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冬至,餃子至,幸福至

12

22

《冬至》

西北風襲百草衰, 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 卻見金梅競豔開。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西曆12月21~23日。

時光悄然無聲, 瑞雪欣然飄落, 轉眼間就進入了寒冬時節。

當我們感受到冬意漸濃的氣息時, 也迎來了2017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

冬至是個非常吉祥的日子。 古有杜甫詩句:“冬至陽生春又來”, 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可以看出自古以來, 冬至的地位便不亞于新年。

當然, 每到這種中國傳統節氣, 就會有相應的習俗出現,

蜜蜜覺得這種節氣習俗活動大概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儀式感吧。 冬至到底有哪些儀式感的習俗活動呢?

01

冬至的習俗之祭祖

在民間, 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 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 在祭祖的同時, 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 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 此習俗現代仍然十分流行。 閩台有俗諺“冬至大過年, 唔返無祖宗”, 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 表示年終有歸宿。

02

冬至的習俗之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 有些文人、士大夫之流, 搞所謂消寒活動, 擇一“九”日, 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 席上用九碟九碗, 成桌者用“花九件”席, 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到六九, 沿河看楊柳;

七九河冰開, 八九燕子來;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03

冬至的習俗之吃水餃、湯圓

北方人如若提起冬至, 必定和餃子密不可分。 為什麼?一個古老的說法是因為冬天耳朵容易凍掉, 冬至吃餃子為了保護“被凍著的耳朵”。

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外地為官, 告老還鄉時, 大雪紛飛, 寒風刺骨, 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壞了。 張仲景就用羊肉、辣椒、藥材煮熟, 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 做成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食物, 治好了鄉親們的耳朵。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也就是現在,我們最愛吃的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一天,無論有多忙碌,都會吃一頓熱氣騰騰的水餃,應應節氣。

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南方,冬至吃湯圓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好友。

雖然各地習俗不同,但都是在表達一種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迎來今年的冬至時節,和家人圍在一起吃著用海爾防幹燒三頭燃氣灶煮出來熱氣騰騰的餃子、湯圓,就是暖暖的幸福~海爾防幹燒三頭燃氣灶,三灶分區,不同火力滿足不同烹飪需求;還能在油溫過熱時實現健康保護,鍋內油溫超過230℃、鍋底溫度298℃時,就智能熄火關氣,避免因油溫過高產生致癌物質,健康守護冬至幸福時光。

今日話題

在你家鄉過冬至有哪些習俗?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也就是現在,我們最愛吃的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一天,無論有多忙碌,都會吃一頓熱氣騰騰的水餃,應應節氣。

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南方,冬至吃湯圓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好友。

雖然各地習俗不同,但都是在表達一種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迎來今年的冬至時節,和家人圍在一起吃著用海爾防幹燒三頭燃氣灶煮出來熱氣騰騰的餃子、湯圓,就是暖暖的幸福~海爾防幹燒三頭燃氣灶,三灶分區,不同火力滿足不同烹飪需求;還能在油溫過熱時實現健康保護,鍋內油溫超過230℃、鍋底溫度298℃時,就智能熄火關氣,避免因油溫過高產生致癌物質,健康守護冬至幸福時光。

今日話題

在你家鄉過冬至有哪些習俗?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