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系,拿什麼祭奠青春

【本文原創作品, 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近日, “油膩大叔”還沒走遠, “佛系青年”又刷屏了。 起初, 對這個詞沒有太在意和理會, 只是媒體中輪番諸多報導與“佛系”的字眼有關, 便特意百度了一下“佛系”的意思和由來, 探究了一下詞彙的意義。

在我看來“佛系”可以理解為一種超脫淡然、亦可以理解成無為度日。 這個詞的本意其實並不至於如此扎眼, 因為社會的浮躁和日趨競爭激烈的快節奏生活, 讓很多人對於恬靜和沒有壓力的生活充滿渴望。 而“佛系”一詞的表達又如此超然, 有著生動的高度凝練之意,

便瞬間被廣為傳播。

我想大多數人都有著焦灼的外表和渴望“佛系”的心, 所以每逢週末便現舉家出遊的盛景, 或是重大節假日期間, 全世界都會因中國的旅遊團而狂熱。

不止於老年人, 很多年輕人亦是開始排斥快節奏的生活, 對自己的人生命運和生活方式有著深度思考, 會摒棄一些利益, 逃離煩躁和無趣, 放慢生活節奏、減少工作壓力。 極端的人, 便隱秘山林過起清幽與世隔絕的日子。 還有一些年輕人是不舍紅塵的, 有知識、有能力但對作為二字沒有追求, 閒適就好, 靜心養生, 力求在紅塵之中擁有一顆超然物外的心。

不久前, 一位朋友的父親過逝, 前去看望。 友人說即便有諸多的煩惱, 去趟八寶山便可煙消雲散。

黃泉路上無老少, 有老人也有年輕人。 而近幾年過逝的人群中, 五十歲上下的有很多, 大概是因為有太大的生活壓力, 又不能很好的調節自己, 便使生命永恆安息。

對於生命死亡的恐懼, 人會看淡世間的紛擾, 知道有很多不必戀不強求。 緣分是要隨緣的, 做事也要看機緣, 不喜爭鬥與辯駁, 隨遇而安、隨緣而至, 做一個老好人, 萬事順從。

還有的人秉承莊子“齊生死”、“齊萬物”與“不分別”的理論, 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和憂愁, 是因為“是與非”、“生與死”的糾結和其他不如意事情的牽絆。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精神上齊同生死、是非、貴賤、貧富, 他就會變為自由的人, 就去掉了精神的枷鎖, 就不會再有痛苦和憂愁。 但是, 真正能做到“齊萬物”和無分別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對於“佛系”的認知亦有了分歧, 有的人認為作為青年人不該“佛系”, 人生該奮鬥時不可如此淡然而失去鬥志。 擔心如若全社會的大多數青年人尊崇“佛系”, 這個社會是否呈現出老氣橫秋的狀態。 沒有了朝氣和靈動, 社會亦會變為一潭死水。 青年人該奮鬥的時候需要奮鬥, 血氣方剛的時候要有血性, 該為真理而爭辯的時候亦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 至少人至暮年回首時, 可以說我曾經年輕過、奮鬥過、努力過。 否則, 你拿什麼來回憶, 拿什麼去祭奠你的青春。

一直認為沒有經歷的滄桑便沒有生命的厚重, 經歷了生活的五彩斑斕和起伏跌宕, 方可知平和安然的可貴, 才會有源自心底的淡然和從容。

若未曾有過滄桑, 縱然安然一生, 並不會體會到真正幸福安寧的可貴。 就如不經歷嚴冬, 不會深刻感知春花的燦爛;不經歷沙漠的饑渴, 不知一滴水的寶貴。 佛教徒有著諸多苦行僧去尋苦清修, 方能開悟人生, 道理如是。 蠶經過破繭方能成蝶, 大自然都有嚴寒酷暑四季輪回, 何況人生的喜怒哀樂呢?

但這世間諸事是沒有定論的, 萬千事物有著多樣的個體差異, 我們應該尊重這種差異。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和成長經歷亦有不同, 無論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 追尋怎樣的人生, 擁有怎樣的生活態度, 必然有著自己的理由和背後的故事。 無論是年輕人追求儒家的入世、佛家的出世還是莊子的逍遙, 也是有著自己的理由或是無奈和不已。

對於佛系的探討大概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但終歸是好事, 至少在這忙碌的生活中如一絲春風拂過讓人耳目清爽。 無論遵從怎樣的言行方式, 每天太陽都會照常升起, 生命都會繼續, 只是是否熱烈與安然。

【本文原創, 轉載請授權。 圖片來源於網路, 點擊右上角“關注”, 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