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湖南“經濟答卷”令人振奮

2017, 令人振奮的“經濟答卷”

製圖/周雙

湖南日報記者 曹嫻 周月桂

劉勇 奉永成

冬至, 歲末。 2017年, 湖南經濟步履堅定, 鏗鏘前行。

這一年, 我省平穩化解“去產能”陣痛, 戰勝歷史罕見特大洪水災害, 在中央環保督察“大考”中攻堅前行。

這一年, 我省經濟體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 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精准脫貧向縱深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新征程。

這一年, 我省按照“一帶一部”定位, 全面推進“三個著力”, 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 7300萬湖湘兒女奮力描繪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新畫卷。

2017年, 湖南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趨優、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

交上了一份令人振奮的年度“經濟答卷”!

1.實體經濟迸發新活力——

產業發展“顏值”高、結構優、效益好, 經濟運行穩中提質

華菱集團, 湖南國企“龍頭”今年迎來公司發展史上最好時期。

1至11月, 華菱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109億元, 利潤52.5億元;前三季度, 華菱鋼鐵實現營業收入560.86億元, 淨利潤33.11億元,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5.72億元, 所有指標均為有史以來最優業績。

“脫虛返實”, 回歸傳統優勢產業, 鋼鐵華菱成為我省實體經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最佳注腳。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省委、省政府這一年來保持戰略定力, 持續精准發力, 以更務實的舉措,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強產業, 抓重點。 優先發展新興優勢產業鏈, 加大專項資金傾斜力度, 發佈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長株潭衡加快推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建設;前3批共150個製造強省重點專案相繼實施;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 擔當發展主力軍。

產業“顏值”更高。 中聯重科、鐵建重工等企業挺立行業潮頭, “湖南製造”亮出一張張重量級名片;互聯網產業連續4年高速增長, 今年產值有望突破800億元;裝配式建築和綠色建築產業發展綜合實力名列全國第一;新材料產業總量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產業結構更新。 在中高速磁懸浮列車、3D列印裝備、重大疾病防治等重點領域, 我省共部署實施12個省科技重大專項、4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攻關專案、120個重點研發項目。

前10月, 全省高加工度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7%和14.3%;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有望突破3000家。

發展環境更優。 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保障有力, 前10月完成投資0.65萬億元, 同比增長16.6%。 “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 省市縣行政許可事項分別精簡了40%、46%和26%;公佈涉企收費目錄清單、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 實體經濟成本進一步降低。

企業效益更好。 前10月,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003.16億元, 同比增長10.8%;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1494.41億元, 同比增長23.1%,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6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2.72萬億元, 同比增長12.79%, 投資增速已連續3個月“領跑”中部地區。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098.6億元,

同口徑增長7.4%, 比去年同期增幅高出0.9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5.3%。

2.開放型經濟實現新跨越——

實施開放崛起“五大行動”, 招大引強, 提升平臺, 優化環境

歲末的湖南, 開放發展勢頭不減、後勁十足:

郴州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首架進境貨運包機開通, “湘歐快線”布達佩斯至長沙回程班列開行……

今年以來, 我省大力實施開放崛起“五大行動”:“對接500強 提升產業鏈”“對接湘商會 建設新家鄉”“對接新絲路 推動走出去”“對接自貿區 提升大平臺”“對接北上廣 優化大環境”, 開放崛起熱度逼人——

對接500強, 對接湘商會, 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汽車、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特色優勢產業招大引強, 今年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專案8個,

湘商回歸投資項目743個;

對接新絲路, “湘企出海+綜合服務”平臺、埃塞-湖南工業園、中國(湖南)-波蘭工業合作園等境外園區建設快馬加鞭;

對接自貿區,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長沙)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非合作經貿平臺、水果藥品口岸等一批重大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

對接北上廣, 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對外開放範圍, 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建廠房、引專案, “135”工程為承接產業轉移搭建大平臺——

2014年, 省委、省政府提出創新創業“135”工程, 即重點扶持100個創新創業園, 新建30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 引進5000家企業。 目前, 全省已培育創新創業園126家, 建成各類標準廠房3833萬平方米, 引進創新創業型企業6038家,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湖南產業鏈快速提升。

依託“135”創新創業園,長沙市雨花區崛起機器人產業群,今年產值可望過百億元;株洲“中國動力穀”吸引了邦新材料等31家高科技企業入駐……

開放型經濟實現高品質跨越式發展,主要指標增幅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1月至11月,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2161.8億元,同比增長49.2%,增幅居全國第二;實際利用外資13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實際到位內資4691.41億元,同比增長16.5%。

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業務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前10月完成營業額54.6億美元,增長16.4%。

3.農業農村邁向發展新境界——

現代化經營,機械化種養,發展精細農業,高產更要高效

今年,我省糧食總產量298.4億公斤,比上年增長1.0%,連續多年穩定在300億公斤左右;單位面積產量409.12公斤每畝,增長1.6%。

微增長的數字背後,卻有著豐富的品質內涵。

我省今年繼續深入實施“藏糧於地”戰略,對耕地品質嚴重退化、溫光水及基礎條件差的區域,實行水旱輪作或休耕。

播種面積減少,增產從何而來?

