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盤點·2017」履痕鏗鏘,中國陸軍那些擊中你淚點的瞬間

再有9天, 我們就將告別2017年。 在這個時刻, 讓我們通過一個個光影瞬間, 回望2017年, 回望中國陸軍一年來走過的鏗鏘足跡, 重溫那些振奮人心的時刻,

觸摸那份擊中心靈的感動。 這些瞬間, 折射的就是中國軍人的時代風采, 展現的就是中國陸軍的時代風貌。 這些瞬間, 就是中國陸軍的歷史。

與死神賽跑

受颱風襲擊, 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鎮林坑村發生嚴重山體滑坡, 多名群眾傷亡, 東部戰區陸軍某部官兵聞訊火速趕往災區救援,

及時將受傷群眾送往醫院救治。

向解放軍叔叔敬禮

陸軍勤務學院組織野營拉練, 一個放學歸來的小男孩突然立正站立, 向解放軍叔叔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最不舍的送別

第72集團軍某旅700余名官兵完成抗洪救災任務後回撤。 得知消息的群眾, 自發前來送別, 再現了十裡送紅軍的感人場面。

冰珠·敬禮

位於北緯53°的大興安嶺西麓額爾古納河旁的奇乾鄉, 一年裡有6個多月大雪封山, 這裡冬季室外溫度低於-30℃, 在外巡邏執勤的戰士不一會兒眼睫毛上就結出了冰珠。

飛越雪海來看你

1月20日, 農曆小年, 新疆阿勒泰地區呵氣成霜、滴水成冰。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搭乘某陸航旅的直升機飛向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紅山嘴邊防連, 為連隊送去暖心年貨, 並接送下山過年的官兵。 直升機艙門打開的一刹那, 連隊中士張海鵬一下喜呆了:他萬萬沒想到, 女朋友高婷搭乘直升機上山來看他。 一對戀人相擁相依, 互訴衷腸……

匆匆道別

中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轉隸移防,機要參謀呂先陽與妻子顧娜在車站匆匆告別。車窗內,月臺上,兩人的揮手代替了千言萬語。列車出發後,妻子發來資訊:“家裡有我,你放心!”

移 防

第75集團軍某旅幹部夏毅坤即將調整移防,懷孕的妻子特意帶著女兒來為他送行。眼看他要出發了,懂事的女兒揮著小手說:“爸爸放心,我一定當個好姐姐。”

穿越三千公里國土的愛戀

姚冉是河南駐馬店的一名小學教師,鄧雲翔是駐守在祖國雄雞版圖最北端漠河某邊防連的副連長,兩人平時依靠書信和手機傳遞情意。2017年1月25日,姚冉輾轉3000多公里來到連隊,與鄧雲翔領取結婚證,情定界碑前,相約一生相守。

忠 誠

老兵魏德友與妻子一起在中哈邊境無人區義務巡邊53年,堅持每天升降國旗,用大愛書寫著對祖國的忠誠!

心中燃燒一團火

陸軍某邊防團塔克什肯邊防連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中蒙邊境,每到冬季這裡被冰雪覆蓋,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8℃,雖然條件艱苦環境惡劣,但官兵們始終以苦為樂。圖為零下40℃的氣溫下連隊官兵在巡邏路上午餐。

“蚊蟲王國”戍邊人

新疆軍區某團北灣邊防連駐守在“世界四大蚊蟲王國”之一的額爾齊斯河出境口,這裡夏天每立方米蚊蟲可達1700只,官兵巡邏執勤“出門三層衣,回營一身紅”。圖為北灣邊防連戰士吳春思在哨位上執勤。

吻別 我的界碑

在界碑前,老兵姜兆澤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快步走向界碑,雙手撫摸著界碑,眼裡噙著淚水。這個有12年戍邊生涯的邊防軍人,歲月讓他的額頭增添了不少皺紋,抱住界碑,深情的吻別,情不自禁地流下兩行熱淚,剛好被筆者手中的相機定格在雪域高原。交接完畢後,再回頭看最後一眼邊防線,老兵們心裡仿佛了確了一樁心願。

男兒一跪,驚山震海

2017年6月26日中午,四川茂縣山體坍塌救援現場,再次出現山體垮塌,救援部隊臨時撤離。這時,隊伍裡跑出一名士兵,撲通一聲跪在掩埋著爺爺和父母等14名親人的廢墟上失聲痛哭,長跪不起……

親吻連隊臺階

胸前的紅花那麼的絢麗奪目,仿佛在訴說著昨天的光輝歲月,再看看一起摸爬滾打的戰友,再看看這個戰鬥生活過的地方。別了,熱愛的軍營!別了,第二故鄉!

