中獲得靈感, 創造性地提出了有別於生物演化的、以“人工的變異-選擇-遺傳機制”為核心的社會演化範式, 這一範式由於能夠相容社會科學中的其他基礎範式, 從而成為社會科學的終極範式。 人類社會是一個演化系統, 只有使用社會演化範式, 才能對人類社會的歷史性變遷提出內生性解釋。 人類社會大約在西元前8000年從伊甸園般的無政府狀態演化為“骯髒、野蠻和短命的”霍布斯式的進攻性現實主義社會, 到了17世紀, 由於征服越來越困難, 再加上主權觀念和民族主義的興起,

人類社會逐步演化為洛克式的防禦性現實主義社會, 二戰之後由於區域的以及全球的和平機制的建立, 人類社會進入一個更為規則化的社會。 本書的突出貢獻在於, 揭示了人類社會自我演化的內在機制, 也因此榮獲2015年“國際研究協會”的“年度最佳著作獎”, 這是亞洲學者第一次獲此殊榮。 (翟志勇)

汪丁丁是這個時代稀有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他的思想“彈性極限”極大, 各種奇思妙想在科學與人文之間不斷“湧現”。 這本書延續了他一貫的運思風格, 打破學科壁壘, 貫穿古今中西, 試圖以鳥瞰的姿態呈現全景式的人類思考圖景。 具體說來, 汪丁丁的思考縱軸是歷史發生學的問題意識, 追問各種社會現象的“何以至此”也即它們的演化過程;橫軸則是行為社會科學的三個主要維度: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

借此追問人的行為及其意義。

這些高度抽象的理論思考初看起來天馬行空, 實則萬變不離其宗, 最終都聚焦在“轉型期中國社會的複雜性與過程評價”之上, 其中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中國人的情感方式和現代生活方式之間的協調問題。 正如丁丁反復申述的懷特海命題:“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達, 在有所表達之前先有關於重要性的感受。 ”理解丁丁亦當如是。 (周濂)

該書以大量的期刊、日記、演講稿等檔案材料, 再現了納粹黨人如何歪曲利用莫札特音樂來為法西斯獨裁政權和侵略戰爭服務的歷史史實。

作者指出納粹党人爭奪與改造莫札特的努力是全方位的:破壞在奧地利舉行的音樂節, 改編莫札特的音樂, 從音樂學、文化學、人種學等領域全面重新闡釋莫札特的形象, 舉辦以歌頌德國為中心的莫札特音樂節和紀念活動……深刻地揭露了以納粹意識形態改造和利用莫札特等德國音樂大師的種種手法, 批判宣揚德國性和民族主義精神的納粹政治意識形態對藝術、對歷史的隨意扭曲與蹂躪是何等的無恥。 書末的兩篇附錄是納粹頭目在音樂節慶上的演講, 反映出納粹黨人以藝術為戰鬥武器的功利主義文藝觀, 是重要的納粹文藝思想文獻。 (李公明)

趙絪通過對父親母親過去生活的追憶, 勾勒出了父輩在學術之餘, 在苦難面前生活的剪影,他們面對苦難,絕不墮落,絕不絕望。這就是韌性,不是苟活,而是帶著自我的尊嚴,帶著德行,頑強地活著。全書寫到的無論是父輩學人,還是平輩普通人,都充滿珍貴的人情味。這種人情味,在黑暗的時代尤為珍貴。趙絪在用平實樸素的文字記憶還原出長輩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的同時,她也完成了父母親那一代知識份子精神面貌的一種勾勒敘說。

我推薦此書的理由,四個字:德行韌性。無論是黑暗時代還是平常生活,這四個字就是試金石,它們是作為人尊嚴度日的基礎。而這,其實是古老的立身之道。(朱學東)

