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工作的學校將大變!3.0時代學校十大趨勢、四種範式

從誕生之日起, 學校就在持續反覆運算更新, 那麼是什麼在驅動學校發展演進?在可預見的未來, 學校進化的趨勢如何?形態會怎麼變異?

日前在晉元高級中學舉行的“尊重差異 豐富選擇 滿足需求”第八輪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與實踐展示現場, 上海市電化教育館館長張治在微論壇上做了《邁進學校3.0時代》報告, 他在報告中提出了未來學校變革的十大趨勢。

不妨來看看, 這些趨勢, 你可曾想像過的嗎?

本文根據現場報告整理。

我們今天談“教育變革”, 已經成為掛在嘴邊的一個口頭禪, 似乎不談變革就out了。

那麼, 為什麼我們需要變革?變革走向何處去?

從學校的演進和改造歷程看, 學校演進與社會、教育的發展聯繫密切。

活法變了, 教法和學法都要變

首先, 來看看當前社會的技術趨勢走向哪裡。

先來看幾張廣告圖片:

這是2007年的iPhone廣告, 一部智慧手機,

囊括了右邊這個人身上背的這麼多設備的功能:

兒童正在成為數位時代原住民:

手機控的拉麵碗:

這幾個廣告讓我們看到,

技術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去。 活法改變了, 學法必變;學法一變, 教法必變。 這就是我們今天談教育變革的技術社會基礎。

這個世界的樣子是你在20年前想要的樣子麼?

二十多年前, 凱文·凱利就在《失控》中提到了互聯網概念。 如今, 雲計算、網路社區、虛擬實境、物聯網等幾乎無一例外地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但在當時人們看來這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 人有一種盲區, 總是在回顧過去中才能看到變化和形成。 我們當下對未來的展望, 實際上會曲解新的事物, 好讓它適應我們已知的事物。 很多人在趨勢未來之前, 看不到趨勢, 所以, 他們就不能把握趨勢。

那麼, 未來的社會到底會怎麼樣?

對於未來, 人們眾說紛紜,

很難說誰的判斷就一定是準確的, 但對於一些已有的趨勢, 我們必須看到。 比如, 移動互聯技術成為這個時代的技術標誌。

今天,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人類社會——電腦——物理世界三元融合, 使資訊服務進入了普惠計算時代, 手握一個智慧終端機, 隨時隨地都可獲得一個所想要的解決方案, 就此, 一個新的移動互聯時代開始了。

比如, 這個智慧廚房終端可以預約燒二十幾種菜, 你下班後, 根據你的定位、行程軌跡, 自動設定烹飪節奏。 你到家前三分鐘, 熱騰騰的披薩剛好出爐。

當人類逐步進入智慧時代,我們的教育必然會發生改變。教什麼?怎麼教?學什麼?怎麼學?都要發生改變。

未來學校變革十大趨勢

凱文·凱利在《必然》中提出未來社會的12種趨勢:

我想提未來學校變革的10個趨勢:

01

人工智慧與人類的重新分工將改變學習內容

未來,哪些老師最牛?就是那些善於使用人工智慧的老師。

未來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會把工作分為四大類:

①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

②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

③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

④(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就像上課,剛開始只有老師能做,但在未來,可能機器人也能做了。所以,老師要善於和機器人合作,這或許是將來成為特級教師的一個前提。

02

學習逐漸走向個性化和終身化,學校服務 從“電影院形態”走向“超市形態”

未來,差異化、個性化將成為影響學校發展的主要邏輯,促使學校深刻變革。個性化具有極大價值,可能成為學校未來發展的主流。

所以,學校服務也會從“電影院形態”走向“超市形態”。所謂“電影院形態”,就是學生進教室,聽老師講授同樣的內容;在“超市形態”下,學生就可以有所選擇。

每個人制定自己的課程、學習計畫,評價也針對個人,而不是進行比較排名。同時,學習不再是特定階段的歷程, 而是伴隨終生的,因需而定,因需而學。

03

學校業務正在被技術公司瓜分,課程外包將常態化

比如,歌劇、網球、STEAM 課程、鋼琴課等小眾課程,會逐漸由專門公司承攬。

04

混合式學習和合作學習將成為主流,群智發展成為共識

講授式學習固然重要,但在滿足學生個性和差異方面做得比較有限。因此,線上線下相混合、多種課程形態混合等混合式學習模式將會越來越重要。

同時,伴隨著學習方式的轉變人們會越來越重視合作學習,群智發展將成為常態,教室內的智慧水準將不再取決於教師的智力,而是群體智力的疊加。未來單打獨鬥的個體智慧將會慢慢被人工智慧所超越,因此,人只有合作,群智發展才有可能打敗機器人。

05

屏讀成為常態,技術深度融合會極大提升認知效率

什麼是“屏讀”?就是當你在讀屏時,螢幕也在讀你,讀你的表情、動作、大腦的思維、眼球的運動……螢幕讀這些資訊是為了瞭解你,在瞭解你的基礎上更好地服務你。

在未來社會,資訊傳輸方式也將多元化,借助AR/VR的超媒體世界帶領學生多感官參與,認識效率將極大提升。比如,虛擬實境的沉浸感、交互性、想像性有助於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體驗,實現情境學習,促進知識遷移。

