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000歲駕到,網綜的迎合和引領|2017中國文娛產業峰會

2017年12月8日, 由《三聲》(ID:tosansheng)主辦的“文藝復興-2017第二屆中國文娛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行。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等6位平臺和綜藝製作公司負責人, 共同討論了綜藝市場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以下是三聲(ID:tosansheng)對該論壇對話內容的整理, 未經本人確認。

主持:阿特列斯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禹媚

對話嘉賓: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

實力文化董事、執行總裁呂雁;

笑果文化創始人、董事長葉烽;

哇唧唧哇副總裁、首席內容官馬昊;

銀河酷娛創始人、CEO李煒;

《爸爸去哪兒》節目總統籌彭琛。

王禹媚:你們各自有一套怎樣的秘笈, 尤其是持續變化的情況下, 怎麼樣讓笑點延續持放大?

陳偉:其實對於使用者需求的洞察, 內容創作者無非依靠兩個方面:一是對於目標使用者人群持久的研究。

陳偉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

另外, 我們要對這個時代, 尤其是這幾年間整個用戶需求和社會思潮變化有準確把握。 我們可以利用大資料AI的説明, 對用戶的行為和用戶的標籤體系進行深度挖掘, 這樣我們會得到更多的準確使用者需求資訊。

呂雁:平臺有強大的市場訊息基礎和使用者資訊基礎, 這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資源。 因此作為內容創造者,

我們更多是通過直覺。

做《漢字拼寫大會》這個直覺是源於2009年, 我們看到了國外有一個社區的拼讀比賽, 很傳統, 做了80多年。 當時有老爺爺帶著孫子參加活動, 說這是我小時候參加的活動, 我讓我的孫子來。

當時我們一幫人坐著有點悲傷, 中國號稱有五千年文化歷史, 為什麼卻沒有一檔自己的文化節目?於是在那個時候, 我們一幫年輕人用手繪的方式畫出了一幅連環畫, 描繪了漢字拼寫大會的場景和基本的樣態。 但2009年市場還不成熟, 誰都不認為這種題材會受大眾喜歡, 所以到2013年才推出。

在相對冷僻題材中做創新時, 我們主要考慮兩個維度:一是要有足夠的廣度, 這個題材面向的大眾利益需求是不是足夠廣?我覺得文字、信件、閱讀,

這個需求一定廣。 每個人每天都會寫字, 每個人每天都會閱讀, 微信也是信。

另一個就是高度。 如果我們想在現在激烈的競爭中沖出來成為黑馬、成為頭部, 我們就需要在一個點上達到足夠的高度、精度和厚度。 我們認為漢字閱讀、書信和人文素質是我們節目的高度。

未來, 我們還會推出閱讀類的節目, 會再繼續推出益智類新的玩法節目, 也是基於這兩點的判斷。

葉烽:觀眾的痛點或是笑點都是通過測試出來的。 在《吐槽大會》上線之前, 我們去了上海和深圳年輕人最愛去的熱鬧空間, 做過一百多場演出。 這個演出給團隊的感受非常直觀, 既測試了作品也測試了受眾的反應。 儘管當時喜劇脫口秀在中國還是非常弱小的存在,

很多人還不瞭解, 但你看到觀眾對作品反應那麼熱烈的時候, 我們有非常大的信心, 把它上線做成頭部內容。

葉烽 笑果文化創始人、董事長

我們也非常榮幸能跟騰訊視頻一拍即合。 越是小眾或者亞文化品種, 剛開始的爆發一定是在大平臺, 你才有可能得到覆蓋、影響主流人群的機會。

馬昊:從2007年做快男到現在做《明日之子》十年時間,我們花了十年陪伴中國一代年輕人成長,也從年輕熬成了阿姨,沒有任何的訣竅,就是跟他們在一起陪伴他們,然後瞭解他們,研究他們。