作為2003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的寫作呈現出獨特而奇崛的樣貌——冰冷的美感,殘酷的詩意,對人性幽微的洞察,對存在的勘測,玄奧思辨,人道立場,世界主義,哲學激情——這些語義不同的特質,被熟知庫切的學者和批評家總結出來。而他的退隱與人群疏離的狀態也使他的個人形象顯得神秘難測。庫切重要的虛構與非虛構著作在中國多有出版,《幽暗地帶》《內陸生活》《青春》《男孩》《夏日》《恥》《彼得堡的大師》《凶年紀事》《內心活動》《異鄉人的國度》等,作為前南非作家的庫切寫作風貌被讀者所識。《J.M.庫切傳》是在更廣闊也是更深入的背景下對一位傑出作家的精神考察,在更多元更開放的語境下對優秀文學知識份子心靈的呈現,我們由此看到一位傑出小說家應有的道德維度和職業標高。(夏榆)

美國歷史學家格羅斯《鄰人》一書通過文獻資料,再現了1941年7月10日波蘭小鎮耶德瓦布內發生的一場大屠殺,1600名猶太人大多被燒死在穀倉裡,還有許多人被刀砍、棒打、石砸至死。屠殺者不是納粹,也不是蘇聯人,而是這些猶太人的波蘭人鄰居。

這些波蘭農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世代遵循的教義教導他們,要愛自己的鄰人,但此刻他們卻出於偏見、利益與恐懼的心理,大肆屠殺鄰人。事件過去幾十年後,當地居民依然對此諱莫如深,甚至那些營救過猶太人的波蘭人也不敢講出自己的義舉,最後選擇遠走他鄉。

直到轉型之後,當地波蘭人才開始重建猶太人墓地,並詳細調查此次事件,對仍然活著的犯罪者提出起訴。可以說,此書顛覆了人們對納粹大屠殺的傳統認知,它將永遠是人類境況的議題。(景凱旋)

《共鳴的靈魂》討論什麼是幸福,是幾十篇專欄的合集。表面看,內容與形式都很像一本雞湯書。然而絕非如此,因為這是河合隼雄。作為日本現代心理學之父,他被一眾以挑剔著稱的文化巨擘視作最優秀的心理導師,無數讀者也曾表達過同樣一個閱讀他著作的感受:單是看到這些文字,即有治癒之效。河合隼雄總是見人所未見,再以至簡至白的家常話,直刺每個人心靈最深處。他從不講知識,只講常識。知識只是被學習和瞭解,而常識會變成“自身的東西”。而當你習慣性地又要把他所講常識當作知識去學習時,他會當頭棒喝:掌握常識地生活,和被常識束縛是兩回事。 (楊葵)

八卷本煌煌六百余萬言,九百餘幅圖例、圖表,書寫中國五千年戰爭史,從傳說中的炎黃大戰,一直寫到國共三年內戰,描繪了一幅恢宏浩大的歷史畫卷,堪稱中國戰爭歷史的百科全書。作者深入考察歷朝歷代每一場戰爭的形態和樣貌、經過和結局、作用和影響,進而對不同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戰爭觀、戰略思想、戰爭手段、兵器裝備都做了詳盡的梳理和剖析,並記述和展現了各個歷史時期軍事家和著名將帥的不平凡經歷和功過成敗。中國歷史文獻中關於戰爭的記載可謂浩如煙海,武國卿用了大約四十年的時間,研究、處理這些史料和文獻,深入發掘、悉心比勘、詳加考訂,甚至親臨古今戰場進行實地考察,最終完成了這部兼有史才、史學、史識的巨著。(解璽璋)

在苦難面前生活的剪影,他們面對苦難,絕不墮落,絕不絕望。這就是韌性,不是苟活,而是帶著自我的尊嚴,帶著德行,頑強地活著。全書寫到的無論是父輩學人,還是平輩普通人,都充滿珍貴的人情味。這種人情味,在黑暗的時代尤為珍貴。趙絪在用平實樸素的文字記憶還原出長輩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的同時,她也完成了父母親那一代知識份子精神面貌的一種勾勒敘說。

