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解讀2018年經濟趨勢,大咖們在這次會上都說了什麼?

12月21日, 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7年會在北京舉行。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新時代·新經濟”, 邀請政府高級官員、頂級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 聚焦2017年熱點國是議題, 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經濟。

高品質發展階段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指出, 走進新時代, 開啟新征程, 呼喚新使命。

中新社發 江勝 攝

在探討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時,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表示, “路徑依賴”是當前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大障礙。

現在, 中國的發展還是舊的發展方式, 新的發展方式儘管早已提出, 但熱心於新發展方式的人並不太積極。

正因此, 中國要把發展方式轉變進行到底。

如何轉變發展方式?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認為, 隨著當前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就必須摒棄過去那種趕超型的經濟模式, 不以GDP論英雄, 因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實際上就是發展品質不高。

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盛來運也表示, 時代在變, 發展階段在變, 所以觀察中國經濟的視角也要變。 首先就是要淡化GDP增速。

在對外開放方面,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 《中國製造2025》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中國製造2025始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原則, 對內外資企業採用相同標準, 一視同仁。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珺探討了新經濟時代中國幾大趨勢性發展路徑。

他說, 當前,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者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未來經濟的無形化成分會越來越大, 無形經濟將為經濟轉型提出新的挑戰。

十九大後的中國經濟

新時代、新經濟, 中共十九大是一個劃分線。

中新社發 周東潮 攝

談及未來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表示, 3%赤字控制線今年不能突破, 明年更不能突破。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建議, 應為企業創造更便利的營商環境, 降低生產要素成本、經營成本。

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建議, 推動保險業轉型升級要更加重視防範風險, 在數位智慧化監管體系建設、資訊基礎設施風險監管等方面加大投入。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建議, 明年是中國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元年, 更多的要從經濟品質上下功夫。

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副局長尹義省透露, 國企改革重點難點問題取得突破, 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全部批復, 國企改革政策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談及金融監管與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 首先是回歸本源, 金融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新社發 許叢軍 攝

在“中國製造2025”與人工智慧環節, 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所長王喜文認為, 製造業迎來了轉型升級,

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

“中國現在還不是製造業強國。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坦言。 他提出, 中國必須出奇制勝地延續超常規發展, 才能實現帶有升級換代戰略訴求的“中國製造2025”十年行動綱領。

全球治理中的中國角色

談及全球治理中的中國角色, 中國前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烏克蘭大使姚培生表示, 中國國力增強不斷增加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 影響力不斷提高。

他強調, 對於全球治理, 中國不是要打破舊的體系, 而是要當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中國主張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要與時俱進, 應時而變。 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主任周強武在國是論壇2017年會上稱, 中國改善全球經濟治理不是要另起爐灶,

也不是推倒重來, 而是要對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調整完善創新。

崔楠 攝

彙集全球智慧、助力中國發展。 在2017年會上, 中國新聞社還啟動了智庫組織——“國是百人會”。

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 (崔楠 攝)

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在致辭中表示, “國是百人會”將充分利用中新社多年積累的政府部門、專家和業界資源, 以及海內外整合傳播平臺, 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和良好的輿論環境。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 王曉暉 (崔楠 攝)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王曉暉主持了這一啟動儀式。 厲以甯、盛來運、劉珺、周延禮、李新創、祝寶良、張繼中、章新新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作者:國是直通車

編輯:楊佳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