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micro LED未來可期?一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遊戲

【PConline資訊】在說今天主角之前, 首先說下它的兩個前輩:LCD和OLED。 兩位元前輩相互的競爭一直是電視圈裡的熱門話題, 而正正是這種良性競爭中, 互相逼著對方加快進步的步伐, 才能使我們今天能夠享受到如此高端的觀看體驗。 但現在眼看電視顯示技術兩大霸主你爭我搶的兩家獨大局面, 有一種新興的技術默默在醞釀著, 似乎準備迎來爆發的週期。 甚至從種種跡象而言, 這個後起之秀完全有叫板兩位前輩的實力, 相信不久電視界又會迎來一股不小的震盪。

OLED佈陣十面埋伏, LCD始終堅守主城

簡單先說說LCD和OLED互相競爭的資本是什麼, LCD和OLED前者是無機後者是有機, 所以前者需要背光作支撐, 而後者可以自發光, 從而引申出前者結構較後者的要複雜。 上述就是兩位前輩的根本區別所在, 當然電視來說歸根究底都是畫面品質對比是尤為關鍵, 消費者甚至壓根都不會理會你們原理是什麼。

那麼OLED就是聰明在老是用消費者的痛點作為賣點來不斷攻擊LCD的地位, 無非就是從“電視的厚薄”、“是否省電”、“高對比”和“廣視角”幾方面入手。

第一, 因為OLED結構相對簡單, 所以自然比LCD薄, 不過LCD在不懈的努力下已經做到了只和OLED厚度相差小數點後兩位的差別了;

第二, 因為OLED黑色部分是不發光的, 所以原則上是比有背光源的LCD省電, 正如上一句所講, 僅僅是黑色部分不發光, 是有前提的, 而這個前提是沒有銷售員會和你說的。 當白色畫面比較多的時候, OLED就沒有了省電的優勢了;

第三, 高對比這一項是毫無疑問是OLED完勝的, 憑藉黑色不發光的優勢, 對比度可以說是高達正無窮的, 對於LCD的對比度來說是碾壓式的勝利。

第四, 現在高端的LCD電視祭出了HDR技術, 並用上了高密度直下式local dimming, 加上把水準視角開到160以上。 還是因為自發光的先天優勢, OLED在可視角度來說還是優於各種技術加持的LCD。

最後說一下LCD憑什麼能夠一直不被OLED取代, 就“壽命”和“價格”兩個原因。 而這兩個因素對於OLED來說是致命的,

試想作為上班一族的我們, 誰願意花昂貴的價格購入一台壽命不太長久的電視呢?僅僅是為了薄、對比度高和廣視角?這個就得各位自行判斷是否值得。

任憑兩老相互攻堅, 無礙micro LED強勢登陸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micro LED, 它就是LED微縮到微米級別,

之後通過巨量轉移技術將數以百萬計 RGB 三色的 micro LED 安裝到螢幕基板上。 並且每個 micro LED 都是一個能夠自發光的圖元, 可以單獨驅動點亮, 這點與 OLED 類似, 相較於液晶 LCD 螢幕, micro LED 螢幕更為纖薄, 對比度更高, 螢幕反應時間也更快。 此外, 由於 micro LED 屬於無機發光二極體, 也就不像 OLED 那樣受到有機分子壽命的制約, 所以也就不存在燒屏問題, 同時亮度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從科普角度看來, micro LED的結構與OLED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早在 2012年索尼公佈的55寸“Crystal LED Display”就是Micro LED Display技術類型, Full HD解析度共使用約622萬顆micro LED作為高解析的顯示畫素, 對比度比率達百萬級別, 色飽和度亦高達140% NTSC, 無反應時間和使用壽命問題。 索尼採用單顆Micro LED嵌入方式, 這種技術所遇到的技術關隘較多, 難以做到量產級別的技術。

說得micro LED這麼無敵,是否真的沒得輸?

