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建設實施方案公佈,未來的銀川都市圈是這樣子……

今天上午, 自治區召開銀川都市圈建設工作推進會,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按照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 加快推進銀川市都市圈建設步伐, 形成同城效應、整體優勢, 打造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這也標誌著從自治區層面正式拉開銀川都市圈建設的序幕。

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出席並講話,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咸輝主持會議。

大會印發了《銀川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

新鮮出爐的方案乾貨滿滿,

小編及時為你打包奉上~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 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三大戰略”, 堅持集約發展、集群發展、融合發展、協同發展, 以空間規劃為引領, 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集群集聚、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城市聯動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重點, 建立協同聯動的發展機制, 打造以銀川為核心、輻射帶動石嘴山、吳忠、寧東基地協同發展的銀川都市圈, 形成同城效應和整體優勢, 帶動沿黃生態經濟帶發展, 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為我區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

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並向現代化目標邁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到2022年, 銀川都市圈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 產業集聚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和產業集聚區, 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 公共服務水準穩步提升, 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人口和產業進一步集聚, 銀川都市圈集聚全區8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58%以上的人口, 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7%以上, 對全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到2030年, 銀川都市圈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成, 現代化經濟體系初步形成, 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實現,

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明顯縮小, 將銀川都市圈建成綠色都市圈、創新都市圈、智慧都市圈、宜居都市圈, 成為西部地區具有一定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按照適度超前、佈局合理、結構優化、一體高效的原則, 統籌以交通為重點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體系、保障有力的水利設施體系、高速泛在的通信基礎設施網路, 增強銀川都市圈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

1.構建快速連接的內外交通通道

打通連接周邊融入全國的對外通道。

以高速鐵路、空中快線、高速公路為重點, 建設高速暢通的對外交通通道。

高速鐵路:加快建設銀西高鐵、中蘭高鐵、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 開工建設包銀高鐵, 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太中銀鐵路定邊至銀川段擴能改造工程, 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高鐵通道, 全面融入國家高速鐵路網, 實現銀川都市圈至西安、蘭州、北京、太原等城市2—5小時的快速連接。

空中快線:開工建設銀川河東機場國際航站樓, 適時啟動機場四期擴建工程, 增強銀川至北京、西安空中快線, 開通上海、廣州等空中快線, 加密杭州、成都、烏魯木齊等40個重要城市航線航班, 直飛比例達到90%以上, 拓展銀川至東南亞及經停迪拜、杜哈、伊斯坦布爾等通往中東、歐洲等國際航線航班。

高速公路:加快京藏高速改擴建, 開工建設銀百、銀昆、烏瑪高速寧夏境內剩餘路段,

打通銀川都市圈連接內蒙、甘肅的出境斷頭路。

建設一體高效無縫銜接的內部交通網。

以銀川為中心, 推進軌道交通、快速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加強高速鐵路、城際軌道、公共交通等各類交通方式無縫化銜接, 實現零距離換乘。

城際公交:穩步推進銀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利用銀西、包銀高鐵富餘能力開行城際鐵路, 建立以軌道交通為主的一體化城際公交體系, 建設都市圈公共交通一卡通應用系統, 實現都市圈公交同城化, 形成銀川至石嘴山、吳忠、寧東半小時經濟圈。

快速通道:重點建設石嘴山——銀川(正源街)——青銅峽快速通道永寧至青銅峽段, 貫通銀川至青銅峽快速通道, 開工建設艾依河至沙湖旅遊快速通道, 貫通銀川至石嘴山快速通道,開工建設銀川市東線公路,緩解G109銀川段通行壓力。建設寧東與周邊城市、園區快速通道,增強寧東基地對外通行能力。加快國省道建設改造,提升幹線公路通行能力。

綜合樞紐:建設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銀川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銀川大團結廣場綜合客運樞紐,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升銀川市綜合交通核心樞紐地位。建設石嘴山市城鄉公共交通總站、吳忠城東客運站、寧東公共交通樞紐站等區域樞紐,增強銀川都市圈多種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和便捷換乘。

2.構建一體化的水利基礎設施

統籌建設水資源保障體系。

保護和利用好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加快實施青銅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推進銀川市、石嘴山市河東揚水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配套完善灌區機井設施,建設灌區調蓄水庫工程,全面提升灌溉用水保障能力;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礦井水綜合利用工程,逐步完善城市中水管網設施,科學利用非常規水資源;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啟動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重點城市水源替代工程,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共築都市圈防洪減災體系。

實施賀蘭山東麓防洪綜合治理,完善洩洪溝道和蓄滯洪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銀川市城市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石嘴山市達到50年一遇;全面提升都市圈段黃河防洪標準,建成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實施銀川、石嘴山、吳忠城市河段綜合治理,重點城市段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推進寧東等重點產業園區防洪工程,增強工業園區防洪防澇水準。共建都市圈雨情、汛情監測預報和發佈系統,建立統一的山洪地質災害資訊管理和預警系統,健全河道防洪合作機制,提高銀川都市圈防洪減災應急水準。

3.共建高效泛在的資訊基礎設施網路

完善銀川都市圈一體化資訊網路佈局,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網路完善工程和寬頻鄉村工程,實現縣鄉村寬頻網路全覆蓋,縮小城鄉間資訊基礎設施發展差距。加快光纖寬頻網路建設,建成全光網都市圈。

完善4G網路,推動5G網路試點建設及試商用,推進無線局域網在銀川都市圈城區和重點線路全覆蓋。深度推進 “三網融合”,促進業務融合和資源分享。推動城域傳輸網路和國際通訊專用通道建設,擴容出省寬頻,提升銀川都市圈對外骨幹網路傳輸能力。推進銀川都市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統一建設標準,實現資料埠開放互通,建設一站彙集的智慧服務平臺,推進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社區、智慧旅遊等便利化服務。推進銀川都市圈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提升網路安全保障水準。

(二)推進產業發展集群集聚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沿黃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為載體,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產業創新,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產業集聚水準和發展品質效益,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推動工業做大做強