我推薦此書的理由,四個字:德行韌性。無論是黑暗時代還是平常生活,這四個字就是試金石,它們是作為人尊嚴度日的基礎。而這,其實是古老的立身之道。(朱學東)

作為2003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的寫作呈現出獨特而奇崛的樣貌——冰冷的美感,殘酷的詩意,對人性幽微的洞察,對存在的勘測,玄奧思辨,人道立場,世界主義,哲學激情——這些語義不同的特質,被熟知庫切的學者和批評家總結出來。而他的退隱與人群疏離的狀態也使他的個人形象顯得神秘難測。庫切重要的虛構與非虛構著作在中國多有出版,《幽暗地帶》《內陸生活》《青春》《男孩》《夏日》《恥》《彼得堡的大師》《凶年紀事》《內心活動》《異鄉人的國度》等,作為前南非作家的庫切寫作風貌被讀者所識。《J.M.庫切傳》是在更廣闊也是更深入的背景下對一位傑出作家的精神考察,在更多元更開放的語境下對優秀文學知識份子心靈的呈現,我們由此看到一位傑出小說家應有的道德維度和職業標高。(夏榆)

美國歷史學家格羅斯《鄰人》一書通過文獻資料,再現了1941年7月10日波蘭小鎮耶德瓦布內發生的一場大屠殺,1600名猶太人大多被燒死在穀倉裡,還有許多人被刀砍、棒打、石砸至死。屠殺者不是納粹,也不是蘇聯人,而是這些猶太人的波蘭人鄰居。

這些波蘭農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世代遵循的教義教導他們,要愛自己的鄰人,但此刻他們卻出於偏見、利益與恐懼的心理,大肆屠殺鄰人。事件過去幾十年後,當地居民依然對此諱莫如深,甚至那些營救過猶太人的波蘭人也不敢講出自己的義舉,最後選擇遠走他鄉。

直到轉型之後,當地波蘭人才開始重建猶太人墓地,並詳細調查此次事件,對仍然活著的犯罪者提出起訴。可以說,此書顛覆了人們對納粹大屠殺的傳統認知,它將永遠是人類境況的議題。(景凱旋)

《共鳴的靈魂》討論什麼是幸福,是幾十篇專欄的合集。表面看,內容與形式都很像一本雞湯書。然而絕非如此,因為這是河合隼雄。作為日本現代心理學之父,他被一眾以挑剔著稱的文化巨擘視作最優秀的心理導師,無數讀者也曾表達過同樣一個閱讀他著作的感受:單是看到這些文字,即有治癒之效。河合隼雄總是見人所未見,再以至簡至白的家常話,直刺每個人心靈最深處。他從不講知識,只講常識。知識只是被學習和瞭解,而常識會變成“自身的東西”。而當你習慣性地又要把他所講常識當作知識去學習時,他會當頭棒喝:掌握常識地生活,和被常識束縛是兩回事。 (楊葵)

八卷本煌煌六百余萬言,九百餘幅圖例、圖表,書寫中國五千年戰爭史,從傳說中的炎黃大戰,一直寫到國共三年內戰,描繪了一幅恢宏浩大的歷史畫卷,堪稱中國戰爭歷史的百科全書。作者深入考察歷朝歷代每一場戰爭的形態和樣貌、經過和結局、作用和影響,進而對不同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戰爭觀、戰略思想、戰爭手段、兵器裝備都做了詳盡的梳理和剖析,並記述和展現了各個歷史時期軍事家和著名將帥的不平凡經歷和功過成敗。中國歷史文獻中關於戰爭的記載可謂浩如煙海,武國卿用了大約四十年的時間,研究、處理這些史料和文獻,深入發掘、悉心比勘、詳加考訂,甚至親臨古今戰場進行實地考察,最終完成了這部兼有史才、史學、史識的巨著。(解璽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