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至吃湯圓還是水餃?在廣東,你或許還不知道這些

“情侶兩人, 一個南方人一個北方人,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一話題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

網友們紛紛留言吐槽:

……

豆腐腦要吃鹹的還是甜的?

粽子選蜜棗粽還是鹹肉粽?

吃火鍋配麻醬還是油碟?

每次面對這些來自靈魂的拷問,

南北方的小夥伴們總會忍不住“開撕”。

特別是到了每年冬至,

“南湯圓北水餃”之戰,

更是讓湯圓黨和餃子黨撕得難解難分。

北方:

“十月一, 冬至到, 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當然要吃餃子。

南方: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就要吃湯圓!

對對對, 你們說得都對,

但你知道嗎?事實上, 在廣東,

冬至可不僅僅是吃湯圓這麼簡單!

想知道廣東人的冬至是怎麼過的嗎?

哪個地區的冬至最熱鬧?

冬至到底寓意著什麼?

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品味冬至~

祝大家冬至快樂

2017.12.22

農曆:十一月 初五日

丁酋【雞】年

冬至

雖然中國多地有冬至習俗, 但在向來流傳著“冬至大如年”說法的廣東, 這一節日的隆重程度不亞於過年。 祭祀、掃墓、團聚、進補、賀歲……對於廣東人來說, 這是熱鬧忙碌而又充滿希望的一天。

廣東 冬至大如年

冬至日, 傍晚時分的廚房熱氣升騰, 婦女們揉搓著剛和好的麵團, 把它切成小塊狀, 輕輕放入蒸鍋沸騰的水中慢慢攪動, 待小麵團們簇擁著浮出水面時再緩緩撈起, 讓小不點們爭先恐後地跳進裝了白糖、花生末和黑芝麻的大碗裡打轉,

溫柔的動作一氣呵成, 一道美味的節日點心“落湯錢”便宣告完成。

此時“小饞蟲”們就站在灶台的一旁, 踮起腳尖認真地觀摩著媽媽的一舉一動, 眼睛裡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小小廚房裡, 蒸騰的水汽氤氳著花生芝麻的香味, 將人籠罩在溫熱的氣息當中……這一熟悉而溫馨的場景,是許多潮州人共同的冬至記憶。

潮州人的冬至是一場從早忙到晚的熱鬧活動,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掃墓,二是祭祖,三是吃冬節丸。冬至掃墓,在潮州也叫“過冬紙”。在農村地區,每年冬節前夕,各家各戶會自願湊費,交由村中長老準備祭品,並在冬至當天加入上山掃墓祭祖的行列。而冬節丸則是冬至特有的美食,是用糯米粉加水混合搓出來的“湯圓”。

冬 至 前 夜

家中大大小小齊聚一堂,圍坐在竹篩四周一起“搓湯圓”(潮汕話中俗稱“唆丸”)。

由於一家人有大手有小手,做出來的湯圓自然大小不一,因此這種湯圓也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父子公孫丸”,寓意著在歲暮之際闔家團圓。

冬 至 早 晨

家中備好豬肉、雞肉、魚肉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

中 午 時 分

全家圍桌相聚,共進午餐。不管節日大小,祭祖總是必不可少的流程,這也是潮汕地區最常規的一種過節方式。

除了潮州,倘若在冬至這一天走遍廣東每個城市,你會發現到處都有不同的民俗風景。

在廣州,冬至又叫過冬、冬節、小年,從年紀大的老人嘴裡,也許還聽說過冬至也叫大冬、亞歲、肥冬、喜冬、履長節、長至、短至。“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劏雞殺鴨,家人圍坐,吃頓豐盛大餐。

不同於潮州的“甜丸”,擁靠大海的陽江人過冬至吃的卻是“鹹湯圓”,它的特色在於:一是湯圓裡沒有餡,而是將餡料放在湯裡煮開後再加入粉粒一起煮;二是餡料以鮮貝、幹瑤柱、魷魚絲、蝦米乾等當地海產為主,味道鮮美,口感綿潤。

而在客都梅州,冬至也有它獨特的打開方式:吃羊肉、喝釀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節食用羊肉最為溫補,對身體大有裨益,同時冬至的水味最醇,此時釀的酒可回甜生津。

順德人則習慣在冬至打邊爐,惠州人過冬至喜歡吃艾角,東莞女子則流行回娘家“拜冬”……

儘管各地風俗各具特色,

但細想就會發現,

廣東人過冬至的意義實際上是趨於一致的,

都是在於歸家團聚、取暖抗寒、辭舊迎新,

團團圓圓地迎接春天的到來。

傳承 歸處即起點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可想而知,對於正經歷著黑暗與嚴寒的古代勞動人民來說,冬至的到來該是一次多大的鼓勵。

它意味著寒冷即將結束,預示著陽光逐漸到來,在這一天回家過節,也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因此這一天既是終點也是起點,人們歡聚一堂、慶賀年歲,站在新的起點翹首盼望來年,表達了對生活的美好祝願,這便是從氣象學含義上的冬至引申到了文化寓意上的冬至。

每年一到12月,繁華的城市街道、商場和樂園中便到處充滿聖誕的氣息。聖誕樹、聖誕帽、煙囪、馴鹿、賀卡,正以一種瘋狂的姿態裹挾著公眾的目光。

每年的耶誕節和冬至的日期都十分接近,但相比之下,冬至卻似乎常常在身處流行前線的年輕群體中遭到冷落。也許這與商家宣傳有關,但這也提醒我們,傳統節日要想盛行不衰,除了在保留舊俗之外,還應跟隨時代發展注入新的元素。除了傳統的食俗之外,冬至還應尋找新的載體和寄託,將節日的歷史和寓意融於其中,打造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雖說在全球化時代,文化的交融無可避免,中西方的節日也無需一較高下,但你是否有時也會感覺,耶誕節雖然時髦有趣,卻總少了那麼一點韻味?既為節氣也為節日的冬至,在時代考驗中仍然散發著濃濃的中國味道。小編覺得,不論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不管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都是人們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所以湯圓黨和餃子黨可以握手言和啦~