最後一個軍禮

聽到了主人呼喚,“雪豹”猛地站了起來,在籠子裡團團轉。打開籠門的刹那,“雪豹”一下沖了出來,使勁蹭著李想的腿。“走,再帶你去轉轉!”說完,李想和“雪豹”一起走向了訓練場。在暖陽下,一人一犬的身影,讓一旁的人不禁紅了眼眶。當肩上的軍銜卸下,胸前別上鮮豔的紅花,李想知道,自己真的就要離開了。真正放不下的,是歲月凝結的深厚戰友情,更是初長成的搜救犬——“雪豹”。

含淚送別

在送老兵的火車月臺上,一支駝鈴曲響,老兵淚流兩行。

歡送子弟兵

某部官兵以堅不可摧的鋼鐵意志和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戰勝了洪魔,當地百姓夾道歡送,向子弟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小夥子,歇一歇!

某部兩千余名官兵分赴江淮十餘個災情較重的地區執行抗洪搶險任務。某連官兵在溧水區晶橋村連續奮戰數小時,成功封堵多處管湧後,戰士們已經精疲力竭。這時,駐地一位老奶奶走到戰士們跟前,拿起毛巾為戰士胡兆洋拭去汗水。軍愛民、民擁軍,溫馨的一刻瞬間定格。

一百一十五名軍嫂撐起另一座營盤

滹沱河畔,石家莊市。一個軍營大院裡,看不到幾個穿軍裝的人,只見一座軍人躍馬揚鞭的雕像傲然矗立。一年前,伴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號角,在這裡駐守了46年的原陸軍第27集團軍官兵移防到山西太原,成為全軍首個因改革而調整部署的軍級單位。從此,集團軍機關和直屬隊115個軍人家庭開始了“雙城”生活。當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突然壓在留守的軍嫂身上,她們由來已久的艱辛、酸楚,被瞬間放大;她們長期養成的堅強、勇敢,也更加凸顯。

冷 暖

第76集團軍某旅保障分隊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侖山腹地冒雪為長途機動的官兵製作熱食。

“爽約”的爸爸

2月14日,新學期開學,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六年級四班學生李燚鵬和媽媽在校門前與爸爸李志國視頻通話。李志國在駐西藏部隊工作多年,一家人一直分居兩地。李燚鵬最渴望的是能有爸爸送他上學,然而,多年來,李志國一直是個“爽約”的爸爸。

紛飛大雪中的“兩棵松”

西藏軍區某部官兵在風雪中仍然堅守在海拔4700米的邊防哨點,守衛雪域高原國門邊關的瞬間。漫天風雪中,邊防戰士就像挺立著的“兩棵松”。

堅 守

新疆軍區某部官兵常年駐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面對高原高寒缺氧的惡劣條件,官兵們始終保持旺盛鬥志。

如沐甘露

烈日炎炎、酷暑難耐,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的官兵使用噴灑器防暑降溫。

風雪之中不倒“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線,年均氣溫-6℃,8級以上大風天氣達120多天,似乎永遠都停留在冬季。4月29日,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百餘台重型卡車轟鳴上路,穿越風雪彌漫的青藏線,執行進藏運輸任務。4月30日,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鵝毛般的雪花紛紛落下。海拔5231米的唐古喇山口路面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柏油路變成了冰雪路,重型卡車裝上防滑鏈仍然打滑。風雪中,執勤的汽車兵矗立成一座雕像。

老兵的淚

退伍之際,南部戰區陸軍某旅女兵黃智宇流下了不舍的眼淚。

帕米爾生死救援

5月11日5時58分,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趕赴受災最嚴重的塔什庫爾幹鄉庫孜滾村展開救援,協助當地排查房屋、轉移群眾、搬運物資。