我經常會要求我自己和我們的團隊,深度地放棄自己心裡住的大人,就是放下自己,去擁抱年輕。我們要做年輕的產品,要胸懷朝氣。哇唧唧哇其實是脫胎于傳統偶像產業鏈的一個全新互聯網偶像產業公司,我們要去擁抱互聯網,在互聯網時代下來打造偶像,

在座大多數可能都是80後、70後,可能金主爸爸也大多都是80後、70後,我們平臺爸爸負責人也大多都是70後、80後,常會被心中所謂的那種80、70情節所束縛,而忘記了時代還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撲向我們,所以我們要給他們空間,給他們機會。

李煒:首先,是專注互聯網和年輕人。我們公司現在做的調查都專注于年輕人的想法其次,是做節目的味道。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有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深入研究了平臺的核心用戶畫像,做深度的調查;第二,做了廣泛的用戶實際測驗。因為我們都是以喜劇類的節目在支撐,並且提出希望9秒鐘有一個笑點,所以一開始針對很多的題材、話題,我們請了大量的種子用戶跟年輕的00後、90後來給我們做測試。

我們發現中國的年輕人是全世界壓力最大的一個人群,所以我們提出了簡單的快樂,希望我們的節目能夠給年輕人有減壓的效果。

第三,還是要結合團隊的經驗。我們的團隊成員在湖南台從業十幾年、二十年做內容,雖然年紀不是很年輕,但是心態很年輕。保持年輕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在公司所有的人都可以叫我李總、老大、鐵人哥。我從來不穿西裝,每天是運動服,包括我現在去KTV都唱《中國有嘻哈》的歌,先把整個團隊氣場跟年輕人聯繫在一起,才能夠知道他們的味道。

彭琛:我們節目不斷有很多新青年的金句。大家可能記住了很多孩子的表情包,另外在我們平臺上不斷有很多小秘密播出來。

第一期播出來的時候,小小春說讓他爸爸現在可以不生氣了嗎?當時的話題一傳播出來之後,大家都覺得陳小春太凶了,我們在現場也感覺到他大哥的威望在那兒,很凶。然後有後臺收到了很多的私信說,小小春家住在哪兒?我要把他偷出來。因為小小春一直是外公帶著他,他外公特別著急,跟我說,網友說要來偷我們家孫子,怎麼辦呢?我們當時就覺得,他可能沒有太能夠理解,其實大家是在開玩笑,想來保護可愛的孩子。

彭琛 《爸爸去哪兒5》節目總統籌

但是在這樣互動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已經換了一個角度。之前做《爸爸去哪兒》,大家看的是爸爸。從這一季開始,看的更多的是孩子。

所以接下來怎麼樣製作綜藝的內容,我們會試著換一個角度,更加響應新青年喜歡的語境。這些金句到底是怎麼出來的?就是因為我們有很開放的環境。

王禹媚:下面把第一個問題拋給愛奇藝陳總,您怎麼看新的媒介趨勢和新的人群,對整個市場的變化和音樂的趨勢您是怎麼看的?

陳偉:其實人類的溝通方式雖然有那麼多種,但唱歌是當中最大的品類。我其實一直沒有把音樂節目當做音樂節目在做,畢竟我們這些創業者還有文以載道的夢想。

換句話說,我們在通過音樂作為一個載體和工具,來準確地把握這個時代的人和這個時代的人在想什麼、他們想要什麼。所以從音樂角度來講,之前《快男超女》和《我愛記歌詞》,都是迎合了當代時代的需求,就是素人也可以登上華麗的舞臺。往後到了《好聲音》的時代,我們當時把握到的是時代對於平臺的需求,而這種平臺要提供反向選擇的機會,就是素人也可以選權威的明星。