省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靠現代經營模式,二靠農業技術推廣,三靠機械化。

全省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今年基本完成,全省土地流轉率提高到42.48%,比2013年增長15個百分點。土地“三權分置”,加快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省農民合作社增加到6.2萬個。

春耕期間,全省萬余名農技幹部來到田間地頭,推廣高檔優質稻種植,推廣再生稻“一種兩收”,推廣“稻-魚、稻-蝦、稻-鴨”等綜合種養模式。今年,我省早秈稻繼續調減,而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增至1000萬畝;再生稻發展到210萬畝;新擴稻田綜合種養200萬畝。

農業裝備“鳥槍換炮”,越來越多的農民告別“三彎腰”。全省農機保有量達到810多萬台(套);省裡重點扶持的1300多家現代農機合作社,每家裝備100萬元以上新型農業機械,主要農作物生產的耕、種、收、轉運、烘乾基本實現“機械替人”。

農業產量穩中有增,農業投入品卻在不斷減少。我省今年完成專業化統防統治1470萬畝,植保飛機從500架增至1000架,全省農藥使用量減少數百噸。“一湖四水”流經的53個農業縣市區,今年共完成測土配方施肥6136萬畝次,農作物化肥使用總量較上年減少3.7萬噸。

大力調優農業結構,走精細農業之路,高產更要高效。“湘字型大小”生態米、有機茶、放心肉、瘦身魚、健康油、低溫奶等高檔特色農產品,豐富了供應鏈,提升了價值鏈。全省“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今年突破3000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8700多萬畝。

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6萬家,八成以上農業企業帶動農戶建基地,走上產業致富之路。在貧困地區,凡是脫貧攻堅做得好的地方,大部分也是農業產業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50萬貧困農民因此“摘帽”。

全省湧現1084個美麗鄉村、4300多家休閒農莊,從“種吃的”到“種看的”,從“賣產品”到“賣風景”,農業不僅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還提供生態之美、休閒之趣。

4.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新征程——

“一湖四水”繪就生態新畫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高品質的發展,必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

生態強省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五個強省”建設之一,是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重要內容。這一年來,我省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以“一湖四水”為重點,打響“水、氣、土”環境治理三大戰役,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湘江保護與治理省“一號重點工程”持續開展,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大力推進,全省實施整治項目511個。

湘江流域“治”與“調”並舉,工業園區污水加快集中處理,年度退耕還林還濕任務超額完成;推行生態補償制度,水清水濁獎罰分明……“母親河”重展風姿,全省地表水水質保持總體為優。

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吹響“集結號”,9個省直職能部門祭出“殺手鐧”;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約8萬畝歐美黑楊全部清理完畢;湖區規模化畜禽養殖退出等退養還淨年度任務基本完成……11月,湖區總磷平均濃度與上年同期相比,由0.097毫克/升下降為0.068毫克/升。

全省五級河長體系基本建立,在全國首創發佈省級總河長令、五級河長開展大巡河、專項清理整治“僵屍船”。

大氣污染防治重拳出擊,全省黃標車淘汰已近尾聲,長株潭大氣污染防治特護期用20條硬邦邦的舉措守護藍天白雲。

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進,在全國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佈設。

生態環保改革大刀闊斧,用制度“紅線”推動綠色發展;“兩型社會”改革試驗探路10年,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排汙權交易、政府兩型採購等一項項具有首創意義的探索漸次鋪開……

城市,公園越來越多,綠意越來越濃。“龍鬚溝”越來越少,長沙市今年底將告別黑臭水體,全省黑臭水體整治有序推進。

農村,環境大變樣。垃圾有分類,污水走“正道”,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已實現全省域覆蓋,已有3382個村完成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新征程,同時倒逼產業轉型發展。

郴州鍚濤環保科技公司專“吃”工業垃圾。2011年,隨著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鍚濤環保開始介入臨武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等重點區域的含砷固廢物處置,市場逐漸打開,如今已成長為含砷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全國龍頭企業。

近年來,我省環保產業連續保持20%高速增長。今年1至10月,我省生態環境投資增長14.5%,明顯高於全省投資平均增速。

5.民生改善推向新高度——

脫貧攻堅、就業、社保等重點民生工程穩步推進,人們生活品質更好

經濟發展的成果,最終是要通過一件件民生工程實施,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今年,省委、省政府按照“六個精准”(扶持物件精准、專案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要求,將“精准識貧”作為精准扶貧的“奠基石”,全面提升建檔立卡資料品質;修訂完善扶貧開發考核辦法,嚴格組織實施考核評估。