礪兵朱日和

朱日和,從當年那個名字也不能提的“華北某地”到如今全球矚目的訓練基地,見證了中國陸軍實戰化訓練的一個個鏗鏘步伐。圖為參加演習的官兵正進行十公里重裝奔襲。

洪水中不倒的“牆”

7月2日,受洪澇災害影響,廣西全州縣安和鎮300餘名群眾被困。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緊急前往現場展開救援,官兵們拉起繩索,組成一道150米長的“人牆”,確保群眾安全轉移。

告別,是軍人家庭的常態

東部戰區陸軍某部二級軍士長仰永峰入伍21年,經歷了3次編制調整、4次移防搬遷。2017年夏,仰永峰所在的營整建制移防。他揮別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踏上新的征程。

別了,老連隊!

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青州連”九班被分流到新組建單位。臨行前,班長劉瑞堅帶著全班9名戰士含淚向老連隊敬禮告別。

最美“逆行”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聞令而動,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危急關頭,救災官兵奔向最危險的地域。這張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逆行背影,正是救災期間無數官兵的真實寫照。

詹娘舍哨所

在詹娘舍哨所的視頻中,有一個畫面是班長在屋頂掃雪的航拍。當戰士們看到這組畫面時,班長說,他在詹娘舍待了9年,從來沒從這個角度看過哨所。他說:“哇,看起來還蠻危險的。”他說這句話時,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半分鐘後,淚水從他的眼眶裡流了出來,接著所有的戰士都哭了。

給兒子的禮物

南疆軍區某通信團三營營長馬現金入伍21年,在高原奮戰15年。高原戍邊,無怨無悔,只是對家人心懷愧疚。這枚沉甸甸的軍功章,是馬現金給兒子最珍貴的禮物。

再一次向戰友敬禮

“若有戰,召必回!”昨日豪情激蕩志願從軍甘獻青春衛祖國,今朝熱血沸騰光榮退役再謀大業創輝煌。他們表示:“服從改革大局,轉身離開軍旅,我們無怨無悔!今後無論走到哪裡,我們一定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懷忠誠之心、永葆軍人本色、永記軍人使命,聞戰必回,逢戰必上!”

19歲西藏墨脫邊防戰士犧牲在巡邏路上

9月28日,西藏軍區邊防某團五連戰士梁昆煒,在邊防巡邏途中被飛石擊中,壯烈犧牲。按常規,9月是滿服役期戰士退伍回家的時間,可由於任務需要,他延期服役3個月;20天后,他隨隊赴某山口執行武裝巡邏任務,不幸遇難。

“活界碑”

這裡方圓百里只有一家住戶,兩個人。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30年來,他和妻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極端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甘於清貧,甘於寂寞,以哨所為家,風雨無阻地在二十多公里長的邊境線上從事巡邊、守水、護林任務,走了312000多公里路,穿破了450多雙膠鞋,創造了連續30年桑德克地段未發生一起違犯邊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紀錄。

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來源 | 中國陸軍(army81cn)、解放軍畫報

本期編審:錢曉虎

值班編輯:李 華劉 暢 孫繼偉

匆匆道別

中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轉隸移防,機要參謀呂先陽與妻子顧娜在車站匆匆告別。車窗內,月臺上,兩人的揮手代替了千言萬語。列車出發後,妻子發來資訊:“家裡有我,你放心!”

移 防

第75集團軍某旅幹部夏毅坤即將調整移防,懷孕的妻子特意帶著女兒來為他送行。眼看他要出發了,懂事的女兒揮著小手說:“爸爸放心,我一定當個好姐姐。”

穿越三千公里國土的愛戀

姚冉是河南駐馬店的一名小學教師,鄧雲翔是駐守在祖國雄雞版圖最北端漠河某邊防連的副連長,兩人平時依靠書信和手機傳遞情意。2017年1月25日,姚冉輾轉3000多公里來到連隊,與鄧雲翔領取結婚證,情定界碑前,相約一生相守。

忠 誠

老兵魏德友與妻子一起在中哈邊境無人區義務巡邊53年,堅持每天升降國旗,用大愛書寫著對祖國的忠誠!