而現在,《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傳達的都是平等的關係這個理念,是明星和素人之間可以毫無間隙,大家站到同樣的地板上和高度上,一起合作大家共同喜歡的東西。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節目創意不在於它題材或者是在什麼樣的載體上,而是載體的東西是不是符合大家心裡面的那個需求,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無論什麼時代大家都在呼喚精品。像我們從傳統的電視製作人轉成了網路視頻內容的製作人,但仍然保持著做高品質內容的經驗和執著。所以無論是在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我們在做內容的時候,還是要保證用高品質的內容去滿足青年使用者的需求。

我還是一個心得叫,做什麼不像什麼,即便我這麼多年來做這麼多的音樂節目,事實上我是不識譜的人,不會任何一樣樂器,也不懂五線譜和簡譜。但是這個題材是載體,音樂是載體,載的是人的情感和情懷,人的態度和表達,最終影響是這個時代用戶的共鳴點。最終落腳點還是怎麼樣完成講故事、有情懷、有溫度的網路作品。

王禹媚:請呂總分享一下,在文化和娛樂之間如何平衡?未來往哪些方向發展?

呂雁:文化是所有做內容的基礎。音樂做音樂文化,表演有表演文化,實際上所有的內容都是要基於文化的,娛樂是手段。嘻哈音樂在中國很小眾,但是為什麼能夠成為大眾喜好的題材?一定不僅僅因為它是嘻哈。我覺得內容的創作方對嘻哈這一個題材解構了大眾可以接受的多重視角,讓大家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階層,不同圈層的差異,這實際上讓所有人感受到了新奇和獨特,這可能才是做內容的人最需要去重視和去解決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呂雁 實力文化董事、執行總裁

我們要在文化裡找到娛樂,在娛樂裡找到文化,是很難拿捏的。多元文化是需要的,但實際上真正的快樂是每個人找到真愛,那種快樂和愉悅是更深層一點的。所以我們會結合技術手段和熱點話題,但最根本的是解決大家的痛點。

我不認為受眾是按年齡劃分的,受眾是靠文化素養和個人經歷劃分的。90後也快變成中年油膩女和油膩男了。但我覺得大家對內容上的追求是跨年齡段的。《見字如面》這類題材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喜愛,就是因為它為我們提供的是獨立思考的價值。我們對每一封信,每一個歷史人物,實際上給它多元的解構和多元的視角,讓大家能更深層去感受那個時候社會的背景和當下發生那件事情的真正原因,進而讓大家對今天進行反思和深思。

王禹媚:葉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如何看待社交跟脫口秀文化和粉絲文化的探索?

葉烽:我一直在很多場合都講過,笑果文化不是一家純內容製作的公司,是行業公司,始於脫口秀行業。在這個地方對用戶的挖掘或者是連接,是在一個很自然的生態分佈下自然形成的。很多人都已經發現,很多節目的觀眾粉絲不是跟著具體某個節目走的,是跟著笑果文化走的,已經變成了笑果的粉絲,我們從剛才說的北京、上海、深圳已經拓展到了重慶、杭州等等很多城市,我們在很多次這樣的演出過程中,會看到當中的粉絲,他們自己就玩在一起了。

為什麼玩在一起,這就是剛才說的圈層文化。現在人群不會是以地域和年齡來區分,更多的是以圈層來區分。同樣在這個圈層的狀態下,粉絲更緊密地玩在一起了。其實粉絲群裡邊甚至還有戀愛的,有成為志願者,還有成為我們演出團隊的員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這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想像空間,未來可能從線上往線下會有一個很大的一些動作,這也是之前規劃好的。

舉例,其實所有的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和冒犯家族,是可以現場賞心悅目觀看的過程,因為是一氣呵成的,中間不會停。同時我們也會打造成年輕的生活方式狀態,同時跟線上有關聯,但並不一定是視頻等等。這些從上往下打,下往上打的變化,可能是作為一家行業公司在2018年的時候進一步往前走一步嘗試。

王禹媚:馬老師來給我們分享一下,您對整個需求下面發展的趨勢是怎麼看的?還有怎麼能想起來我們加入赫茲的?

