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武漢會議·觀察:冬至日“田徑幫”出手,中國足球“春天”到了?

昨天是農曆冬至日。 中國足協召開“武漢會議”, 正式出臺一系列新政。 “武漢會議”由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主持, 這也被行內視為中國足協新一屆領導班子正式登臺——這個班子, 也被外界稱為:中國足協的“田徑幫”。 到底, 他們的出手真能拯救中國足球, 還是繼續帶來一地雞毛?

嚴格職業俱樂部准入標準、重視青訓梯隊建設、俱樂部中性冠名、裁判職業化——應該說, 這一系列的新政內容都符合目前國際職業足壇發展的“普世價值”, 根本目標也是為了加快提升中國足球的整體國際競爭力。

不經覺間, 2018賽季已經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第25個年頭。

直到這個時候, 中國足協才出臺類似的職業俱樂部政策指引, 顯然太遲太遲了!

武漢會議現場。

杜書記在武漢會議上洋洋灑灑, 一紙規劃直陳15點發展方向和佈局。 這份規劃, 是杜兆才入職中國足協近半年來潛心研究, 並讓前田徑管理中心得力助手蔡勇最近在各地秘密走訪後, 綜合得出來的一紙“中國足球藥方”。

對於中國職業聯賽的俱樂部來說, 這份“藥方”與自己有最直接關係的當然是“青訓新政”。 本次武漢會議出臺的一系列的新政, 有的是明年就要落地, 有的則有3年的視窗期。 對於目前國內三級職業聯賽的俱樂部來說, 對新政的適應和承受能力必然存在巨大差異。

比如, 中國足協出臺了俱樂部梯隊建設與2019年的准入掛鉤的制度,

明確規定了三級不同俱樂部的梯隊建設數量、自有產權不准“掛靠”、每年投入不少於俱樂部總體費用15%等硬性指標。 在歐洲成熟俱樂部來說, 這一套都是經過長期市場培育發展之後自然形成的, 也是職業足球長期造血所決定的。

但就中國目前的職業足球現狀來說, 除了部分豪門中超俱樂部可以輕鬆應對, 對其他大部分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俱樂部來說, 當然是一個明顯的“增負”!

即使能形式上滿足中國足協的數量要求, 但在青訓持續發展上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比如:我們目前有沒有搭建系統良性的青少年競技序列的競賽平臺?我們有沒有足夠數量的一流青訓教練和配套服務?職業俱樂部的梯隊怎樣真正銜接校園足球、社會足球、惠及基層青訓機構和教練員?本該中國足協和各地方基層足協用“舉國體制”完成的“事業”,

你如果過分讓職業俱樂部這樣的商業機構去承托, 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

更突出的一個難題是:即使青訓梯隊硬性規定數量達標, 我們裡面產出的“優質產品”是否足夠?

上賽季天津權健重金購入的張修維, 酒駕出事又被爆出改年齡, 這樣的“政策紅利者”對中國足球有何意義?

中國足協從去年開始出臺U23政策, 明年該政策擴大為:每場比賽U23球員要和外援人數相同。 從出發點上, 中國足協當然是為了解決後備人才產出和“無用武之地”的矛盾。

但本質上, 這就是用短期的“政策杠杆”去企圖快速填補過去10年中國足球青訓品質缺失的問題。

姑且不論這個U23擴大化的政策將對頂級聯賽的觀賞性造成怎樣的傷害、對U23球員市場如何造成過度溢價。 僅僅是上賽季沒有規定U23球員出場時間的這個BUG, 目前的新政也沒有修正。 上賽季諸如“U23球員出場不到10分鐘就被換下”等各種奇葩現象, 明年恐怕會有更多花樣呈現!

上賽季這種U23球員無奈被換的鏡頭會否越來越多?

去年過了U23政策紅利線的“年輕球員”怎麼辦?23歲以上的大批富餘“老將”怎麼辦?說到底, 中國足協的頂層政策設計還是缺乏科學導向, 習慣採取“一刀切”的思維!

再說裁判改革的問題。 全面推行視頻裁判、底線裁判、外籍裁判固然是好事,

但如果三板斧全部動用所涉及的成本必然是高昂的, 是否非要明年一步到位?與其一定要把大錢花到這裡, 還不如真真正正去改善下三級聯賽俱樂部的草皮情況。

中國足協的馬成全在武漢會議上點名批評蘇寧, 說人家因為演唱會檔期和中超比賽衝撞了, 結果蘇寧不得不把聯賽賽期延後。 這有辦法嗎?誰讓我們的中超的商業價值就是不如一個00後的小鮮肉歌星呢?

杜甫有詩雲:“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

中國足協在冬至日召開的“武漢會議”, 到底要讓中國足球多久才能看到春天?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