心中燃燒一團火

陸軍某邊防團塔克什肯邊防連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中蒙邊境,每到冬季這裡被冰雪覆蓋,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8℃,雖然條件艱苦環境惡劣,但官兵們始終以苦為樂。圖為零下40℃的氣溫下連隊官兵在巡邏路上午餐。

“蚊蟲王國”戍邊人

新疆軍區某團北灣邊防連駐守在“世界四大蚊蟲王國”之一的額爾齊斯河出境口,這裡夏天每立方米蚊蟲可達1700只,官兵巡邏執勤“出門三層衣,回營一身紅”。圖為北灣邊防連戰士吳春思在哨位上執勤。

吻別 我的界碑

在界碑前,老兵姜兆澤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快步走向界碑,雙手撫摸著界碑,眼裡噙著淚水。這個有12年戍邊生涯的邊防軍人,歲月讓他的額頭增添了不少皺紋,抱住界碑,深情的吻別,情不自禁地流下兩行熱淚,剛好被筆者手中的相機定格在雪域高原。交接完畢後,再回頭看最後一眼邊防線,老兵們心裡仿佛了確了一樁心願。

男兒一跪,驚山震海

2017年6月26日中午,四川茂縣山體坍塌救援現場,再次出現山體垮塌,救援部隊臨時撤離。這時,隊伍裡跑出一名士兵,撲通一聲跪在掩埋著爺爺和父母等14名親人的廢墟上失聲痛哭,長跪不起……

親吻連隊臺階

胸前的紅花那麼的絢麗奪目,仿佛在訴說著昨天的光輝歲月,再看看一起摸爬滾打的戰友,再看看這個戰鬥生活過的地方。別了,熱愛的軍營!別了,第二故鄉!

最後一個軍禮

聽到了主人呼喚,“雪豹”猛地站了起來,在籠子裡團團轉。打開籠門的刹那,“雪豹”一下沖了出來,使勁蹭著李想的腿。“走,再帶你去轉轉!”說完,李想和“雪豹”一起走向了訓練場。在暖陽下,一人一犬的身影,讓一旁的人不禁紅了眼眶。當肩上的軍銜卸下,胸前別上鮮豔的紅花,李想知道,自己真的就要離開了。真正放不下的,是歲月凝結的深厚戰友情,更是初長成的搜救犬——“雪豹”。

含淚送別

在送老兵的火車月臺上,一支駝鈴曲響,老兵淚流兩行。

歡送子弟兵

某部官兵以堅不可摧的鋼鐵意志和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戰勝了洪魔,當地百姓夾道歡送,向子弟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小夥子,歇一歇!

某部兩千余名官兵分赴江淮十餘個災情較重的地區執行抗洪搶險任務。某連官兵在溧水區晶橋村連續奮戰數小時,成功封堵多處管湧後,戰士們已經精疲力竭。這時,駐地一位老奶奶走到戰士們跟前,拿起毛巾為戰士胡兆洋拭去汗水。軍愛民、民擁軍,溫馨的一刻瞬間定格。

一百一十五名軍嫂撐起另一座營盤

滹沱河畔,石家莊市。一個軍營大院裡,看不到幾個穿軍裝的人,只見一座軍人躍馬揚鞭的雕像傲然矗立。一年前,伴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號角,在這裡駐守了46年的原陸軍第27集團軍官兵移防到山西太原,成為全軍首個因改革而調整部署的軍級單位。從此,集團軍機關和直屬隊115個軍人家庭開始了“雙城”生活。當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突然壓在留守的軍嫂身上,她們由來已久的艱辛、酸楚,被瞬間放大;她們長期養成的堅強、勇敢,也更加凸顯。

冷 暖

第76集團軍某旅保障分隊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侖山腹地冒雪為長途機動的官兵製作熱食。

“爽約”的爸爸

2月14日,新學期開學,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六年級四班學生李燚鵬和媽媽在校門前與爸爸李志國視頻通話。李志國在駐西藏部隊工作多年,一家人一直分居兩地。李燚鵬最渴望的是能有爸爸送他上學,然而,多年來,李志國一直是個“爽約”的爸爸。

紛飛大雪中的“兩棵松”