馬昊:我的團隊一直在深入研究12到24歲的年輕人的剛需。剛剛陳總說到音樂,音樂肯定是年輕的剛需。我們跟音樂其實是沒有半毛錢關係,我不僅不識譜,唱歌還跑調,做了十幾年的音樂節目,不是因為音樂本身,而是因為這個區間的人對音樂是剛需。

馬昊 哇唧唧哇副總裁、首席內容官

別的剛需是什麼?就是偶像。偶像一定是12到24歲這個年齡段人的剛需,所以騰訊視頻會把偶像作為他們的整個平臺戰略,我們整個團隊也一直花十幾年時間致力於偶像的打造和研究。

剛需的背後其實是要去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段的年輕人不同時段的需求,我們不僅有三次元偶像,還有二次元的赫茲。初音未來從2007年發佈,到現在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它大概花了三到五年才成名,但是我們中國的年輕人知道赫茲這個名字大概只花了三個月,這是把一個二次元的偶像放進三次元的比賽,這在全球是第一次。

所以我們一直想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去試試看,你不試怎麼知道?所以放在這裡去試。大家有一個誤區是去用二次元和三次元去劃分,這是我們現在70後、80後去看待00後人群的分法。其實00後沒有次元,他們都是看著動畫片長大的,他們全部是三次元,二次元,所以赫茲未來的空間是很大很大的。我們會在《明日之子》當中去滿足年輕人的偶像剛需,用不同的手段,包括引入不同的圈層偶像,用直播讓年輕人來選擇年輕人等等。

王禹媚:下面有請銀河酷娛的創始人李煒,我發現除了做節目之外也有APP,甚至開始做視頻電商,所以您怎麼對它進行定位?

李煒:在一開始的時候,第一是堅持原創,第二是既然《火星》已經做成了,我們希望它橫向和縱向的延伸。另外我們是市場公司,還是要堅持價值最大化,現在公司有綜藝部、影視部和衍生部,我們也跟天貓和淘寶做了很多衍生的垂直類內容,這個對公司的利潤、對品牌的延伸可能有一些幫助。

李煒 銀河酷娛創始人、CEO

但是我也對未來,對現在的市場有一些擔憂,就是我們現在還是太著急了,包括我們自己也開始在放慢腳步,除了專注,極致,更希望慢下來。整個團隊在湖南、在馬欄山,我們沒有離開那個地方,在不斷完善我們的團隊建設。我們做了非常舒適的生產基地,然後可能在接下來會結合目前現有的一些IP,以及今天原創的IP做儲備。

我們提出了五年、十年的規劃,我們都希望做到IP系列化。過去湖南台裡有很大的浪費,做完節目就做完了。《快樂大本營》做了20年,如果是像西方的傳媒集團或者是市場的公司,可能會變成很大的產業鏈條。我的一位老師也跟我說過,頭部的IP很有可能成為一家非常成熟的公司,利潤會非常可觀,這是我的一點建議。

王禹媚:最後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彭總,因為《爸爸去哪兒》持續的更新,而且跟明星素人越來越多的結合,但是管道又在變化,明星的價格又在上漲,在多重夾擊下怎麼看頭部的經典節目往哪個方向走?

王禹媚 阿特列斯資本創始合夥人

彭琛:一開始大家在《爸爸去哪兒》看到了很多的明星爸爸,明星的孩子,但在製作過程中,這個符號已經慢慢地沒有了。這裡面只有兩個角色,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孩子。孩子他不管是像陳小春、小小春這樣明星的孩子,還是我們小山竹這樣來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們的東西、角色已經變得很單純了。

大家都知道陳小春沒有上過任何的綜藝節目,沒有上過真人秀,說服他我們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小春哥第一次來錄節目的時候,狀態也是比較自我一些,因為他沒有跟孩子接觸過,從一開始很焦慮,脾氣也很大,很自我的爸爸,到後來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爸爸。

