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智慧檢務|上海檢察機關用大資料動態評估犯罪“高風險點”

最高人民檢察院 2017-12-21 19:28:41

預測某一區域盜竊案將高發從而增設攝像頭,預估某一轄區尋釁滋事案將增多從而增加警力巡邏……大資料時代,人們是否可以借助資料分析預測犯罪行為的特點,動態預警犯罪“高風險點”?

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檢察院正在探索開發“刑事犯罪風險預警與動態預測系統”。 該系統以檢察環節執法辦案資料為基礎,在科學構建指標體系、設置權重的基礎上,自動計算並動態評估特定區域的刑事犯罪風險等級,為預防打擊犯罪、網格化管理等提供決策支撐。

7月,“刑事犯罪風險預警與動態預測系統”對盜竊類案件發出預警信號,顯示盜竊類犯罪有高發趨勢。 根據即時監測資料,2017年上半年最高檢全國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受理的盜竊(包含入戶盜竊)案件數為258件,占案件總數的29.6%,位居刑事犯罪第一位。 其中,盜竊電瓶車往往發生在人流量較大但缺乏監管的公共場所,入戶盜竊往往發生在外來流動人口租住較多的農民房、舊社區。

奉賢區檢察院及時將情況通報區委政法委和綜治辦。 區委政法委根據預警資訊,在全區範圍推進“雪亮工程”,針對重點地段部署高清監控探頭,由鎮(街道)、村治保幹部和派出所在重點時段開展專項巡邏,實現視頻監控、社區聯防和警務巡邏的優化配置。 經過半年的專項整治,奉賢區檢察院受理盜竊案件184件,環比下降28.7%。

在犯罪預警預測平臺中,智能化地圖將奉賢區按照鎮行政區域和各派出所管轄區兩條主線劃分成若干網格,將大量個案轉化為離散的資料,平臺根據指標體系、權重分配等計算規則整合資料,得出資料評估的結果。

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孫軍表示:“該系統的構建有利於發揮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作用,促進各責任區進行清晰的職能劃分,提升犯罪防控的針對性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智慧性。 ”

“基層社會治理的前置干預機制是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章友德表示,其核心在於儘早發現高度潛存的社會安全風險,並針對風險等級相應設立和應用應對預案,進而及時將安全風險消滅于萌芽狀態,減少安全事件對於基層民眾可能造成的危害。 (新華每日 黃安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