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發揮銀川都市圈產業基礎和集聚優勢,重點打造五大優勢產業集群。堅持高端化、精細化發展方向,依託神華寧煤、中石化、寶豐等龍頭企業,適度擴大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重點加大煤制油系列產品研發和烯烴下游高端產業鏈延伸,打造千億元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堅持特色化、精品化、系列化發展方向,依託恒天、如意、越華、恒意、恒豐等紡織龍頭企業,加強企業間的配套協作,重點發展棉紡、羊絨紡織、亞麻紡織、化纖紡織等產業,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紡織服裝產業轉移,鼓勵服裝時尚品牌設計發佈展示、個性化定制,打通區域高端現代紡織的全產業鏈條,打造千億元的現代紡織產業集群。

堅持高端化、智慧化發展方向,加快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依託吳忠儀錶、共用鑄鋼、龍能科技等製造業龍頭企業,提高儀器儀錶、數控機床、智慧鑄造、高端軸承、礦山機械、新能源裝備等設計、製造和集成能力,引進國內外新能源汽車製造龍頭企業,建設區域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製造及相關配套產業,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瞄準全球和國家科技創新新趨勢,依託中色東方、隆基矽業、杉杉鋰電池、銀和半導體等企業,積極引進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重點發展金屬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光伏材料、鋰電池材料、半導體材料、石墨烯等產業鏈群,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堅持品牌化、創新化、融合化發展方向,以高端酒莊酒為引領,引進龍頭企業,培育發展“葡萄酒+”文化旅遊、健康養生、電商平臺等新業態,延伸發展葡萄酒配套產業,打響“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區域品牌,推進寧夏產區品牌和葡萄酒品質雙升級,打造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酒產業集群。

推動形成產業集聚區。

加快銀川都市圈各類產業園區的優化整合,培育集群式的大園區、大基地,形成以國家級開發區為核心、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為支撐的五個產業集聚區。推進寧東基地與濱河新區、銀川綜合保稅區、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空港物流園的功能互補和產業協作,建設蘇州工業園銀川飛地園區,共同申報國家級新區,形成以寧東為核心的寧東——濱河新區產業集聚區。加強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寧望遠工業園區、賀蘭德勝工業園區的產業分工協作,建設中關村創新創業園、北京經濟開發區銀川飛地園區,形成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望遠——銀川——德勝產業集聚區。推進石嘴山生態經濟開發區與寧夏精細化工園區整合,加強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經濟開發區的產業配套,形成以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的大武口——惠農——平羅產業集聚區。推進青銅峽嘉寶工業園與新材料基地整合,金積工業園與利通區紡織產業園、裝備工業園整合,加強金積工業園與嘉寶工業園協同配套,形成以吳忠金積工業園為核心的利通——青銅峽產業集聚區。連通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莊基礎設施,推進酒莊聯合發展,形成賀蘭山東麓產業集聚區。到2022年,力爭形成1個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千億元產業園區、2—3個500億元的優勢產業園區、4—6個百億元的特色產業園區。

明確產業發展定位。

立足銀川都市圈現有優勢產業、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和產業鏈配套,構建佈局合理、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發展格局,增強都市圈核心競爭力。銀川市突出創新、科技和人才等資源集聚優勢,重點發展智慧製造、現代紡織、大資料應用、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等產業,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業態,促進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發展。石嘴山市突出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重點發展電石化工、礦山機械、新材料等產業,推進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吳忠市突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寧東基地立足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重點做大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延伸發展煤化工下游高端產品,推進現代煤化工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

2.加快服務業提檔升級

打造寧夏全域旅遊核心區。

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構建以銀川為核心,以賀蘭山東麓、黃河金岸、古城歷史文化旅遊產業帶為支撐的“一核三帶”總體格局。依託寧夏旅遊投資集團或大型旅遊投資企業,整合旅遊資源,開發文化旅遊產品,改造提升沙湖、星海湖、靈州古城旅遊區,推進青銅峽黃河大峽谷、賀蘭山岩畫、西夏陵、北武當、鹽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創建5A級景區,優化賀蘭山、艾依河、黃河金岸、長城草原4條精品旅遊線路。打造銀川鳳凰裡歷史文化街、閱海商務區風情街、古靈州文化旅遊美食街、石嘴山煤城記憶特色街區、吳忠美食街等特色旅遊休閒街區。加快推進自駕車房車營地、旅遊風景道、旅遊驛站等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建設,開發低空飛行、水上項目、航模比賽、馬拉松、沙漠運動、汽摩拉力賽、電子競技等旅遊產品和新業態。完善旅遊集散中心、停車場、公共廁所、住宿餐飲等服務設施,增強城市旅遊配套功能。加強“一帶一路”旅遊合作,開展旅遊聯合推廣,爭取境外遊客72小時落地簽、購物離境退稅等政策,逐步在機場、大型旅遊綜合體等設立一批免稅店,拓展國內外旅遊市場。

打造區域物流中心。

依託銀川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和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重點推進銀川河東國際機場航空、銀川公鐵、寧東基地煤炭化工等物流集聚區和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積極申報銀川國家鐵路一類口岸(臨時對外開放鐵路場站),打造以銀川都市圈為核心、與中衛迎水橋物流樞紐協同聯動的物流圈。引進大型快遞物流企業設立分撥中心,加快發展電商物流、航空物流、鐵路物流、冷鏈物流和協力廠商物流,提升多式聯運、中轉集散、倉儲分撥功能。推進銀川——德黑蘭國際貨運班列運行常態化、品牌化,增強對通道沿線貨源的雙向集聚能力。推動建設包蘭鐵路平汝支線與吉(吉蘭泰)烏(烏海)鐵路連接線、包蘭鐵路惠農至東烏鐵路連接線,打通與烏力吉、策克口岸及鄂爾多斯煤炭基地的連接,積極推進與內蒙古共建烏力吉口岸。