普通的爸爸會是什麼樣子?當他跟小泡芙交流的時候,他眼中對於一個女孩子的期待只有三個字,他說我希望你將來遇到一個對的人、一個好的人、一個不讓你哭的人。很多爸爸可能會希望女孩將來是這樣很幸福的生活,他對他兒子的東西也很單純,我希望你是一個孝順的人。當他說完這個話時,我們在現場採訪,說你還有什麼話跟你的兒子說嗎?他想了很長時間,然後最後跟我們說,說沒有了。因為這是最後一次採訪的時候他說的,當時我們在情景之下,感覺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將來的寄託。因為他自己年齡也擺在這兒,他50歲的一個藝人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很高的期許,但是也是一個很簡單的期許。

王禹媚:展望一下2018年,從綜藝的角度,每位大佬分享一下你最關注的三個關鍵字,如果想不出三個就說一個。

陳偉:還是嘻哈的文化吧,關注的是嘻哈的方式。

呂雁:長壽。

葉烽:吐槽大會,冒犯家族。

馬昊:明天,希望2018年能夠湧現更多明天的節目。

李煒:我感覺是大。聽到了很大投入,大IP,所以特別希望大的裡面有更好的,真正有品質的,優質的內容,長長久久的內容。並且今天的主題是文藝復興,期待著什麼時候資料反映出來中國的文化產品、綜藝節目能夠影響到全世界的華人,全世界的地球人。

彭琛:我就說三個字就是酷文化,接下來產生的不管是親子節目也好,還是像《明星大偵探》燒腦類的劇情節目,還是接下來產生的新型節目也好,圍繞的都是酷文化。希望大家持續地關注我們。

你才有可能得到覆蓋、影響主流人群的機會。

馬昊:從2007年做快男到現在做《明日之子》十年時間,我們花了十年陪伴中國一代年輕人成長,也從年輕熬成了阿姨,沒有任何的訣竅,就是跟他們在一起陪伴他們,然後瞭解他們,研究他們。

我經常會要求我自己和我們的團隊,深度地放棄自己心裡住的大人,就是放下自己,去擁抱年輕。我們要做年輕的產品,要胸懷朝氣。哇唧唧哇其實是脫胎于傳統偶像產業鏈的一個全新互聯網偶像產業公司,我們要去擁抱互聯網,在互聯網時代下來打造偶像,

在座大多數可能都是80後、70後,可能金主爸爸也大多都是80後、70後,我們平臺爸爸負責人也大多都是70後、80後,常會被心中所謂的那種80、70情節所束縛,而忘記了時代還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撲向我們,所以我們要給他們空間,給他們機會。

李煒:首先,是專注互聯網和年輕人。我們公司現在做的調查都專注于年輕人的想法其次,是做節目的味道。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有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深入研究了平臺的核心用戶畫像,做深度的調查;第二,做了廣泛的用戶實際測驗。因為我們都是以喜劇類的節目在支撐,並且提出希望9秒鐘有一個笑點,所以一開始針對很多的題材、話題,我們請了大量的種子用戶跟年輕的00後、90後來給我們做測試。

我們發現中國的年輕人是全世界壓力最大的一個人群,所以我們提出了簡單的快樂,希望我們的節目能夠給年輕人有減壓的效果。

第三,還是要結合團隊的經驗。我們的團隊成員在湖南台從業十幾年、二十年做內容,雖然年紀不是很年輕,但是心態很年輕。保持年輕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在公司所有的人都可以叫我李總、老大、鐵人哥。我從來不穿西裝,每天是運動服,包括我現在去KTV都唱《中國有嘻哈》的歌,先把整個團隊氣場跟年輕人聯繫在一起,才能夠知道他們的味道。

