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丨為什麼冬季容易出現逆溫現象?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天氣系統是具有一定的溫度、氣壓或風等氣象要素空間結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 通常構成天氣系統的氣壓, 風, 溫度及氣象要素之間都有一定的配置關係。 各種天氣系統發展的不同階段有其相應的天氣現象分佈。

由於大大小小的天氣系統相互交織、相互作用, 有時天氣系統容易造成大氣污染, 有時又有利於大氣污染物轉移, 所以談大氣污染時往往離不開天氣系統。

一般情況下, 在風小、濕潤、逆溫等氣象條件下, 容易出現重污染天氣。 在污染物排放總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

不利氣象條件是重污染形成的主導因素。

冬季由於地面夜間的輻射降溫明顯, 大氣低空容易出現“逆溫層”, 空氣的水準、垂直方向交換流通能力變弱, 空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被限制在淺層大氣中, 並逐漸集聚, 導致空氣污染。

同時, 冬季霧天出現的頻率更多, 這是因為冬季夜間漫長, 晴天風小的機會較多, 地面散熱更快, 氣溫下降更顯著, 在早晨氣溫降至最低時, 空氣中的水汽就容易達到飽和, 凝結成小水滴, 小水滴越積越多而形成霧。

從氣象學角度來看, 有霧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大氣比較穩定, 而穩定的大氣又容易使污染物聚集, 所以大霧天通常會伴隨著或輕或重的污染情況。

在底層大氣, 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

每上升100米, 溫度降低0.6攝氏度左右。 也就是說, 在數千米以下, 一般是低層大氣溫度高、密度小, 高層大氣溫度低、密度大。 這種大氣結構容易發生上下對流運動, 可將近地面層的污染物向高空和遠距離輸送、擴散, 從而使地面上空污染程度減輕。 在某些天氣條件下, 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 稱為“逆溫”, 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它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上空, 上下層空氣減少了流動, 近地面層大氣污染物“無路可走”, 只好原地不動, 越積越多, 空氣污染就越來越重。

點擊標題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西

長按二維碼關注

公眾號ID

xianhuanba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