打造現代金融集聚區。

依託銀川閱海灣金融集聚區,建設服務都市圈、輻射周邊、對接“一帶一路”重要的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引進全國性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託、基金、擔保等各類金融機構來寧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支機搆以及後援服務中心,組建地方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等法人金融機構。共建大型投融資平臺,設立銀川都市圈產業投資基金,積極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做強做優擔保龍頭企業,提升擔保和再擔保能力。推進寧夏銀行、黃河農村商業銀行掛牌上市,壯大地方金融企業。完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和金融安全立體防護網。

打造西部資訊服務業基地。

依託銀川iBi育成中心、濱河新區智慧產業園、西北地理資訊產業園、吳忠城市資料運營中心、寧東創享智造科技孵化園建設,大力推進大資料在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社會信用等方面的應用。建設“雲惠寧夏”資訊應用工程、銀川城市資料資訊共用平臺、“智慧銀川”大資料中心、寧東能源化工物聯網交易中心等,推動雲計算、大資料、軟體發展、服務外包、數位創意、電子競技、地理資訊應用等資訊服務產業化,與中衛雲基地形成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將銀川都市圈打造成為西部資訊服務業基地。

3.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依託銀川都市圈引黃灌溉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以特色、高質、高端、高效為引領,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並引導都市圈內農業企業強強聯合,共同建設富硒大米、黃金奶源、釀酒葡萄、供港蔬菜、生態水產、花卉種植、制種等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示範區,鼓勵在城市郊區發展工廠化、立體化高科技農業,推動都市圈現代農業特色發展。建立健全農產品品質安全監測監管和品質追溯體系,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建立共同行銷機制,打造聯合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創建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都市圈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休閒觀光、體驗採摘、會展農業、景觀農業等新業態。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發展智慧農業和電子商務,完善城鄉綜合性資訊化服務網路,加快推廣農業物聯網應用,增強銀川都市圈現代農業示範帶動作用。

(三)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把都市圈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實施一體化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在全區率先建成生態文明先行區,全力打造看得見賀蘭山、望得見黃河水、記得住塞上江南的銀川都市圈。

1.共築區域生態系統

保護好黃河母親河。

落實河長制主體責任,劃定黃河水域岸線功能區,嚴控黃河沿岸、湖泊濕地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和生產活動,實行跨區域河流段面交接制。建設一批重點入黃排水溝、人工濕地等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河岸整治綠化,實施吳忠——銀川——惠農濱河水系水環境治理,推進水系聯通,使黃河水體保持在Ⅲ類水質以上。

築牢賀蘭山綠色生態屏障。

加強賀蘭山天然林保護,建設自然保護區遠端監控系統、野生動植物保護設施和科研監測設施,完善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生物多樣性監測預警體系,協同推進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綜合整治,全面清理整治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工礦企業,推進採煤沉陷區、采砂區、破損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恢復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

共建都市圈綠色生態廊道。

依託交通幹線和河流水系,共同建設縱貫三市、東中西佈局、林田水相依的三條百公里高標準綠色生態廊道。以東部黃河濱河大道為軸線,實施道路兩側綠化工程,建設濱河公園、城市郊野公園、黃河農耕文化園等,推進銀川濱河新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三市濱河濕地等綠化美化,構建“黃金河岸”生態廊道;以中部艾依河為軸線,建成沙湖至星海湖水系連通和永寧、青銅峽市西部水系連通工程,實施水系、道路兩側和星海湖、沙湖、翰泉海、閱海等湖泊濕地景觀綠化,構建多彩休閒生態廊道;以110國道為軸線,加快賀蘭山東麓整體綠化,建設賀蘭山東麓葡萄長廊防護林工程,實施國道兩側和沿線產業園區綠化美化,構建賀蘭山東麓文化旅遊生態廊道。

2.強化環境聯防聯治

強化水污染防治共治。

實施入黃幹、支流及主要排水溝水環境治理,取締直接入河流、湖泊、排水溝等工業企業直排口,實施艾依河、沙湖、星海湖等水環境綜合治理。清理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污口,實施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全面建成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推進涉水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

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共治。

加快推進靈武至銀川“東熱西送”,實施城市周邊燃煤電廠供熱改造,大力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區燃煤供熱鍋爐。全面加強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加快淘汰20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加大生物醫藥企業異味治理等。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健全區域聯合執法監管平臺,加快推進老舊汽車淘汰。發展綠色交通,宣導綠色低碳出行。

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共治。

建設土壤環境品質監控網路,集中力量治理耕地污染和重污染工礦企業、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地污染,嚴格建設用地准入管理,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負面清單,開展污染土地治理與修復。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處置工程,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到2022年,銀川都市圈湖泊濕地水體達到Ⅳ類水質,優良天數達到300天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以上。

(四)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以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為核心,統籌銀川都市圈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優質資源合理佈局、均衡配置,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和群眾滿意度,保障群眾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共用

實施優質基礎教育“擴面提升”工程,科學規劃、均衡佈局中小學校,加強銀川市與石嘴山市、吳忠市中小學互動扶持,在體制機制創新、課程教學改革、教育評價等方面開展合作,推動教師互聘互訪、教育資訊互聯互通,建立優質學校發展聯盟。引進北師大及北京市等國內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實施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推進“11+N”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建設,完善實訓基地共建共用機制,組建一批職業教育發展聯盟。實施高等教育綜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組建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和應用型高校建設聯盟,打造一批自治區重點和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群,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推動醫療衛生協作聯動

深入推進健康寧夏建設,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啟動實施自治區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支援社會辦醫療機構成規模、上水準發展。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中醫醫院三大醫療集團為龍頭,建設銀川都市圈醫聯體和城市醫共體,共建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消毒供應中心等,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共建共用。依託三甲醫院重點專科,組建特色專科聯盟,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加強遠端醫療系統建設,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3.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建寧夏美術館,改建市、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提升鄉村文化站和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實施“書香寧夏”工程、公共數位文化工程,加快推進數位圖書館、文化館建設,組建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聯盟,統籌建設社區閱讀中心並配置公共數位閱讀終端,促進公共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實施賀蘭山岩畫、水洞溝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專案。推進公共文化設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推進吳忠市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鞏固提升銀川市、石嘴山市示範區建設成果,促進都市圈公共文化資源交流共用。