彭琛:我們節目不斷有很多新青年的金句。大家可能記住了很多孩子的表情包,另外在我們平臺上不斷有很多小秘密播出來。

第一期播出來的時候,小小春說讓他爸爸現在可以不生氣了嗎?當時的話題一傳播出來之後,大家都覺得陳小春太凶了,我們在現場也感覺到他大哥的威望在那兒,很凶。然後有後臺收到了很多的私信說,小小春家住在哪兒?我要把他偷出來。因為小小春一直是外公帶著他,他外公特別著急,跟我說,網友說要來偷我們家孫子,怎麼辦呢?我們當時就覺得,他可能沒有太能夠理解,其實大家是在開玩笑,想來保護可愛的孩子。

彭琛 《爸爸去哪兒5》節目總統籌

但是在這樣互動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已經換了一個角度。之前做《爸爸去哪兒》,大家看的是爸爸。從這一季開始,看的更多的是孩子。

所以接下來怎麼樣製作綜藝的內容,我們會試著換一個角度,更加響應新青年喜歡的語境。這些金句到底是怎麼出來的?就是因為我們有很開放的環境。

王禹媚:下面把第一個問題拋給愛奇藝陳總,您怎麼看新的媒介趨勢和新的人群,對整個市場的變化和音樂的趨勢您是怎麼看的?

陳偉:其實人類的溝通方式雖然有那麼多種,但唱歌是當中最大的品類。我其實一直沒有把音樂節目當做音樂節目在做,畢竟我們這些創業者還有文以載道的夢想。

換句話說,我們在通過音樂作為一個載體和工具,來準確地把握這個時代的人和這個時代的人在想什麼、他們想要什麼。所以從音樂角度來講,之前《快男超女》和《我愛記歌詞》,都是迎合了當代時代的需求,就是素人也可以登上華麗的舞臺。往後到了《好聲音》的時代,我們當時把握到的是時代對於平臺的需求,而這種平臺要提供反向選擇的機會,就是素人也可以選權威的明星。

而現在,《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傳達的都是平等的關係這個理念,是明星和素人之間可以毫無間隙,大家站到同樣的地板上和高度上,一起合作大家共同喜歡的東西。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節目創意不在於它題材或者是在什麼樣的載體上,而是載體的東西是不是符合大家心裡面的那個需求,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無論什麼時代大家都在呼喚精品。像我們從傳統的電視製作人轉成了網路視頻內容的製作人,但仍然保持著做高品質內容的經驗和執著。所以無論是在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我們在做內容的時候,還是要保證用高品質的內容去滿足青年使用者的需求。

我還是一個心得叫,做什麼不像什麼,即便我這麼多年來做這麼多的音樂節目,事實上我是不識譜的人,不會任何一樣樂器,也不懂五線譜和簡譜。但是這個題材是載體,音樂是載體,載的是人的情感和情懷,人的態度和表達,最終影響是這個時代用戶的共鳴點。最終落腳點還是怎麼樣完成講故事、有情懷、有溫度的網路作品。

王禹媚:請呂總分享一下,在文化和娛樂之間如何平衡?未來往哪些方向發展?

呂雁:文化是所有做內容的基礎。音樂做音樂文化,表演有表演文化,實際上所有的內容都是要基於文化的,娛樂是手段。嘻哈音樂在中國很小眾,但是為什麼能夠成為大眾喜好的題材?一定不僅僅因為它是嘻哈。我覺得內容的創作方對嘻哈這一個題材解構了大眾可以接受的多重視角,讓大家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階層,不同圈層的差異,這實際上讓所有人感受到了新奇和獨特,這可能才是做內容的人最需要去重視和去解決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呂雁 實力文化董事、執行總裁

我們要在文化裡找到娛樂,在娛樂裡找到文化,是很難拿捏的。多元文化是需要的,但實際上真正的快樂是每個人找到真愛,那種快樂和愉悅是更深層一點的。所以我們會結合技術手段和熱點話題,但最根本的是解決大家的痛點。

