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開導身邊的抑鬱症群體?

前段時間一位年輕的韓國歌手因為抑鬱選擇燒炭自殺了, 前兩天一位中年患者因為抑鬱服了大量的氯氮平, 另一位也是抑鬱投湖後被消防隊救了起來, 幸運的是這兩位被及時送到急診後來救活了。

處於抑鬱狀態的患者本人承受著精神甚至軀體的極大痛苦, 影響生活治療, 影響患者的家庭或者職業功能, 並且抑鬱症自殺風險很高, 作為患者家屬我們一定要對抑鬱症病人進行正確的護理和開導性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 具體一名醫生或者家屬該怎樣怎樣開導抑鬱症病人, 下面我們具體來瞭解一下相關的內容。

1、抑鬱症患者常常會出現悲哀、憤怒、否定、不合理、低自尊的信念和認知障礙, 對家人的關心不理解, 會認為這些關心和愛護是充滿目的的, 因此對照顧者表現出厭煩、拒絕、不滿, 充滿敵意等。 因此我們在照顧病人時要理解和同情病人, 鼓勵陪伴病人共同度過難關。

2、以和善、真誠、支持、理解的態度, 耐心地幫助病人, 讓病人體會到自己是被別人接受的, 不是自己想的那樣沒有用。 當病人和你傾吐內心的心事時要耐心的傾聽, 不要催促病人。 有時我們可以採取沉默的方式陪伴病人, 是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3、陪伴病人和鼓勵病人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可以提供一些簡單、易完成、感興趣的活動讓病人參與,

也可以帶病人參加一些團體活動, 逐漸培養病人的興趣, 使病人能積極主動的參加並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和滿足感。 對病人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讚揚和肯定, 使其獲得自信和自尊。

4、協助病人料理家務及個人衛生。 由於病人生活懶散、被動、缺乏興趣和低自尊, 常對自己的衛生及生活漠不關心。 此時, 家人應耐心地引導、督促、鼓勵和協助病人飲食, 洗澡, 剪指(趾)甲, 理髮, 刮鬍鬚, 更換衣物等。 當然, 這些應根據病人的情況, 盡可能鼓勵病人自己完成, 以免助長病人的依賴性和強化病人的無能感。

5、抑鬱症病人常因焦慮、煩躁、心境不快而產生睡眠障礙。 家人在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時, 儘量不讓病人白天臥床休息,

要鼓勵病人多做戶外活動。 對入睡困難或早醒者, 可按醫囑給予幫助睡眠的口服藥物。 另外, 要給病人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睡眠環境, 以促進病人入眠。

6、在一定條件下, 言語刺激對心理、生理活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正確地使用“言語”工具, 對解除抑鬱症患者的思想顧慮, 提高疾病痊癒的信心有很大幫助。

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 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對治療和預後都存在一定的顧慮。 因此, 在肯定、贊許患者求醫行為的同時, 應注意對其講解抑鬱症的知識, 分析病因病機和發病情況, 使其瞭解到這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常見病, 而且經積極治療很大部分患者預後都很好,

從而使患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 正確面對自己, 積極配合治療, 促進抑鬱症的早日康復。

7、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 使其把思想焦點從疾病轉移到其他地方。 儘量改變周圍環境, 阻斷患者和不良刺激因素的接觸;改變患者內心憂慮、關注的指向性, 使其從某種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 轉移到另外的人或物上等等, 被稱之為“移情”。

通過學習、交談等活動, 消除抑鬱症患者的內心雜念, 改變其偏執的認識與不良情緒, 或改變其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法等, 被稱之為“易性”。 移情易性的具體方法較多, 可根據抑鬱症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性格和不同的環境條件, 採取不同措施, 通過靈活運用, 可以有效促使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

溫馨提示:生活中, 抑鬱症患者要及時的接受醫院的治療, 同時患者家屬也要做好相應的護理保健工作, 希望作為抑鬱症患者家屬的您能多瞭解心理治療方面的知識, 使患者能儘快恢復。

【參考文獻:《名醫會診抑鬱症》《特診特治抑鬱症》】

作者:馬帥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 住院醫審稿人:郭樹彬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導

中國科協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傳播專家團團長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 醫學媒體聯盟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科普分會會長

北京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會長

本期編輯:老馬識途

注: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中華醫學科普聯盟”獨家用稿,

轉載前請先與我們取得聯繫,

歡迎您給中華醫學科普平臺投稿:

zgyxkp@163.com

並轉發我們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繫。

本期編輯:老馬識途

注: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中華醫學科普聯盟”獨家用稿,

轉載前請先與我們取得聯繫,

歡迎您給中華醫學科普平臺投稿:

zgyxkp@163.com

並轉發我們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