4、推動社會保障服務一體高效

建設銀川都市圈公共就業資訊服務平臺和市級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合作組織和青年創業聯盟等服務機構,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提供就業創業資訊和職業技能培訓服務。聯合建立銀川都市圈青年創業扶持基金,扶持大學生創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銀川都市圈人才共用智庫,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資源分享和有效配置。推進“互聯網+人社”行動計畫,建設“社保雲”資訊惠民工程,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改善老年大學辦學條件,新建寧夏老年大學。支援民辦養老機構建設,擴大養老資源供給。

(五)推進都市圈城市協同發展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強化銀川市核心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提升石嘴山市、吳忠市地區中心城市功能為重點,以建設縣城和重點小城鎮為支撐,以推進寧東基地產城融合為補充,構建都市圈“一核、兩翼、多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1.明確都市圈城市定位

銀川市作為銀川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集聚高端人才、現代金融、先進技術等核心要素,打造區域性金融商貿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強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承載力和競爭力,增強對銀川都市圈的核心引領帶動作用。注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傳承,塑造“絲路明珠、魅力銀川”城市形象,把銀川建設成為西北地方重要的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節點城市、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石嘴山市要合理控制城市建設規模,提升城市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和迴圈化改造,建設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推進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把石 嘴山建設成為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旅遊休閒城市,打造銀川都市圈靚麗北翼。

吳忠市要完善城市綜合配套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推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把吳忠建設成為沿黃城市帶上獨具特色的濱河城市和健康休閒城市,打造銀川都市圈靚麗南翼。

甯東基地要進一步加強與銀川、石嘴山、吳忠的產業分工協作,加快推進產城融合,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實現城市、產業、人居協同發展,將其打造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現代能源化工基地。

2.推進小城市聯動發展

以沿黃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重點,以產城融合發展為抓手,統籌配置生產要素,推動市縣一體化聯動發展。發揮銀川主城區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與賀蘭、永甯、靈武的統籌規劃和功能配套,有效分擔主城區城市功能,協同推進同城化發展。加快青銅峽市和吳忠利通區雙城一體相向發展,實現功能有機結合、空間有效對接。加快大武口——平羅——沙湖片區、惠農——紅果子片區和惠農陸港、國際物流園“雙城雙港”城市化建設。按照產城融合的要求,統籌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商貿園區、居民社區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重點建設一批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產業重鎮、商貿強鎮和旅遊名鎮,完善供熱、供電、供氣、給排水、汙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城鎮建設品質和檔次,增強特色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準。

3.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銀川都市圈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設美麗鄉村。實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為基本條件的戶口遷移政策,促進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建立統籌城鄉的勞動就業和職業培訓制度,加強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工程,擴大城鎮住房保障覆蓋面。保障農民和流動人口子女接受良好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及培訓的權利。完善城鄉對口支援機制,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補農新機制。

(六)探索建立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遵循城市發展規律,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要素市場自由流動、產業發展協同聯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為重點,探索建立銀川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1.建立要素市場聯動機制

推動銀川都市圈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平交換,構建較為完善的要素市場體系,激發都市圈發展活力。建設銀川都市圈產權交易共同市場,推動建立農村綜合產權、林權、金融資產等權益類交易市場,加快推進碳排放權、節能量等要素交易平臺建設,促進各類要素交易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創新用地模式,探索實行彈性出讓年限以及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土地供應方式。探索建立跨行政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機制,搭建銀川都市圈公共水權交易資訊平臺,開展跨行業、跨區域水權交易,構建都市圈多水聯用、互補互濟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建立一體化金融資訊網路和服務平臺,實現存取款等金融服務同城化,開展區域內金融監管部門合作交流,加強跨區域征信、票據市場一體化等方面合作。建立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集職業指導、創業服務、政策諮詢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才服務大廳和“人才雲”,構建銀川都市圈線上線下統一的人才綜合服務平臺。

2.建立產業協同發展機制

構建聯合招商、異地開發、利稅共用的產業合作發展機制。制定招商引資五年行動計畫、產業招商地圖,實行統一招商、分園佈局,減少同質化競爭。制定都市圈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和限制目錄,引導低端產業逐步退出。探索建立企業、專案轉移利益協調補償機制和跨地區投資、財稅等利益分享機制,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增強產業集聚功能。探索建立企業信用資訊互通共用機制,支援資本市場誠信資料庫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協同保護,探索組建聯合產權交易機構。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創新和共用的平臺,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3.建立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

推動跨區域環境統一監測、統一標準,建立環境污染預警機制,加快構建水污染聯防聯控物聯網,健全銀川都市圈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實行環保“黑名單”,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建立跨區域環境污染應急聯動機制,健全應急指揮協調組織體系,完善銀川都市圈環境輿情應急預案,打造突發環境事件“快報快處”通道,共同應對區域突發性生態環境問題。建立跨市縣環境聯合監察、交叉執法、環評會商制度,開展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執法,合力打擊環境污染違法案件。

4.建立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機制

推進銀川都市圈優質教育資源分享,支持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聯合辦學,推動學分互認、師資互聘,共建重點學科、專業、實訓基地、學生創客中心和實驗室,開展重大課題聯合攻關、技術聯合開發。建立高等教育協同創新體系,鼓勵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建設師資培訓平臺,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建立銀川都市圈醫療資源分享機制,推動都市圈內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診療資訊暢通流轉,醫生在都市圈內多點執業,組建醫療衛生專家庫,建立不定期專家會商制度,全面實施區域就醫異地結算。建立互聯互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決策指揮平臺和資訊監測系統,強化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建立緊急救援聯動共用機制。統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建立和完善銀川都市圈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機制,實現自由轉移、無縫對接。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保障

