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術給癱瘓手換個大腦,華山醫院重大研究成果刊於《新英格蘭》

研究成果的發表, 不僅為中樞損傷後致上肢痙攣性偏癱的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拓展了手外科的學科領域, 更為人類認識大腦、調控大腦提供了新視角, 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效益。

今天上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出消息:該院手外科課題組, 開展II期臨床試驗“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手術治療腦卒中、腦癱後上肢痙攣性偏癱”研究成果, 被世界最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功能磁共振和經顱磁刺激檢查均證明, 術後健康大腦半球除了支配原有上肢外, 還建立了對偏癱上肢的支配, 用臨床實踐成功驗證了外周神經通路改變影響中樞功能重塑的新理論。

實現重大醫學突破, 並非一蹴而就。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 這項研究是基於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山醫院手外科顧玉東教授于1986年在國際領域首創“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臂叢損傷”基礎上進行的全新拓展。

課題組將其創新性地應用於中樞性偏癱患者治療中, 針對患者術後恢復呈現出的明顯動態過程。 課題組進行10餘年深入研究, 發現大腦功能重塑參與了這一修復過程, 進而提出腦科學領域的全新觀點:“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潛能”, 自此成就一項中國原創性臨床研究成果。 據悉, 這也是復旦大學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平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最具標誌性的研究成果。

徐文東教授說, “這項工作凝聚了整個華山醫院手外科課題組數十年的心血, 是在顧玉東院士帶領下、幾代人堅持不懈、努力創新的成果, 更是華山醫院手外科多年來不忘初心、踐行白求恩精神、服務病患的真實寫照。

中科院院士楊雄裡評價, 該研究成果的發表, 不僅為中樞損傷後致上肢痙攣性偏癱的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拓展了手外科的學科領域, 更為人類認識大腦、調控大腦提供了新視角, 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效益。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 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 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 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