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小米的賭約,董明珠輸了?我們都在這個基本常識上犯大錯!

2013年, 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典禮上, 雷軍與董明珠許下“世紀之賭”。 雷軍表示如果五年內小米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 願董明珠賠給自己1元。 董明珠則聲稱如果被擊敗, 願意賠上10億元。 如今4年過去了, 小米營收過千億已逼近格力。 2018馬上到來, 喜歡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對2018的期待之一, 就是那個天大的賭局的揭曉。

一句玩笑式的賭局, 卻把兩位大佬和兩家公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日前, 面對外界再次提及的賭約問題, 董明珠回應稱:“我相信我能贏。 ”她透露, 格力電器目前除了進入汽車、智慧製造等領域, 其還通過機器人進入了食品、醫療等行業。


在董明珠的規劃中, 格力電器是要從世界最大的專業化空調企業, 跨越到兼具生產智慧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模具的大型工業集團公司。 而在她眼中, 目前格力電器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

而雷軍也並沒有閑著, 他在與地產大佬頻頻牽手之後, 又籌畫起了小米的上市。

五年前, 小米和格力的營業額相差很遠, 小米大約是格力的七八分之一。 而格力, 作為中國家電業翹楚, 經營蒸蒸日上, 這幾年來, 大約增長了一倍, 所以董明珠的自信不是驕傲, 不是無由來的自滿。 但是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 小米的營業額已經無限接近格力電器。 如果按照現在的增速不變, 2018年小米營業額超越格力電器,

應該不是什麼特別大的懸念和驚喜。 所以,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 董明珠對這個賭局略有悔意, 改口說什麼“錢不是很重要, 大家都不會在意押注的十億元是不是真的履約”。 這很不地道。

對於格力的輸局(我實在是不想用敗局這個詞, 因為看這五年格力的經營業績, 一點兒沒有失敗者的樣子), 很多人, 特別是年輕人拍手相慶。 因為在他們眼裡, 格力這樣的企業屬於舊經濟, 重資產行業;而小米才是新經濟, 輕資產行業, 僅僅依靠了幾個傑出的行銷點子和科技亮點, 就在十年內迅速崛起, 完成對舊經濟的超越, 讓年輕人激動不已。

其實, 董明珠輸是輸在了經濟學上, 而不是什麼和小米的對決上。 因為這個賭局的指標選取很成問題。

如果董明珠當初選擇的不是營業額, 而是增加值, 那麼十有八九她今天不需要躲躲閃閃地想賴掉這十億元錢, 而應該大張旗鼓地追討這快要到手的賭注。

企業對賭誰的本事大。 要麼賭誰賺得多, 這個指標應該是利潤額, 大家都知道。 如果想賭誰幹的事情大, 利潤也許不是很重要。 理論上講, 只有企業的股東才關心利潤回報, 現代企業的經營者和股東分離, 經營者有時候更加在意的是企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那就是他們為什麼要算營業額的原因所在。 這個, 經濟學家不是不知道。

但是企業的營業額有個很大的毛病。 舉個例子, 假設有個人開了一個包子鋪, 每天買來一百斤麵粉, 製作成一萬個包子, 每個包子賣價一元錢,

那麼他的營業額就是一萬元。 另外一個人不會做包子, 也想開個包子鋪, 怎麼辦?他對包子鋪老闆說:這樣, 你的一萬個包子全部賣給我, 我把每個包子都用一個小紙盒裝起來, 按照1.1元錢賣出去。 這樣一來, 他的營業額是多少呢?11000元。 比原來包子鋪的營業額還多了1000元。 但是他到底生產了什麼呢?包子嗎?不是的。 他僅僅生產了一個裝包子的盒子, 他的產品增加值是1000元, 而不是11000元。 所以, 一個生產盒子的商家再有創意, 再有行銷手段, 他對社會的影響力, 都只有1000元增加值, 都遠不及包子鋪老闆的10000元來得大。

我們的政府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稅務局徵收間接稅, 都是按照企業的產品增加值收稅, 所以學名“增值稅”, 營業稅也有,

但那是對小商小販算不清楚增加值而不得不選取的替代手法, 無論是小米還是格力, 都不屑於適用營業稅的。

沒想到精明如董明珠, 也會這樣沒常識, 用營業額作為指標和輕資產的小米去設局, 輸了也是正常。 但是看熱鬧的群眾切不可由此得出結論:中國的未來要靠小米, 和格力沒啥事。

在我看來, 中國的未來要靠重資產的格力為基礎, 才會有輕資產的小米去顯身手。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捨棄的話, 搞不好捨得了的還是小米。 所以, 看問題不要只看片面, 要從全域的角度出發, 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