自治區銀川都市圈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與自治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整合,具體負責銀川都市圈建設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年度建設計畫,協同自治區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推進重大項目。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政府和甯東管委會作為銀川都市圈建設的責任主體,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細化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區相關部門和相關市縣對照方案提出的任務清單,做好與年度計畫的銜接,制定實施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方案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政策措施保障

加大銀川都市圈的投入力度,2018年由自治區財政注入10億元引導資金,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和甯東管委會共同注資,吸引金融機構、大型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先期發起設立總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銀川都市圈建設投資基金,實行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滾動式發展,重點投向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自治區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援銀川都市圈項目建設;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和甯東管委會年度財政預算要與方案實施緊密銜接,為銀川都市圈建設積極籌措資金。建立銀川都市圈統一的用地市場,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建設項目,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用地集約度高的工業項目,執行自治區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價。實行銀川都市圈稅收征管互認,推進辦稅事項跨區域同城通辦,搭建國稅、地稅資訊共用平臺,統一同類企業的稅負水準。強化人才政策支撐,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建設人才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援歐美同學會、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等社會組織為都市圈建設提供個性化、特色化人力資本服務,探索在國內發達地區、海外人才集聚區建立銀川都市圈飛地人才育成平臺。建立銀川都市圈內常態化的幹部交流掛職、互派機制,有組織、有計劃、分批次選送幹部赴發達省區都市圈掛職學習。

(三)工作機制保障

建立銀川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銀川都市圈建設的重大事項,協同推進重大專案建設和重大改革事項。自治區相關部門要圍繞銀川都市圈建設的主要任務,建立部門與三市一基地的工作協調機制,牽頭推進交通、產業、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重大任務和重大政策的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督查室要建立考核評價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分階段開展銀川都市圈建設的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並將考核結果納入年度效能目標管理考核。

貫通銀川至石嘴山快速通道,開工建設銀川市東線公路,緩解G109銀川段通行壓力。建設寧東與周邊城市、園區快速通道,增強寧東基地對外通行能力。加快國省道建設改造,提升幹線公路通行能力。

綜合樞紐:建設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銀川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銀川大團結廣場綜合客運樞紐,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升銀川市綜合交通核心樞紐地位。建設石嘴山市城鄉公共交通總站、吳忠城東客運站、寧東公共交通樞紐站等區域樞紐,增強銀川都市圈多種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和便捷換乘。

2.構建一體化的水利基礎設施

統籌建設水資源保障體系。

保護和利用好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加快實施青銅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推進銀川市、石嘴山市河東揚水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配套完善灌區機井設施,建設灌區調蓄水庫工程,全面提升灌溉用水保障能力;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礦井水綜合利用工程,逐步完善城市中水管網設施,科學利用非常規水資源;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啟動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重點城市水源替代工程,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共築都市圈防洪減災體系。

實施賀蘭山東麓防洪綜合治理,完善洩洪溝道和蓄滯洪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銀川市城市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石嘴山市達到50年一遇;全面提升都市圈段黃河防洪標準,建成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實施銀川、石嘴山、吳忠城市河段綜合治理,重點城市段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推進寧東等重點產業園區防洪工程,增強工業園區防洪防澇水準。共建都市圈雨情、汛情監測預報和發佈系統,建立統一的山洪地質災害資訊管理和預警系統,健全河道防洪合作機制,提高銀川都市圈防洪減災應急水準。

3.共建高效泛在的資訊基礎設施網路

完善銀川都市圈一體化資訊網路佈局,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網路完善工程和寬頻鄉村工程,實現縣鄉村寬頻網路全覆蓋,縮小城鄉間資訊基礎設施發展差距。加快光纖寬頻網路建設,建成全光網都市圈。

完善4G網路,推動5G網路試點建設及試商用,推進無線局域網在銀川都市圈城區和重點線路全覆蓋。深度推進 “三網融合”,促進業務融合和資源分享。推動城域傳輸網路和國際通訊專用通道建設,擴容出省寬頻,提升銀川都市圈對外骨幹網路傳輸能力。推進銀川都市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統一建設標準,實現資料埠開放互通,建設一站彙集的智慧服務平臺,推進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社區、智慧旅遊等便利化服務。推進銀川都市圈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提升網路安全保障水準。

(二)推進產業發展集群集聚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沿黃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為載體,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產業創新,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產業集聚水準和發展品質效益,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推動工業做大做強

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發揮銀川都市圈產業基礎和集聚優勢,重點打造五大優勢產業集群。堅持高端化、精細化發展方向,依託神華寧煤、中石化、寶豐等龍頭企業,適度擴大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重點加大煤制油系列產品研發和烯烴下游高端產業鏈延伸,打造千億元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堅持特色化、精品化、系列化發展方向,依託恒天、如意、越華、恒意、恒豐等紡織龍頭企業,加強企業間的配套協作,重點發展棉紡、羊絨紡織、亞麻紡織、化纖紡織等產業,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紡織服裝產業轉移,鼓勵服裝時尚品牌設計發佈展示、個性化定制,打通區域高端現代紡織的全產業鏈條,打造千億元的現代紡織產業集群。

堅持高端化、智慧化發展方向,加快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依託吳忠儀錶、共用鑄鋼、龍能科技等製造業龍頭企業,提高儀器儀錶、數控機床、智慧鑄造、高端軸承、礦山機械、新能源裝備等設計、製造和集成能力,引進國內外新能源汽車製造龍頭企業,建設區域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製造及相關配套產業,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瞄準全球和國家科技創新新趨勢,依託中色東方、隆基矽業、杉杉鋰電池、銀和半導體等企業,積極引進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重點發展金屬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光伏材料、鋰電池材料、半導體材料、石墨烯等產業鏈群,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堅持品牌化、創新化、融合化發展方向,以高端酒莊酒為引領,引進龍頭企業,培育發展“葡萄酒+”文化旅遊、健康養生、電商平臺等新業態,延伸發展葡萄酒配套產業,打響“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區域品牌,推進寧夏產區品牌和葡萄酒品質雙升級,打造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酒產業集群。