緊扣“精准”二字,不斷拓展“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產業扶貧來勢更加喜人;探索“無抵押無擔保基準利率”小額信貸模式,以金融活水“滴灌”貧困戶,截至10月底全省新增扶貧小額信貸53.67億元,覆蓋13.69萬戶貧困農戶;省財政配套安排資金33.2億元,較去年增長32.8%;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預計全年規模超過200億元。

發展產業、勞務輸出、異地搬遷、教育幫扶、醫療保險和救助、兜底保障、生態補償等多措並舉,扎實開展扶貧攻堅,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萬人、2500個以上貧困村脫貧出列、10個以上貧困縣脫貧摘帽的年度扶貧目標任務有望完成。

今年,我省進一步完善“1+3+X”的就業創業政策,繼續實施“雙百資助工程”等系列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工程。到11月底,全省新增城鎮就業73.7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4.5萬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及就業準備率達到99%以上,純農戶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動態清零”。

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全民參保登記入庫率達100%;社保待遇水準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227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月85元。城鄉居民參保繳費標準和就醫報銷標準保持一致,異地就醫費用實現直接結算。

棚戶區改造緊鑼密鼓,1至10月,全省各類棚戶區改造完成直接投資1464.41億元;今冬明春水利建設計畫總投資249.3億元,補齊防汛短板……

重點領域保障有力,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1.3%,其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重點領域支出分別同比增長17.9%和23.6%。

全省10項14個重點民生工程實事專案進展順利,年底都能確保完成。

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0元,同比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1元,同比增長8.5%。

消費潛力加快釋放。1至11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13356.4億元,同比增長10.5%。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省將邁開新時代有品質有效率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新步伐。

省委、省政府及早謀劃,將2018年定為“產業專案建設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根本遵循,集中精力抓專案、興產業,發展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將推動全省經濟向著更高品質邁進!

引進創新創業型企業6038家,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湖南產業鏈快速提升。

依託“135”創新創業園,長沙市雨花區崛起機器人產業群,今年產值可望過百億元;株洲“中國動力穀”吸引了邦新材料等31家高科技企業入駐……

開放型經濟實現高品質跨越式發展,主要指標增幅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1月至11月,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2161.8億元,同比增長49.2%,增幅居全國第二;實際利用外資13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實際到位內資4691.41億元,同比增長16.5%。

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業務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前10月完成營業額54.6億美元,增長16.4%。

3.農業農村邁向發展新境界——

現代化經營,機械化種養,發展精細農業,高產更要高效

今年,我省糧食總產量298.4億公斤,比上年增長1.0%,連續多年穩定在300億公斤左右;單位面積產量409.12公斤每畝,增長1.6%。

微增長的數字背後,卻有著豐富的品質內涵。

我省今年繼續深入實施“藏糧於地”戰略,對耕地品質嚴重退化、溫光水及基礎條件差的區域,實行水旱輪作或休耕。

播種面積減少,增產從何而來?

省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靠現代經營模式,二靠農業技術推廣,三靠機械化。

全省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今年基本完成,全省土地流轉率提高到42.48%,比2013年增長15個百分點。土地“三權分置”,加快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省農民合作社增加到6.2萬個。

春耕期間,全省萬余名農技幹部來到田間地頭,推廣高檔優質稻種植,推廣再生稻“一種兩收”,推廣“稻-魚、稻-蝦、稻-鴨”等綜合種養模式。今年,我省早秈稻繼續調減,而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增至1000萬畝;再生稻發展到210萬畝;新擴稻田綜合種養200萬畝。

農業裝備“鳥槍換炮”,越來越多的農民告別“三彎腰”。全省農機保有量達到810多萬台(套);省裡重點扶持的1300多家現代農機合作社,每家裝備100萬元以上新型農業機械,主要農作物生產的耕、種、收、轉運、烘乾基本實現“機械替人”。

農業產量穩中有增,農業投入品卻在不斷減少。我省今年完成專業化統防統治1470萬畝,植保飛機從500架增至1000架,全省農藥使用量減少數百噸。“一湖四水”流經的53個農業縣市區,今年共完成測土配方施肥6136萬畝次,農作物化肥使用總量較上年減少3.7萬噸。

大力調優農業結構,走精細農業之路,高產更要高效。“湘字型大小”生態米、有機茶、放心肉、瘦身魚、健康油、低溫奶等高檔特色農產品,豐富了供應鏈,提升了價值鏈。全省“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今年突破3000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8700多萬畝。