06

單向灌輸知識的時代將終結,教師角色發生重大轉變

進入學校3.0時代,學習不再依靠傳統教師。教師的工作將根本轉變,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基本上可以由機器取代。不過,教師不會下崗,而是真正成為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成為學習的陪伴者、動力的激發者、情感的呵護者,這些都是機器所無法替代的。

07

評價會發生革新,升學將基於信任而不是分數, 教育進入後文憑時代

未來的大學將全部開放,學生文憑將不再是一張紙,更多會是記錄課程學習經歷的數位檔案。

所以3.0 版的學校,課程證書的意義和價值會遠遠大於文憑的意義和價值。大學升學將基於對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信任,而不是考試分數。學生的學習評估不僅看考了多少分,更關注學生在哪裡學習、學了哪些課程。他在學習中創造了什麼、分享了什麼、體驗了什麼、收穫了什麼,等等。

08

學制的概念將基本消亡,學習就是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在3.0版學校中,學制概念將基本消亡,教育週期彈性化,學制更加靈活。學習成為生存的需要,伴隨人的一生。學習、就業、創業無法區分。學習不是特定階段的統一任務,而是成為人生的一段旅程。

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心理需求安排學習內容。學校將沒有學制的概念,混齡學習成為常態。學習內容將差異化和多樣化,人們不再比較同一時間誰的考分更高,學不好可以反復學,暫時不需要的可以不學,等需要時隨時再學。

09

學校將成為人們的精神棲所、心靈家園

有人說,隨著技術發展,很多課程都能在網上進行學習。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學校呢?

人們選擇學校不是為了功利的目標,而是為了寄託精神,這才是學校永續存在的最重要理由。學校要與人的天性合作,成為快樂生活的空間,滿足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呵護好奇心,寬容好玩心,善用好勝心。

10

社會教育供給機制將更加完善,教育券成為學校的通貨

這些趨勢在學校中將以哪些方式實現呢?我提供幾種範式:

學校3.0時代的幾種範式

(一)虛擬學校與實體學校的融合

在學校3.0時代,虛實交融的泛在學習將是學校的常態。它是一種虛實結合的複合體。虛擬學校是一個全體民眾共建、共用、共治的教育平臺,是社會的基礎設施。它像空氣一樣可免費使用,實行基本教育資源的免費供給。人們不管在哪裡,都可以獲得虛擬學校的智慧服務。

(二)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習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大量資訊和資料,比如微信朋友圈以及其他社交資料、檢索資料、購物資料、GIS地理位置資訊資料等能集中反映學生真實的價值觀和興趣點。

這些基於過程的資料,將作為學校錄取的重要依據,並最終導致升學基於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信任而非分數,導致就業基於個人素質、工作態度和實踐經歷的信任而不是文憑。

社會文憑系統和學歷系統的創新、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習管理系統的融合發展,將是學校3.0時代的基礎環境。

(三)教室將是以適應不確定未來為核心的創客空間

創客學習的比例在未來將越來越大。學校3.0 時代將提供更多的創客空間、創客課程、創客實驗室、創客工作坊,組建創客學習小組、創客學習導師和創客學習生態圈。創客式學習的最根本目標是培育創客素養,培育創客文化。這是一種源頭性知識創新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最高學習境界,幫助學生適應不確定的未來。

(四)學校系統將不斷進化、日益聰明

大資料正説明教師更好地瞭解更“真實”的學生和教育,現有的技術已表明:適當的劇烈運動有利於提高記憶力;不吃早飯的學生成績總體不好,數學能力、閱讀量和肺活量直接有關;每天自由閱讀半小 時的孩子學業成績優秀;教室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可能導致孩子容易上課睡覺……聰明的學校就是能夠不斷改進,自動為孩子提供需要的學校。

當人類逐步進入智慧時代,我們的教育必然會發生改變。教什麼?怎麼教?學什麼?怎麼學?都要發生改變。

未來學校變革十大趨勢

凱文·凱利在《必然》中提出未來社會的12種趨勢:

我想提未來學校變革的10個趨勢:

01

人工智慧與人類的重新分工將改變學習內容

未來,哪些老師最牛?就是那些善於使用人工智慧的老師。

未來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會把工作分為四大類:

①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

②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

③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

④(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就像上課,剛開始只有老師能做,但在未來,可能機器人也能做了。所以,老師要善於和機器人合作,這或許是將來成為特級教師的一個前提。

02

學習逐漸走向個性化和終身化,學校服務 從“電影院形態”走向“超市形態”