推動形成產業集聚區。

加快銀川都市圈各類產業園區的優化整合,培育集群式的大園區、大基地,形成以國家級開發區為核心、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為支撐的五個產業集聚區。推進寧東基地與濱河新區、銀川綜合保稅區、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空港物流園的功能互補和產業協作,建設蘇州工業園銀川飛地園區,共同申報國家級新區,形成以寧東為核心的寧東——濱河新區產業集聚區。加強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寧望遠工業園區、賀蘭德勝工業園區的產業分工協作,建設中關村創新創業園、北京經濟開發區銀川飛地園區,形成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望遠——銀川——德勝產業集聚區。推進石嘴山生態經濟開發區與寧夏精細化工園區整合,加強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經濟開發區的產業配套,形成以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的大武口——惠農——平羅產業集聚區。推進青銅峽嘉寶工業園與新材料基地整合,金積工業園與利通區紡織產業園、裝備工業園整合,加強金積工業園與嘉寶工業園協同配套,形成以吳忠金積工業園為核心的利通——青銅峽產業集聚區。連通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莊基礎設施,推進酒莊聯合發展,形成賀蘭山東麓產業集聚區。到2022年,力爭形成1個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千億元產業園區、2—3個500億元的優勢產業園區、4—6個百億元的特色產業園區。

明確產業發展定位。

立足銀川都市圈現有優勢產業、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和產業鏈配套,構建佈局合理、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發展格局,增強都市圈核心競爭力。銀川市突出創新、科技和人才等資源集聚優勢,重點發展智慧製造、現代紡織、大資料應用、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等產業,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業態,促進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發展。石嘴山市突出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重點發展電石化工、礦山機械、新材料等產業,推進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吳忠市突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寧東基地立足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重點做大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延伸發展煤化工下游高端產品,推進現代煤化工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

2.加快服務業提檔升級

打造寧夏全域旅遊核心區。

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構建以銀川為核心,以賀蘭山東麓、黃河金岸、古城歷史文化旅遊產業帶為支撐的“一核三帶”總體格局。依託寧夏旅遊投資集團或大型旅遊投資企業,整合旅遊資源,開發文化旅遊產品,改造提升沙湖、星海湖、靈州古城旅遊區,推進青銅峽黃河大峽谷、賀蘭山岩畫、西夏陵、北武當、鹽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創建5A級景區,優化賀蘭山、艾依河、黃河金岸、長城草原4條精品旅遊線路。打造銀川鳳凰裡歷史文化街、閱海商務區風情街、古靈州文化旅遊美食街、石嘴山煤城記憶特色街區、吳忠美食街等特色旅遊休閒街區。加快推進自駕車房車營地、旅遊風景道、旅遊驛站等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建設,開發低空飛行、水上項目、航模比賽、馬拉松、沙漠運動、汽摩拉力賽、電子競技等旅遊產品和新業態。完善旅遊集散中心、停車場、公共廁所、住宿餐飲等服務設施,增強城市旅遊配套功能。加強“一帶一路”旅遊合作,開展旅遊聯合推廣,爭取境外遊客72小時落地簽、購物離境退稅等政策,逐步在機場、大型旅遊綜合體等設立一批免稅店,拓展國內外旅遊市場。

打造區域物流中心。

依託銀川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和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重點推進銀川河東國際機場航空、銀川公鐵、寧東基地煤炭化工等物流集聚區和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積極申報銀川國家鐵路一類口岸(臨時對外開放鐵路場站),打造以銀川都市圈為核心、與中衛迎水橋物流樞紐協同聯動的物流圈。引進大型快遞物流企業設立分撥中心,加快發展電商物流、航空物流、鐵路物流、冷鏈物流和協力廠商物流,提升多式聯運、中轉集散、倉儲分撥功能。推進銀川——德黑蘭國際貨運班列運行常態化、品牌化,增強對通道沿線貨源的雙向集聚能力。推動建設包蘭鐵路平汝支線與吉(吉蘭泰)烏(烏海)鐵路連接線、包蘭鐵路惠農至東烏鐵路連接線,打通與烏力吉、策克口岸及鄂爾多斯煤炭基地的連接,積極推進與內蒙古共建烏力吉口岸。

打造現代金融集聚區。

依託銀川閱海灣金融集聚區,建設服務都市圈、輻射周邊、對接“一帶一路”重要的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引進全國性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託、基金、擔保等各類金融機構來寧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支機搆以及後援服務中心,組建地方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等法人金融機構。共建大型投融資平臺,設立銀川都市圈產業投資基金,積極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做強做優擔保龍頭企業,提升擔保和再擔保能力。推進寧夏銀行、黃河農村商業銀行掛牌上市,壯大地方金融企業。完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和金融安全立體防護網。

打造西部資訊服務業基地。

依託銀川iBi育成中心、濱河新區智慧產業園、西北地理資訊產業園、吳忠城市資料運營中心、寧東創享智造科技孵化園建設,大力推進大資料在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社會信用等方面的應用。建設“雲惠寧夏”資訊應用工程、銀川城市資料資訊共用平臺、“智慧銀川”大資料中心、寧東能源化工物聯網交易中心等,推動雲計算、大資料、軟體發展、服務外包、數位創意、電子競技、地理資訊應用等資訊服務產業化,與中衛雲基地形成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將銀川都市圈打造成為西部資訊服務業基地。

3.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依託銀川都市圈引黃灌溉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以特色、高質、高端、高效為引領,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並引導都市圈內農業企業強強聯合,共同建設富硒大米、黃金奶源、釀酒葡萄、供港蔬菜、生態水產、花卉種植、制種等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示範區,鼓勵在城市郊區發展工廠化、立體化高科技農業,推動都市圈現代農業特色發展。建立健全農產品品質安全監測監管和品質追溯體系,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建立共同行銷機制,打造聯合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創建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都市圈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休閒觀光、體驗採摘、會展農業、景觀農業等新業態。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發展智慧農業和電子商務,完善城鄉綜合性資訊化服務網路,加快推廣農業物聯網應用,增強銀川都市圈現代農業示範帶動作用。

