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麥進入拔節孕穗期 水肥管理要跟上

□記者 黃亞明

目前, 隨著氣溫升高, 我市小麥已進入拔節孕穗期, 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4月6日, 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牛伶銳提醒農民朋友:抓好小麥中後期管理, 水肥管理要跟上, 這對提高成穗率, 減少小花退化, 增加穗粒數和粒重, 奪取小麥豐產、豐收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 我市冬春苗情轉化較好, 春季雖然出現幾次低溫寒流, 但對小麥影響較小, 各級農技部門實行以控為主的春季麥田管理, 目前, 全市小麥長勢整體較好。

針對當前小麥生產存在的群體偏大、長勢偏旺、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的問題,

牛伶銳建議農民朋友要澆好拔節孕穗水, 對於群體偏少、長勢較弱的三類苗麥田, 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10公斤, 以提高成穗率, 促進幼穗發育, 增加穗粒數。 對於前期未澆水的一類苗麥田, 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 以提高分蘖成穗率, 促穗大粒多。 對墒情不足的麥田, 要及時澆水。

同時, 牛伶銳提醒農民朋友, 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 預防低溫凍害, 在低溫來臨前及時澆水, 以改善土壤墒情, 調節近地層小氣候, 減少地面溫度變化, 預防晚霜凍害發生。 一旦發生凍害, 要及時採取澆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補救措施, 促進受凍小麥儘快恢復生長。

加強小麥病蟲害防治。 農民朋友要根據病蟲發生情況,

選用對路農藥, 科學配方, 提高噴防效果。 同時, 要結合“一噴三防”, 在防治病蟲的同時, 普遍開展葉面噴肥, 預防後期脫肥早衰, 延長灌漿時間, 穩定小麥粒重。

適時澆好灌漿水。 小麥揚花灌漿期是籽粒形成、灌漿的關鍵時期, 適時澆好灌漿水, 能平抑地溫, 減緩幹熱風和高溫熱害影響, 以水調肥, 以肥養根, 以根護葉, 增加粒數, 促進灌漿, 提高粒重。 澆灌漿水以小麥揚花後10天~12天為宜。 澆水時, 農民朋友應選擇無風天氣, 切忌大水漫灌, 防止因澆水不當引起倒伏。 小麥成熟前, 如果土壤水分過多, 會影響根系活力, 降低粒重, 所以, 小麥成熟前10天要停止澆水。

上圖為安陽縣農業技術人員為農民講解小麥病蟲害防治方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