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6萬家,八成以上農業企業帶動農戶建基地,走上產業致富之路。在貧困地區,凡是脫貧攻堅做得好的地方,大部分也是農業產業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50萬貧困農民因此“摘帽”。

全省湧現1084個美麗鄉村、4300多家休閒農莊,從“種吃的”到“種看的”,從“賣產品”到“賣風景”,農業不僅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還提供生態之美、休閒之趣。

4.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新征程——

“一湖四水”繪就生態新畫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高品質的發展,必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

生態強省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五個強省”建設之一,是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重要內容。這一年來,我省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以“一湖四水”為重點,打響“水、氣、土”環境治理三大戰役,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湘江保護與治理省“一號重點工程”持續開展,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大力推進,全省實施整治項目511個。

湘江流域“治”與“調”並舉,工業園區污水加快集中處理,年度退耕還林還濕任務超額完成;推行生態補償制度,水清水濁獎罰分明……“母親河”重展風姿,全省地表水水質保持總體為優。

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吹響“集結號”,9個省直職能部門祭出“殺手鐧”;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約8萬畝歐美黑楊全部清理完畢;湖區規模化畜禽養殖退出等退養還淨年度任務基本完成……11月,湖區總磷平均濃度與上年同期相比,由0.097毫克/升下降為0.068毫克/升。

全省五級河長體系基本建立,在全國首創發佈省級總河長令、五級河長開展大巡河、專項清理整治“僵屍船”。

大氣污染防治重拳出擊,全省黃標車淘汰已近尾聲,長株潭大氣污染防治特護期用20條硬邦邦的舉措守護藍天白雲。

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進,在全國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佈設。

生態環保改革大刀闊斧,用制度“紅線”推動綠色發展;“兩型社會”改革試驗探路10年,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排汙權交易、政府兩型採購等一項項具有首創意義的探索漸次鋪開……

城市,公園越來越多,綠意越來越濃。“龍鬚溝”越來越少,長沙市今年底將告別黑臭水體,全省黑臭水體整治有序推進。

農村,環境大變樣。垃圾有分類,污水走“正道”,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已實現全省域覆蓋,已有3382個村完成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新征程,同時倒逼產業轉型發展。

郴州鍚濤環保科技公司專“吃”工業垃圾。2011年,隨著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鍚濤環保開始介入臨武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等重點區域的含砷固廢物處置,市場逐漸打開,如今已成長為含砷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全國龍頭企業。

近年來,我省環保產業連續保持20%高速增長。今年1至10月,我省生態環境投資增長14.5%,明顯高於全省投資平均增速。

5.民生改善推向新高度——

脫貧攻堅、就業、社保等重點民生工程穩步推進,人們生活品質更好

經濟發展的成果,最終是要通過一件件民生工程實施,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今年,省委、省政府按照“六個精准”(扶持物件精准、專案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要求,將“精准識貧”作為精准扶貧的“奠基石”,全面提升建檔立卡資料品質;修訂完善扶貧開發考核辦法,嚴格組織實施考核評估。

緊扣“精准”二字,不斷拓展“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產業扶貧來勢更加喜人;探索“無抵押無擔保基準利率”小額信貸模式,以金融活水“滴灌”貧困戶,截至10月底全省新增扶貧小額信貸53.67億元,覆蓋13.69萬戶貧困農戶;省財政配套安排資金33.2億元,較去年增長32.8%;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預計全年規模超過200億元。

發展產業、勞務輸出、異地搬遷、教育幫扶、醫療保險和救助、兜底保障、生態補償等多措並舉,扎實開展扶貧攻堅,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萬人、2500個以上貧困村脫貧出列、10個以上貧困縣脫貧摘帽的年度扶貧目標任務有望完成。

今年,我省進一步完善“1+3+X”的就業創業政策,繼續實施“雙百資助工程”等系列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工程。到11月底,全省新增城鎮就業73.7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4.5萬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及就業準備率達到99%以上,純農戶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動態清零”。

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全民參保登記入庫率達100%;社保待遇水準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227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月85元。城鄉居民參保繳費標準和就醫報銷標準保持一致,異地就醫費用實現直接結算。

棚戶區改造緊鑼密鼓,1至10月,全省各類棚戶區改造完成直接投資1464.41億元;今冬明春水利建設計畫總投資249.3億元,補齊防汛短板……

重點領域保障有力,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1.3%,其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重點領域支出分別同比增長17.9%和23.6%。

全省10項14個重點民生工程實事專案進展順利,年底都能確保完成。

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0元,同比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1元,同比增長8.5%。

消費潛力加快釋放。1至11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13356.4億元,同比增長10.5%。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省將邁開新時代有品質有效率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新步伐。

省委、省政府及早謀劃,將2018年定為“產業專案建設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根本遵循,集中精力抓專案、興產業,發展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將推動全省經濟向著更高品質邁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