(三)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把都市圈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實施一體化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在全區率先建成生態文明先行區,全力打造看得見賀蘭山、望得見黃河水、記得住塞上江南的銀川都市圈。

1.共築區域生態系統

保護好黃河母親河。

落實河長制主體責任,劃定黃河水域岸線功能區,嚴控黃河沿岸、湖泊濕地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和生產活動,實行跨區域河流段面交接制。建設一批重點入黃排水溝、人工濕地等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河岸整治綠化,實施吳忠——銀川——惠農濱河水系水環境治理,推進水系聯通,使黃河水體保持在Ⅲ類水質以上。

築牢賀蘭山綠色生態屏障。

加強賀蘭山天然林保護,建設自然保護區遠端監控系統、野生動植物保護設施和科研監測設施,完善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生物多樣性監測預警體系,協同推進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綜合整治,全面清理整治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工礦企業,推進採煤沉陷區、采砂區、破損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恢復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

共建都市圈綠色生態廊道。

依託交通幹線和河流水系,共同建設縱貫三市、東中西佈局、林田水相依的三條百公里高標準綠色生態廊道。以東部黃河濱河大道為軸線,實施道路兩側綠化工程,建設濱河公園、城市郊野公園、黃河農耕文化園等,推進銀川濱河新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三市濱河濕地等綠化美化,構建“黃金河岸”生態廊道;以中部艾依河為軸線,建成沙湖至星海湖水系連通和永寧、青銅峽市西部水系連通工程,實施水系、道路兩側和星海湖、沙湖、翰泉海、閱海等湖泊濕地景觀綠化,構建多彩休閒生態廊道;以110國道為軸線,加快賀蘭山東麓整體綠化,建設賀蘭山東麓葡萄長廊防護林工程,實施國道兩側和沿線產業園區綠化美化,構建賀蘭山東麓文化旅遊生態廊道。

2.強化環境聯防聯治

強化水污染防治共治。

實施入黃幹、支流及主要排水溝水環境治理,取締直接入河流、湖泊、排水溝等工業企業直排口,實施艾依河、沙湖、星海湖等水環境綜合治理。清理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污口,實施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全面建成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推進涉水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

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共治。

加快推進靈武至銀川“東熱西送”,實施城市周邊燃煤電廠供熱改造,大力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區燃煤供熱鍋爐。全面加強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行業的污染防治,加快淘汰20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加大生物醫藥企業異味治理等。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健全區域聯合執法監管平臺,加快推進老舊汽車淘汰。發展綠色交通,宣導綠色低碳出行。

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共治。

建設土壤環境品質監控網路,集中力量治理耕地污染和重污染工礦企業、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地污染,嚴格建設用地准入管理,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負面清單,開展污染土地治理與修復。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處置工程,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到2022年,銀川都市圈湖泊濕地水體達到Ⅳ類水質,優良天數達到300天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以上。

(四)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以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為核心,統籌銀川都市圈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優質資源合理佈局、均衡配置,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和群眾滿意度,保障群眾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共用

實施優質基礎教育“擴面提升”工程,科學規劃、均衡佈局中小學校,加強銀川市與石嘴山市、吳忠市中小學互動扶持,在體制機制創新、課程教學改革、教育評價等方面開展合作,推動教師互聘互訪、教育資訊互聯互通,建立優質學校發展聯盟。引進北師大及北京市等國內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實施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推進“11+N”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建設,完善實訓基地共建共用機制,組建一批職業教育發展聯盟。實施高等教育綜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組建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和應用型高校建設聯盟,打造一批自治區重點和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群,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推動醫療衛生協作聯動

深入推進健康寧夏建設,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啟動實施自治區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支援社會辦醫療機構成規模、上水準發展。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中醫醫院三大醫療集團為龍頭,建設銀川都市圈醫聯體和城市醫共體,共建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消毒供應中心等,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共建共用。依託三甲醫院重點專科,組建特色專科聯盟,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加強遠端醫療系統建設,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3.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建寧夏美術館,改建市、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提升鄉村文化站和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實施“書香寧夏”工程、公共數位文化工程,加快推進數位圖書館、文化館建設,組建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聯盟,統籌建設社區閱讀中心並配置公共數位閱讀終端,促進公共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實施賀蘭山岩畫、水洞溝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專案。推進公共文化設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推進吳忠市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鞏固提升銀川市、石嘴山市示範區建設成果,促進都市圈公共文化資源交流共用。

4、推動社會保障服務一體高效

建設銀川都市圈公共就業資訊服務平臺和市級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合作組織和青年創業聯盟等服務機構,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提供就業創業資訊和職業技能培訓服務。聯合建立銀川都市圈青年創業扶持基金,扶持大學生創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銀川都市圈人才共用智庫,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資源分享和有效配置。推進“互聯網+人社”行動計畫,建設“社保雲”資訊惠民工程,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改善老年大學辦學條件,新建寧夏老年大學。支援民辦養老機構建設,擴大養老資源供給。

(五)推進都市圈城市協同發展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強化銀川市核心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提升石嘴山市、吳忠市地區中心城市功能為重點,以建設縣城和重點小城鎮為支撐,以推進寧東基地產城融合為補充,構建都市圈“一核、兩翼、多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1.明確都市圈城市定位

銀川市作為銀川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集聚高端人才、現代金融、先進技術等核心要素,打造區域性金融商貿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強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承載力和競爭力,增強對銀川都市圈的核心引領帶動作用。注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傳承,塑造“絲路明珠、魅力銀川”城市形象,把銀川建設成為西北地方重要的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節點城市、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石嘴山市要合理控制城市建設規模,提升城市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和迴圈化改造,建設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推進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把石 嘴山建設成為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旅遊休閒城市,打造銀川都市圈靚麗北翼。

吳忠市要完善城市綜合配套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推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把吳忠建設成為沿黃城市帶上獨具特色的濱河城市和健康休閒城市,打造銀川都市圈靚麗南翼。

