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記者採訪手記——機器人作業可不是為了節省人工

此次拜訪張家港一共採訪了5家客戶, 其中1家是主營手推車、購物籃這樣的商業設備, 其餘4家產品全是機械, 吹塑機, 灌裝機, 注塑機等,

在客戶看來, 他們只是在各自的細分行業裡開疆拓土。

機械行業具有技術含量高, 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大, 場地設備占地面積大等特點, 也就是說, 在這個行業裡, 小作坊式的企業非常少, 它的入門門檻不低, 而且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有了不少的軟硬體投入, 他們的規模正在發展中逐漸拉開差距。

5位受訪者有4位年齡分佈在55-65這個區間內, 是改革開發以後下海的第一批弄潮兒, 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技術人員出身, 依然在帶領公司的技術團隊攻堅克難, 主要的精力在研發這一塊, 公司內部的資源也相應地有所側重。

唯一的一位80後是行業裡的後輩, 也是行業裡的新銳, 是唯一一位銷售出身的老闆。 他有著與前輩們截然不同的行銷模式,

和不亞于專業工程師的產品知識。 他一邊保持著憂患意識, 一邊對同行們的優缺點了然於胸, 以之為鏡。 在他的帶領下, 企業迅速在當地嶄露頭角, 後勁十足。

出口貿易經過近幾年的普遍看衰, 現存的企業正面臨著市場的變化和行業的洗牌, 他們都意識到產品、服務、包裝、行銷的重要性, 有人引進技術力量鑽研產品技術, 有人甚至前往國外與客戶緊密溝通合作, 有人積極採買先進的設備和借鑒國外的企業管理模式, 大家都在小步快走地保持著每年的業績增量。

他們的年產值有些已經超過五千萬, 有些還在朝著五千萬努力, 但都意識到, 想要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 過硬的產品品質和無可挑剔的服務是基本法則,

更多人是參與到客戶的售前售後流程中去。 滿足客戶的需求, 説明客戶創造價值, 是老闆們的一個共識。

如果讓外貿人選出2017年的十大關鍵字, 環保應該是不會排除在外的。 政府經過一系列的內部改革, 大大提高了基層職能部門的執行效率,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受到了環保的影響, 有的企業關閉了三分之一的生產線, 有的企業不得不緊急改良產品工藝, 有的企業則飽受上游企業關停倒閉、原材料緊缺價格上漲的煎熬。

蘇州遠大商用設備的李總介紹, 他們的車間已經實現了30%的智慧化生產, 未來, 這個資料將上升到70%到80%。 這跟時下的熱門關鍵字德國工業製造4.0不謀而合。 他說, 節約人工成本並不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

因為在國內來說, 中國工人的成本並沒有高到企業無法承擔的地步, 而智慧化生產的主要動力是為了產品的穩定性和產能的提升, 規避人力的因素, 就可以避免一些風險。

現實不易, 有兩位老闆倒了苦水, 其中一位老闆在採訪的過程中說了四遍很艱難。 他給我講了一個同行的故事, 有個老闆家裡安裝了一台車間的專線電話, 只有在出現車間領導搞不定的大事時, 這個電話才會響。 即使車間是三班倒生產, 這個電話從未響起。 有一天深夜, 電話突然響了, 老闆下床接電話的時候, 腿軟得直接跪在了地上。 電話那頭一定不是什麼好事, 不是生產事故就是安全事故, 如果達到一定的規模, 他作為老闆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結果那個電話只是車間主任打錯了, 虛驚一場。 業內人士聽到這些深有同感, 在機械行業, 隨隨便便一樁生產事故鑒定結果都可能是輕度殘疾。 即使給員工們買高額的商業險, 老闆們仍舊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竊以為, 這也是智慧化生產普及的動力之一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