雖然吃湯圓是南方冬至的傳統食俗,

但在相容並蓄、多元開放的廣東,

對於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新廣東人”來說,

冬至的餃子仍是不可或缺的家鄉味道。

看著這些精緻的“小可愛”們,

小編已經忍不住垂涎三尺

小編決定,今晚就做一頓

羊肉餡湯圓、芝麻餡餃子

來一餐南北大薈萃!

文章轉載自《優遊時光》雜誌

文丨吳丹

圖丨vcg、潮州角落等

今日話題:關於南北生活習慣的差異,你都經歷過哪些?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將人籠罩在溫熱的氣息當中……這一熟悉而溫馨的場景,是許多潮州人共同的冬至記憶。

潮州人的冬至是一場從早忙到晚的熱鬧活動,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掃墓,二是祭祖,三是吃冬節丸。冬至掃墓,在潮州也叫“過冬紙”。在農村地區,每年冬節前夕,各家各戶會自願湊費,交由村中長老準備祭品,並在冬至當天加入上山掃墓祭祖的行列。而冬節丸則是冬至特有的美食,是用糯米粉加水混合搓出來的“湯圓”。

冬 至 前 夜

家中大大小小齊聚一堂,圍坐在竹篩四周一起“搓湯圓”(潮汕話中俗稱“唆丸”)。

由於一家人有大手有小手,做出來的湯圓自然大小不一,因此這種湯圓也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父子公孫丸”,寓意著在歲暮之際闔家團圓。

冬 至 早 晨

家中備好豬肉、雞肉、魚肉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

中 午 時 分

全家圍桌相聚,共進午餐。不管節日大小,祭祖總是必不可少的流程,這也是潮汕地區最常規的一種過節方式。

除了潮州,倘若在冬至這一天走遍廣東每個城市,你會發現到處都有不同的民俗風景。

在廣州,冬至又叫過冬、冬節、小年,從年紀大的老人嘴裡,也許還聽說過冬至也叫大冬、亞歲、肥冬、喜冬、履長節、長至、短至。“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劏雞殺鴨,家人圍坐,吃頓豐盛大餐。

不同於潮州的“甜丸”,擁靠大海的陽江人過冬至吃的卻是“鹹湯圓”,它的特色在於:一是湯圓裡沒有餡,而是將餡料放在湯裡煮開後再加入粉粒一起煮;二是餡料以鮮貝、幹瑤柱、魷魚絲、蝦米乾等當地海產為主,味道鮮美,口感綿潤。

而在客都梅州,冬至也有它獨特的打開方式:吃羊肉、喝釀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節食用羊肉最為溫補,對身體大有裨益,同時冬至的水味最醇,此時釀的酒可回甜生津。

順德人則習慣在冬至打邊爐,惠州人過冬至喜歡吃艾角,東莞女子則流行回娘家“拜冬”……

儘管各地風俗各具特色,

但細想就會發現,

廣東人過冬至的意義實際上是趨於一致的,

都是在於歸家團聚、取暖抗寒、辭舊迎新,

團團圓圓地迎接春天的到來。

傳承 歸處即起點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可想而知,對於正經歷著黑暗與嚴寒的古代勞動人民來說,冬至的到來該是一次多大的鼓勵。

它意味著寒冷即將結束,預示著陽光逐漸到來,在這一天回家過節,也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因此這一天既是終點也是起點,人們歡聚一堂、慶賀年歲,站在新的起點翹首盼望來年,表達了對生活的美好祝願,這便是從氣象學含義上的冬至引申到了文化寓意上的冬至。

每年一到12月,繁華的城市街道、商場和樂園中便到處充滿聖誕的氣息。聖誕樹、聖誕帽、煙囪、馴鹿、賀卡,正以一種瘋狂的姿態裹挾著公眾的目光。

每年的耶誕節和冬至的日期都十分接近,但相比之下,冬至卻似乎常常在身處流行前線的年輕群體中遭到冷落。也許這與商家宣傳有關,但這也提醒我們,傳統節日要想盛行不衰,除了在保留舊俗之外,還應跟隨時代發展注入新的元素。除了傳統的食俗之外,冬至還應尋找新的載體和寄託,將節日的歷史和寓意融於其中,打造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雖說在全球化時代,文化的交融無可避免,中西方的節日也無需一較高下,但你是否有時也會感覺,耶誕節雖然時髦有趣,卻總少了那麼一點韻味?既為節氣也為節日的冬至,在時代考驗中仍然散發著濃濃的中國味道。小編覺得,不論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不管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都是人們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所以湯圓黨和餃子黨可以握手言和啦~

雖然吃湯圓是南方冬至的傳統食俗,

但在相容並蓄、多元開放的廣東,

對於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新廣東人”來說,

冬至的餃子仍是不可或缺的家鄉味道。

看著這些精緻的“小可愛”們,

小編已經忍不住垂涎三尺

小編決定,今晚就做一頓

羊肉餡湯圓、芝麻餡餃子

來一餐南北大薈萃!

文章轉載自《優遊時光》雜誌

文丨吳丹

圖丨vcg、潮州角落等

今日話題:關於南北生活習慣的差異,你都經歷過哪些?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