甯東基地要進一步加強與銀川、石嘴山、吳忠的產業分工協作,加快推進產城融合,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實現城市、產業、人居協同發展,將其打造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現代能源化工基地。

2.推進小城市聯動發展

以沿黃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重點,以產城融合發展為抓手,統籌配置生產要素,推動市縣一體化聯動發展。發揮銀川主城區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與賀蘭、永甯、靈武的統籌規劃和功能配套,有效分擔主城區城市功能,協同推進同城化發展。加快青銅峽市和吳忠利通區雙城一體相向發展,實現功能有機結合、空間有效對接。加快大武口——平羅——沙湖片區、惠農——紅果子片區和惠農陸港、國際物流園“雙城雙港”城市化建設。按照產城融合的要求,統籌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商貿園區、居民社區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重點建設一批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產業重鎮、商貿強鎮和旅遊名鎮,完善供熱、供電、供氣、給排水、汙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城鎮建設品質和檔次,增強特色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準。

3.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銀川都市圈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設美麗鄉村。實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為基本條件的戶口遷移政策,促進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建立統籌城鄉的勞動就業和職業培訓制度,加強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工程,擴大城鎮住房保障覆蓋面。保障農民和流動人口子女接受良好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及培訓的權利。完善城鄉對口支援機制,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補農新機制。

(六)探索建立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遵循城市發展規律,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要素市場自由流動、產業發展協同聯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為重點,探索建立銀川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1.建立要素市場聯動機制

推動銀川都市圈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平交換,構建較為完善的要素市場體系,激發都市圈發展活力。建設銀川都市圈產權交易共同市場,推動建立農村綜合產權、林權、金融資產等權益類交易市場,加快推進碳排放權、節能量等要素交易平臺建設,促進各類要素交易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創新用地模式,探索實行彈性出讓年限以及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土地供應方式。探索建立跨行政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機制,搭建銀川都市圈公共水權交易資訊平臺,開展跨行業、跨區域水權交易,構建都市圈多水聯用、互補互濟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建立一體化金融資訊網路和服務平臺,實現存取款等金融服務同城化,開展區域內金融監管部門合作交流,加強跨區域征信、票據市場一體化等方面合作。建立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集職業指導、創業服務、政策諮詢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才服務大廳和“人才雲”,構建銀川都市圈線上線下統一的人才綜合服務平臺。

2.建立產業協同發展機制

構建聯合招商、異地開發、利稅共用的產業合作發展機制。制定招商引資五年行動計畫、產業招商地圖,實行統一招商、分園佈局,減少同質化競爭。制定都市圈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和限制目錄,引導低端產業逐步退出。探索建立企業、專案轉移利益協調補償機制和跨地區投資、財稅等利益分享機制,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增強產業集聚功能。探索建立企業信用資訊互通共用機制,支援資本市場誠信資料庫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協同保護,探索組建聯合產權交易機構。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創新和共用的平臺,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3.建立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

推動跨區域環境統一監測、統一標準,建立環境污染預警機制,加快構建水污染聯防聯控物聯網,健全銀川都市圈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實行環保“黑名單”,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建立跨區域環境污染應急聯動機制,健全應急指揮協調組織體系,完善銀川都市圈環境輿情應急預案,打造突發環境事件“快報快處”通道,共同應對區域突發性生態環境問題。建立跨市縣環境聯合監察、交叉執法、環評會商制度,開展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執法,合力打擊環境污染違法案件。

4.建立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機制

推進銀川都市圈優質教育資源分享,支持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聯合辦學,推動學分互認、師資互聘,共建重點學科、專業、實訓基地、學生創客中心和實驗室,開展重大課題聯合攻關、技術聯合開發。建立高等教育協同創新體系,鼓勵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建設師資培訓平臺,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建立銀川都市圈醫療資源分享機制,推動都市圈內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診療資訊暢通流轉,醫生在都市圈內多點執業,組建醫療衛生專家庫,建立不定期專家會商制度,全面實施區域就醫異地結算。建立互聯互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決策指揮平臺和資訊監測系統,強化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建立緊急救援聯動共用機制。統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建立和完善銀川都市圈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機制,實現自由轉移、無縫對接。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保障

自治區銀川都市圈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與自治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整合,具體負責銀川都市圈建設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年度建設計畫,協同自治區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推進重大項目。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政府和甯東管委會作為銀川都市圈建設的責任主體,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細化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區相關部門和相關市縣對照方案提出的任務清單,做好與年度計畫的銜接,制定實施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方案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政策措施保障

加大銀川都市圈的投入力度,2018年由自治區財政注入10億元引導資金,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和甯東管委會共同注資,吸引金融機構、大型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先期發起設立總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銀川都市圈建設投資基金,實行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滾動式發展,重點投向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自治區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援銀川都市圈項目建設;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和甯東管委會年度財政預算要與方案實施緊密銜接,為銀川都市圈建設積極籌措資金。建立銀川都市圈統一的用地市場,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建設項目,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用地集約度高的工業項目,執行自治區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價。實行銀川都市圈稅收征管互認,推進辦稅事項跨區域同城通辦,搭建國稅、地稅資訊共用平臺,統一同類企業的稅負水準。強化人才政策支撐,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建設人才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援歐美同學會、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等社會組織為都市圈建設提供個性化、特色化人力資本服務,探索在國內發達地區、海外人才集聚區建立銀川都市圈飛地人才育成平臺。建立銀川都市圈內常態化的幹部交流掛職、互派機制,有組織、有計劃、分批次選送幹部赴發達省區都市圈掛職學習。

(三)工作機制保障

建立銀川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銀川都市圈建設的重大事項,協同推進重大專案建設和重大改革事項。自治區相關部門要圍繞銀川都市圈建設的主要任務,建立部門與三市一基地的工作協調機制,牽頭推進交通、產業、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重大任務和重大政策的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督查室要建立考核評價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分階段開展銀川都市圈建設的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並將考核結果納入年度效能目標管理考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