我不認為受眾是按年齡劃分的,受眾是靠文化素養和個人經歷劃分的。90後也快變成中年油膩女和油膩男了。但我覺得大家對內容上的追求是跨年齡段的。《見字如面》這類題材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喜愛,就是因為它為我們提供的是獨立思考的價值。我們對每一封信,每一個歷史人物,實際上給它多元的解構和多元的視角,讓大家能更深層去感受那個時候社會的背景和當下發生那件事情的真正原因,進而讓大家對今天進行反思和深思。

王禹媚:葉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如何看待社交跟脫口秀文化和粉絲文化的探索?

葉烽:我一直在很多場合都講過,笑果文化不是一家純內容製作的公司,是行業公司,始於脫口秀行業。在這個地方對用戶的挖掘或者是連接,是在一個很自然的生態分佈下自然形成的。很多人都已經發現,很多節目的觀眾粉絲不是跟著具體某個節目走的,是跟著笑果文化走的,已經變成了笑果的粉絲,我們從剛才說的北京、上海、深圳已經拓展到了重慶、杭州等等很多城市,我們在很多次這樣的演出過程中,會看到當中的粉絲,他們自己就玩在一起了。

為什麼玩在一起,這就是剛才說的圈層文化。現在人群不會是以地域和年齡來區分,更多的是以圈層來區分。同樣在這個圈層的狀態下,粉絲更緊密地玩在一起了。其實粉絲群裡邊甚至還有戀愛的,有成為志願者,還有成為我們演出團隊的員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這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想像空間,未來可能從線上往線下會有一個很大的一些動作,這也是之前規劃好的。

舉例,其實所有的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和冒犯家族,是可以現場賞心悅目觀看的過程,因為是一氣呵成的,中間不會停。同時我們也會打造成年輕的生活方式狀態,同時跟線上有關聯,但並不一定是視頻等等。這些從上往下打,下往上打的變化,可能是作為一家行業公司在2018年的時候進一步往前走一步嘗試。

王禹媚:馬老師來給我們分享一下,您對整個需求下面發展的趨勢是怎麼看的?還有怎麼能想起來我們加入赫茲的?

馬昊:我的團隊一直在深入研究12到24歲的年輕人的剛需。剛剛陳總說到音樂,音樂肯定是年輕的剛需。我們跟音樂其實是沒有半毛錢關係,我不僅不識譜,唱歌還跑調,做了十幾年的音樂節目,不是因為音樂本身,而是因為這個區間的人對音樂是剛需。

馬昊 哇唧唧哇副總裁、首席內容官

別的剛需是什麼?就是偶像。偶像一定是12到24歲這個年齡段人的剛需,所以騰訊視頻會把偶像作為他們的整個平臺戰略,我們整個團隊也一直花十幾年時間致力於偶像的打造和研究。

剛需的背後其實是要去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段的年輕人不同時段的需求,我們不僅有三次元偶像,還有二次元的赫茲。初音未來從2007年發佈,到現在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它大概花了三到五年才成名,但是我們中國的年輕人知道赫茲這個名字大概只花了三個月,這是把一個二次元的偶像放進三次元的比賽,這在全球是第一次。

所以我們一直想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去試試看,你不試怎麼知道?所以放在這裡去試。大家有一個誤區是去用二次元和三次元去劃分,這是我們現在70後、80後去看待00後人群的分法。其實00後沒有次元,他們都是看著動畫片長大的,他們全部是三次元,二次元,所以赫茲未來的空間是很大很大的。我們會在《明日之子》當中去滿足年輕人的偶像剛需,用不同的手段,包括引入不同的圈層偶像,用直播讓年輕人來選擇年輕人等等。

王禹媚:下面有請銀河酷娛的創始人李煒,我發現除了做節目之外也有APP,甚至開始做視頻電商,所以您怎麼對它進行定位?