未來,差異化、個性化將成為影響學校發展的主要邏輯,促使學校深刻變革。個性化具有極大價值,可能成為學校未來發展的主流。

所以,學校服務也會從“電影院形態”走向“超市形態”。所謂“電影院形態”,就是學生進教室,聽老師講授同樣的內容;在“超市形態”下,學生就可以有所選擇。

每個人制定自己的課程、學習計畫,評價也針對個人,而不是進行比較排名。同時,學習不再是特定階段的歷程, 而是伴隨終生的,因需而定,因需而學。

03

學校業務正在被技術公司瓜分,課程外包將常態化

比如,歌劇、網球、STEAM 課程、鋼琴課等小眾課程,會逐漸由專門公司承攬。

04

混合式學習和合作學習將成為主流,群智發展成為共識

講授式學習固然重要,但在滿足學生個性和差異方面做得比較有限。因此,線上線下相混合、多種課程形態混合等混合式學習模式將會越來越重要。

同時,伴隨著學習方式的轉變人們會越來越重視合作學習,群智發展將成為常態,教室內的智慧水準將不再取決於教師的智力,而是群體智力的疊加。未來單打獨鬥的個體智慧將會慢慢被人工智慧所超越,因此,人只有合作,群智發展才有可能打敗機器人。

05

屏讀成為常態,技術深度融合會極大提升認知效率

什麼是“屏讀”?就是當你在讀屏時,螢幕也在讀你,讀你的表情、動作、大腦的思維、眼球的運動……螢幕讀這些資訊是為了瞭解你,在瞭解你的基礎上更好地服務你。

在未來社會,資訊傳輸方式也將多元化,借助AR/VR的超媒體世界帶領學生多感官參與,認識效率將極大提升。比如,虛擬實境的沉浸感、交互性、想像性有助於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體驗,實現情境學習,促進知識遷移。

06

單向灌輸知識的時代將終結,教師角色發生重大轉變

進入學校3.0時代,學習不再依靠傳統教師。教師的工作將根本轉變,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基本上可以由機器取代。不過,教師不會下崗,而是真正成為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成為學習的陪伴者、動力的激發者、情感的呵護者,這些都是機器所無法替代的。

07

評價會發生革新,升學將基於信任而不是分數, 教育進入後文憑時代

未來的大學將全部開放,學生文憑將不再是一張紙,更多會是記錄課程學習經歷的數位檔案。

所以3.0 版的學校,課程證書的意義和價值會遠遠大於文憑的意義和價值。大學升學將基於對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信任,而不是考試分數。學生的學習評估不僅看考了多少分,更關注學生在哪裡學習、學了哪些課程。他在學習中創造了什麼、分享了什麼、體驗了什麼、收穫了什麼,等等。

08

學制的概念將基本消亡,學習就是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在3.0版學校中,學制概念將基本消亡,教育週期彈性化,學制更加靈活。學習成為生存的需要,伴隨人的一生。學習、就業、創業無法區分。學習不是特定階段的統一任務,而是成為人生的一段旅程。

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心理需求安排學習內容。學校將沒有學制的概念,混齡學習成為常態。學習內容將差異化和多樣化,人們不再比較同一時間誰的考分更高,學不好可以反復學,暫時不需要的可以不學,等需要時隨時再學。

09

學校將成為人們的精神棲所、心靈家園

有人說,隨著技術發展,很多課程都能在網上進行學習。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學校呢?

人們選擇學校不是為了功利的目標,而是為了寄託精神,這才是學校永續存在的最重要理由。學校要與人的天性合作,成為快樂生活的空間,滿足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呵護好奇心,寬容好玩心,善用好勝心。

10

社會教育供給機制將更加完善,教育券成為學校的通貨

這些趨勢在學校中將以哪些方式實現呢?我提供幾種範式:

學校3.0時代的幾種範式

(一)虛擬學校與實體學校的融合

在學校3.0時代,虛實交融的泛在學習將是學校的常態。它是一種虛實結合的複合體。虛擬學校是一個全體民眾共建、共用、共治的教育平臺,是社會的基礎設施。它像空氣一樣可免費使用,實行基本教育資源的免費供給。人們不管在哪裡,都可以獲得虛擬學校的智慧服務。

(二)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習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大量資訊和資料,比如微信朋友圈以及其他社交資料、檢索資料、購物資料、GIS地理位置資訊資料等能集中反映學生真實的價值觀和興趣點。

這些基於過程的資料,將作為學校錄取的重要依據,並最終導致升學基於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信任而非分數,導致就業基於個人素質、工作態度和實踐經歷的信任而不是文憑。

社會文憑系統和學歷系統的創新、自我調整學習與學習管理系統的融合發展,將是學校3.0時代的基礎環境。

(三)教室將是以適應不確定未來為核心的創客空間

創客學習的比例在未來將越來越大。學校3.0 時代將提供更多的創客空間、創客課程、創客實驗室、創客工作坊,組建創客學習小組、創客學習導師和創客學習生態圈。創客式學習的最根本目標是培育創客素養,培育創客文化。這是一種源頭性知識創新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最高學習境界,幫助學生適應不確定的未來。

(四)學校系統將不斷進化、日益聰明

大資料正説明教師更好地瞭解更“真實”的學生和教育,現有的技術已表明:適當的劇烈運動有利於提高記憶力;不吃早飯的學生成績總體不好,數學能力、閱讀量和肺活量直接有關;每天自由閱讀半小 時的孩子學業成績優秀;教室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可能導致孩子容易上課睡覺……聰明的學校就是能夠不斷改進,自動為孩子提供需要的學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