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高腔》:川北方言講述扶貧攻堅故事

一座老戲樓、一座老拱橋、一座老院子, 煥發了生機、承載了鄉愁, 反映脫貧攻堅大型多幕話劇《高腔》12月15在德陽進行了彩排演出並舉行了研討會。 話劇《高腔》以花田溝村在兩年內摘掉貧困帽子為主線, 以“牛米”兩家貧困戶的世代恩怨為貫穿全劇的主要矛盾, 講述了信仰堅定、勇於擔當的下派幹部, 與幫扶幹部一起, 帶領花田溝群眾, 克服種種困擾, 向貧困宣戰的動人故事。

話劇《高腔》改編自四川作家馬平5萬餘字的同名中篇小說, 也是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傾全院之力打造的精品劇碼。 記者瞭解到, 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編導、製片人,

曾執導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的《海燈法師》《神秘的大佛》《老皇城》等影視、話劇作品的謝洪擔任導演、編劇, 聯合編劇廖藝力, 副導演賈思等組成主創團隊, 張亢、鄧瀅、李靜、張鶴、胡酈珈、高穎等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峨眉電影製片廠實力演員在劇中擔任了主要角色。

記者在德陽彩排演出現場看到, 話劇《高腔》使用川北方言進行演繹, 其中還穿插了不少地方土語和俚語, 用鮮活的語言完成了整場演出, 幽默風趣的對白隨處可見, 讓人嗅到真實的泥土氣息。 話劇中, 川北地方特色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北薅草鑼鼓也恰如其分地融入舞臺, 成為話劇的一大看點, 使觀眾們的視覺和聽覺都得到了極大享受。

談到這部脫貧攻堅的話劇, 謝洪告訴記者:“我在排練期間, 多次提醒自己, 一定要回歸話劇本真, 要讓劇場藝術牢牢吸引觀眾, 要尊重生命、排除雜念, 不要怕土, 不要怕太傳統, 要真正接地氣, 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據悉, 作為四川省貫徹十九大精神主題文藝創演季的重要劇碼, 《高腔》劇組2018年將展開省內各市州和全國巡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