李煒:在一開始的時候,第一是堅持原創,第二是既然《火星》已經做成了,我們希望它橫向和縱向的延伸。另外我們是市場公司,還是要堅持價值最大化,現在公司有綜藝部、影視部和衍生部,我們也跟天貓和淘寶做了很多衍生的垂直類內容,這個對公司的利潤、對品牌的延伸可能有一些幫助。

李煒 銀河酷娛創始人、CEO

但是我也對未來,對現在的市場有一些擔憂,就是我們現在還是太著急了,包括我們自己也開始在放慢腳步,除了專注,極致,更希望慢下來。整個團隊在湖南、在馬欄山,我們沒有離開那個地方,在不斷完善我們的團隊建設。我們做了非常舒適的生產基地,然後可能在接下來會結合目前現有的一些IP,以及今天原創的IP做儲備。

我們提出了五年、十年的規劃,我們都希望做到IP系列化。過去湖南台裡有很大的浪費,做完節目就做完了。《快樂大本營》做了20年,如果是像西方的傳媒集團或者是市場的公司,可能會變成很大的產業鏈條。我的一位老師也跟我說過,頭部的IP很有可能成為一家非常成熟的公司,利潤會非常可觀,這是我的一點建議。

王禹媚:最後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彭總,因為《爸爸去哪兒》持續的更新,而且跟明星素人越來越多的結合,但是管道又在變化,明星的價格又在上漲,在多重夾擊下怎麼看頭部的經典節目往哪個方向走?

王禹媚 阿特列斯資本創始合夥人

彭琛:一開始大家在《爸爸去哪兒》看到了很多的明星爸爸,明星的孩子,但在製作過程中,這個符號已經慢慢地沒有了。這裡面只有兩個角色,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孩子。孩子他不管是像陳小春、小小春這樣明星的孩子,還是我們小山竹這樣來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們的東西、角色已經變得很單純了。

大家都知道陳小春沒有上過任何的綜藝節目,沒有上過真人秀,說服他我們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小春哥第一次來錄節目的時候,狀態也是比較自我一些,因為他沒有跟孩子接觸過,從一開始很焦慮,脾氣也很大,很自我的爸爸,到後來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爸爸。

普通的爸爸會是什麼樣子?當他跟小泡芙交流的時候,他眼中對於一個女孩子的期待只有三個字,他說我希望你將來遇到一個對的人、一個好的人、一個不讓你哭的人。很多爸爸可能會希望女孩將來是這樣很幸福的生活,他對他兒子的東西也很單純,我希望你是一個孝順的人。當他說完這個話時,我們在現場採訪,說你還有什麼話跟你的兒子說嗎?他想了很長時間,然後最後跟我們說,說沒有了。因為這是最後一次採訪的時候他說的,當時我們在情景之下,感覺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將來的寄託。因為他自己年齡也擺在這兒,他50歲的一個藝人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很高的期許,但是也是一個很簡單的期許。

王禹媚:展望一下2018年,從綜藝的角度,每位大佬分享一下你最關注的三個關鍵字,如果想不出三個就說一個。

陳偉:還是嘻哈的文化吧,關注的是嘻哈的方式。

呂雁:長壽。

葉烽:吐槽大會,冒犯家族。

馬昊:明天,希望2018年能夠湧現更多明天的節目。

李煒:我感覺是大。聽到了很大投入,大IP,所以特別希望大的裡面有更好的,真正有品質的,優質的內容,長長久久的內容。並且今天的主題是文藝復興,期待著什麼時候資料反映出來中國的文化產品、綜藝節目能夠影響到全世界的華人,全世界的地球人。

彭琛:我就說三個字就是酷文化,接下來產生的不管是親子節目也好,還是像《明星大偵探》燒腦類的劇情節目,還是接下來產生的新型節目也好,圍繞的都是酷文化。希望大家持續地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