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其轉發《朗讀者》顯逼格,不如一言不合就自己做個朗讀者

同事常說, 別老寫你自己個兒, 說說大家的困惑, 不然沒共鳴。

其實, 我不以為然。

昔年以來, 我時常勸還能讀幾頁書的年輕人讀讀《論語》,

孔老夫子的話, 幾千年了, 不少仍然有咂摸頭。

推己及人嘛, 自己沒啥感覺, 硬去找共鳴, 生硬的很;自己遇著事了, 順心了、糟心了, 自己有感覺, 真。

真東西, 怎麼搬弄都不矯情, 我覺得那才可能有共鳴。

作為一個開始碼字的人, 只要不是純情感文的路數, 難免遇著刪稿的事, 昨兒個就糟心了。

我發現這兩年, 我有了一個新的臭毛病, 一糟心了, 一言不合就開始錄書, 效果還挺好, 治糟心。

其實跟去KTV唱歌類似, 出著氣, 由裡往外倒, 用著人家的詞兒, 表了自己的意, 自己的事兒拌和著攙和裡頭, 唱的如何, 倒不重要了。

當然了, 出聲的讀書, 還去錄, 等於嚴肅、認真。

又是好書的話, 不但解悶兒, 解氣, 還能不和糟心事兒較勁兒。

昨兒個發了五個《明朝那些事兒》,

一口氣錄得, 100多分鐘, 這口氣挺長, 因為版權的問題, 多了就不合適, 練習著用, 放幾天就刪了, 不能傷害作者的權益。

其實很多過去的作品沒什麼版權了, 作者死了五十年及以上的好作品, 那多了去了, 所以咱儘量不挑有版權的, 錄多少都行, 發哪兒都可以, 省卻不少麻煩。

一邊錄著, 就琢磨, 你瞅朱元璋這個倒楣孩子, 一路狗屎運和踩狗屎, 加上當年明月借著歷史拐彎抹角的表心意, 自己那點刪稿兒的糟心事, 也隨著雨打風吹去了。

今年《見字如面》和《朗讀者》火了, 我一直沒吭聲, 還是朋友圈諸位逼格高, 嘿, 您還別說, 要不是這兩節目, 平時我還真看不出這麼多高逼格的來。

《見字如面》, 除了許子東的話經常被剪掉,

別的都好, 不少都是老戲骨上來, 看著是享受, 真刀真槍的亮招子, 李易峰和鹿晗們不成, 拿個獎可以走路子, 靠本事打動人, 路子沒用。

《朗讀者》其實我覺得特二一節目, 火了沒壞處, 仍然不妨礙我覺得二, 一分鐘都看不下去, 我享受不來, 甚至看了幾句董卿刷屏的鋪墊話, 都覺得內容邏輯混亂。

但是那, 我用實際經驗告訴大家, 與其看《朗讀者》轉發朋友圈去曬逼格, 不如偶爾做個朗讀者, 抒抒情, 其實對身體也好。

書選的合適, 有手機就能錄, 錄了也不為方便出現, 就是加上個認真嚴肅, 有個錄的過程, 板正。

超過20分鐘的內容, 學著調動調動氣息, 就跟嗨歌似的, 疏通疏通, 挺好, 實實在在, 平生不平事, 都能甩甩。

我覺得歷史作品賊拉適合,

不一定非要情書, 非要你死我活的愛, 歷史的裡三頁紙, 比如朱元璋吧, 40個字裡爹媽兄弟死一片, 老慘了。

咱再一瞅自己那點事, 算啥?

這就相當於精神自慰了, 講道理, 排濁氣, 散情緒, 還跟跑步似的鍛煉了, 這還等於是瞧了幾頁書。

一時間幹了多少事, 平常逼自己看書跟上刑一樣, 這麼一折騰, 何止一石二鳥, 簡直是端了一窩鳥。

真做了的事就是真, 實誠, 比裝逼實惠太多。

裝逼本身其實也沒什麼, 裝逼最不好的地方在於, 無論你裝了多少次逼, 經多年以後, 還是的重複裝最早那個, 一點長進都沒有。

那就不是裝逼了, 那就成傻逼了, 自己不一定覺得, 別人看著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