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微健康|“冬至”來了,這些“事”要做

聲明:“微竹溪”原創微信歡迎分享, 嚴禁轉載!

微竹溪投稿郵箱 3292901894@qq.com

微信廣告合作:2722699 18772887158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12月22日零時28分, 迎來“冬至”節氣。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 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 君道長, 故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

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 此後, 白天慢慢變長。 因此,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

西北風襲百草衰,

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

卻見金梅競豔開。

——左河水

史話冬至

冬至又名‘一陽生’,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西曆12月21~23日。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漢書》有雲:“冬至陽氣起, 君道長, 故賀……”也就是說,

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氣候特點

冬至期間, 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 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

另外, 冬至開始“數九”, 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關於“數九”, 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 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養生

防凍瘡

凍瘡多發於嚴寒季節, 一般在氣溫5℃以下時發生, 若能未雨綢繆, 積極採取措施, 可以有效減輕或防止凍瘡發生。

預防辦法:

1、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 堅持多用冷水洗臉、洗手和洗腳, 是預防凍瘡的好辦法;經常搓手、按摩腳、耳等部位,促進這些器官的血液迴圈。

2、注意全身保暖。預防凍瘡不能只是帶上手套穿棉鞋,要做到全身整體保暖才是上策。

3、對於過去已生過凍瘡的部位,應特別注意保暖防濕。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等溫性食品。

預防呼吸道疾病

12月晝夜溫差大,人們主要在室內活動,加之冬季人們習慣於門窗緊閉,室內通風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幾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暴發。

預防辦法:

1、注意居室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2、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

3、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均為不錯的辦法。

4、注意自我防護,儘量少去“高危場所”。

四類人冬至應進補

陽氣虛弱者

陽虛的人常會流清水涕、手足冰涼、易生凍瘡、夜尿頻頻。這類人可用乾薑、人參、熟附子、辣椒、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為需要。

易患冬病者

慢性支氣管炎、凍瘡、尿多症等冬至病,在中醫看來屬腎氣虧虛、陽虛外寒。調治的辦法是溫藥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馬、狗腎、人參、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藥進補,還可以食補之,如生薑肉湯對咳喘療效較好。附子生薑桂枝湯對防治凍瘡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養生益壽者

養生益壽,冬至進補就是個很好的辦法。原則上說,有不足就要補充。例如,用腦多者應經常吃核桃,體力消耗大者,要及時補充水果、蔬菜等。補多少、怎麼補,要因人而異。

防春夏病者

正是基於夏病冬防這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參、黃芪、桂圓、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後定會使人儲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冬至習俗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薑母鴨

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糯糕

我國臺灣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冬至陽生春又來。

新的開始,願平安如意!

本期編輯:姚麗

是預防凍瘡的好辦法;經常搓手、按摩腳、耳等部位,促進這些器官的血液迴圈。

2、注意全身保暖。預防凍瘡不能只是帶上手套穿棉鞋,要做到全身整體保暖才是上策。

3、對於過去已生過凍瘡的部位,應特別注意保暖防濕。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等溫性食品。

預防呼吸道疾病

12月晝夜溫差大,人們主要在室內活動,加之冬季人們習慣於門窗緊閉,室內通風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幾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暴發。

預防辦法:

1、注意居室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2、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

3、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均為不錯的辦法。

4、注意自我防護,儘量少去“高危場所”。

四類人冬至應進補

陽氣虛弱者

陽虛的人常會流清水涕、手足冰涼、易生凍瘡、夜尿頻頻。這類人可用乾薑、人參、熟附子、辣椒、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為需要。

易患冬病者

慢性支氣管炎、凍瘡、尿多症等冬至病,在中醫看來屬腎氣虧虛、陽虛外寒。調治的辦法是溫藥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馬、狗腎、人參、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藥進補,還可以食補之,如生薑肉湯對咳喘療效較好。附子生薑桂枝湯對防治凍瘡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養生益壽者

養生益壽,冬至進補就是個很好的辦法。原則上說,有不足就要補充。例如,用腦多者應經常吃核桃,體力消耗大者,要及時補充水果、蔬菜等。補多少、怎麼補,要因人而異。

防春夏病者

正是基於夏病冬防這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參、黃芪、桂圓、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後定會使人儲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冬至習俗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薑母鴨

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糯糕

我國臺灣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冬至陽生春又來。

新的開始,願平安如意!

本期編輯:姚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