西藏軍區某部官兵在風雪中仍然堅守在海拔4700米的邊防哨點,守衛雪域高原國門邊關的瞬間。漫天風雪中,邊防戰士就像挺立著的“兩棵松”。

堅 守

新疆軍區某部官兵常年駐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面對高原高寒缺氧的惡劣條件,官兵們始終保持旺盛鬥志。

如沐甘露

烈日炎炎、酷暑難耐,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的官兵使用噴灑器防暑降溫。

風雪之中不倒“松”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線,年均氣溫-6℃,8級以上大風天氣達120多天,似乎永遠都停留在冬季。4月29日,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百餘台重型卡車轟鳴上路,穿越風雪彌漫的青藏線,執行進藏運輸任務。4月30日,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鵝毛般的雪花紛紛落下。海拔5231米的唐古喇山口路面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柏油路變成了冰雪路,重型卡車裝上防滑鏈仍然打滑。風雪中,執勤的汽車兵矗立成一座雕像。

老兵的淚

退伍之際,南部戰區陸軍某旅女兵黃智宇流下了不舍的眼淚。

帕米爾生死救援

5月11日5時58分,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趕赴受災最嚴重的塔什庫爾幹鄉庫孜滾村展開救援,協助當地排查房屋、轉移群眾、搬運物資。

礪兵朱日和

朱日和,從當年那個名字也不能提的“華北某地”到如今全球矚目的訓練基地,見證了中國陸軍實戰化訓練的一個個鏗鏘步伐。圖為參加演習的官兵正進行十公里重裝奔襲。

洪水中不倒的“牆”

7月2日,受洪澇災害影響,廣西全州縣安和鎮300餘名群眾被困。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緊急前往現場展開救援,官兵們拉起繩索,組成一道150米長的“人牆”,確保群眾安全轉移。

告別,是軍人家庭的常態

東部戰區陸軍某部二級軍士長仰永峰入伍21年,經歷了3次編制調整、4次移防搬遷。2017年夏,仰永峰所在的營整建制移防。他揮別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踏上新的征程。

別了,老連隊!

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青州連”九班被分流到新組建單位。臨行前,班長劉瑞堅帶著全班9名戰士含淚向老連隊敬禮告別。

最美“逆行”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聞令而動,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危急關頭,救災官兵奔向最危險的地域。這張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逆行背影,正是救災期間無數官兵的真實寫照。

詹娘舍哨所

在詹娘舍哨所的視頻中,有一個畫面是班長在屋頂掃雪的航拍。當戰士們看到這組畫面時,班長說,他在詹娘舍待了9年,從來沒從這個角度看過哨所。他說:“哇,看起來還蠻危險的。”他說這句話時,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半分鐘後,淚水從他的眼眶裡流了出來,接著所有的戰士都哭了。

給兒子的禮物

南疆軍區某通信團三營營長馬現金入伍21年,在高原奮戰15年。高原戍邊,無怨無悔,只是對家人心懷愧疚。這枚沉甸甸的軍功章,是馬現金給兒子最珍貴的禮物。

再一次向戰友敬禮

“若有戰,召必回!”昨日豪情激蕩志願從軍甘獻青春衛祖國,今朝熱血沸騰光榮退役再謀大業創輝煌。他們表示:“服從改革大局,轉身離開軍旅,我們無怨無悔!今後無論走到哪裡,我們一定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懷忠誠之心、永葆軍人本色、永記軍人使命,聞戰必回,逢戰必上!”

19歲西藏墨脫邊防戰士犧牲在巡邏路上

9月28日,西藏軍區邊防某團五連戰士梁昆煒,在邊防巡邏途中被飛石擊中,壯烈犧牲。按常規,9月是滿服役期戰士退伍回家的時間,可由於任務需要,他延期服役3個月;20天后,他隨隊赴某山口執行武裝巡邏任務,不幸遇難。

“活界碑”

這裡方圓百里只有一家住戶,兩個人。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30年來,他和妻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極端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甘於清貧,甘於寂寞,以哨所為家,風雨無阻地在二十多公里長的邊境線上從事巡邊、守水、護林任務,走了312000多公里路,穿破了450多雙膠鞋,創造了連續30年桑德克地段未發生一起違犯邊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紀錄。

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來源 | 中國陸軍(army81cn)、解放軍畫報

本期編審:錢曉虎

值班編輯:李 華劉 暢 孫繼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