既然說到micro LED集LCD和OLED的長處,並且沒有帶上各自的缺點,那麼micro LED理應是無敵狀態了。其實非也,micro LED仍然有幾大問題有待處理。巧合的是,這些問題都不是成像技術缺陷的問題,而都是生產中的問題。micro LED的關隘在於:巨量轉移技術良品率低、焊接精准程度要求極高、產業鏈從上到下需重新整合導致生產成本比一般顯示技術高出3倍之多。雖然成像品質無敵,可是前期的生產要求高,導致一直都處於解決生產問題階段,難以投入到量產的階段。不過各廠商甚至蘋果公司也在著力研究發展micro LED,可見生產上的難關很快會有解決方案。

micro LED的用武之地

micro LED反應時間快、超高解析、單獨驅動點亮這些技術一下子就令人聯想起近來興起的VR設備和可穿戴設備,上述的數碼產品和micro LED簡直是天作之合。碰巧的是業界傳聞蘋果對VR設備十分感興趣,並且自身也有apple watch這種可穿戴設備,再者蘋果之前對micro LED興趣濃厚至極,三樣東西和蘋果這樣的科技界大佬結合在一起實在讓人浮想聯翩、滿懷期待。除了電視、顯示器、可穿戴設備、頭戴設備之外,在車用顯示器、投影機方面的應用也是可期的。

micro LED敢問未來路在何方?

LCD在電視行業內稱霸多年後,終於有OLED技術的橫空出世干擾其地位,雖然經常有小幅震動到LCD的位置,但是OLED始終沒有足夠的技術和底氣叫板,只是巧妙利用消費者的痛點來吸引眼球,並未可以在業界獲得充分的認可。

在兩者一攻一守的戰局中,micro LED強勢登陸,擁有兩位前輩的優點,並且無明顯的顯示技術缺陷。micro LED已經足夠能力同時挑戰兩位前輩,如果要說缺點,唯一就是價格高。不過正如上文提到價格高很大程度是因為前期生產難度大所致,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問題解決之後,價格也會相應返回合理水準。

無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很相信micro LED能夠取代LCD和OLED成為主流的顯示成像技術。這種信號是非常積極的,表明該技術已經越來越接近成熟可量產的地步了。2018年是關鍵的一年,蘋果和索尼都希望能夠在此年推出micro LED相關的產品面向消費者。鑒於廠商的信心和自身技術的優勢,micro LED就是這場顯示技術競爭遊戲中的黃雀,最後極有可能笑到最後。

難以做到量產級別的技術。

說得micro LED這麼無敵,是否真的沒得輸?

既然說到micro LED集LCD和OLED的長處,並且沒有帶上各自的缺點,那麼micro LED理應是無敵狀態了。其實非也,micro LED仍然有幾大問題有待處理。巧合的是,這些問題都不是成像技術缺陷的問題,而都是生產中的問題。micro LED的關隘在於:巨量轉移技術良品率低、焊接精准程度要求極高、產業鏈從上到下需重新整合導致生產成本比一般顯示技術高出3倍之多。雖然成像品質無敵,可是前期的生產要求高,導致一直都處於解決生產問題階段,難以投入到量產的階段。不過各廠商甚至蘋果公司也在著力研究發展micro LED,可見生產上的難關很快會有解決方案。

micro LED的用武之地

micro LED反應時間快、超高解析、單獨驅動點亮這些技術一下子就令人聯想起近來興起的VR設備和可穿戴設備,上述的數碼產品和micro LED簡直是天作之合。碰巧的是業界傳聞蘋果對VR設備十分感興趣,並且自身也有apple watch這種可穿戴設備,再者蘋果之前對micro LED興趣濃厚至極,三樣東西和蘋果這樣的科技界大佬結合在一起實在讓人浮想聯翩、滿懷期待。除了電視、顯示器、可穿戴設備、頭戴設備之外,在車用顯示器、投影機方面的應用也是可期的。

micro LED敢問未來路在何方?

LCD在電視行業內稱霸多年後,終於有OLED技術的橫空出世干擾其地位,雖然經常有小幅震動到LCD的位置,但是OLED始終沒有足夠的技術和底氣叫板,只是巧妙利用消費者的痛點來吸引眼球,並未可以在業界獲得充分的認可。

在兩者一攻一守的戰局中,micro LED強勢登陸,擁有兩位前輩的優點,並且無明顯的顯示技術缺陷。micro LED已經足夠能力同時挑戰兩位前輩,如果要說缺點,唯一就是價格高。不過正如上文提到價格高很大程度是因為前期生產難度大所致,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問題解決之後,價格也會相應返回合理水準。

無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很相信micro LED能夠取代LCD和OLED成為主流的顯示成像技術。這種信號是非常積極的,表明該技術已經越來越接近成熟可量產的地步了。2018年是關鍵的一年,蘋果和索尼都希望能夠在此年推出micro LED相關的產品面向消費者。鑒於廠商的信心和自身技術的優勢,micro LED就是這場顯示技術競爭遊戲中的黃雀,最後極有可能笑到最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