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媒體看土右」相約2018年,土右旗這些事一定與你有關!

《包頭日報》12月20日7版刊發題為《奮力譜寫土右發展新篇章 》的專版稿件

□鐘海濱 張東輝 皇甫曉峰

中共土右旗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於11月27日召開,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 審議通過《中共土右旗委員會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奮力譜寫土右發展新篇章的決定》,

動員全旗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 凝心聚力、主動作為, 搶抓機遇、爭先進位, 奮力譜寫土右發展新篇章。

土右旗地處呼包鄂腹地, 人文歷史底蘊深厚, 區位交通優勢突出, 水、煤、電、氣資源豐富, 農牧業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發展的空間很大、後勁充足。 特別是在歷屆領導班子的科學決策和廣大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 形成了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推動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這些條件和機遇, 必將使土右旗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資源優勢充分發揮, 發展潛力加速釋放。 只要全旗上下深入堅持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立足旗情、搶抓機遇, 堅定信心、真抓實幹,

使過去良好的發展態勢持續保持下去、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徹底破解, 就一定能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開創發展新局面, 譜寫土右發展新篇章。

建設自治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打造包頭市新的增長極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緊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 推動現代農牧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互相交融、互相促進, 構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舉全力發展現代農牧業。 圍繞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種養加一體、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強度推動, 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 使土右旗農牧業現代化水準實現質的跨越。 要科學調整優化結構;要大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要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要加強科技創新能力。 通過兩到三年時間, 打造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以科技創新推動農牧業向高精強發展。

發展壯大新型工業。 依託土右旗水、煤、電、氣等要素齊全的優勢, 充分發揮工業園區主陣地作用, 進一步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要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案;要提高園區管理服務水準。

推動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 按照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準提升的原則, 推動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產業支撐和經濟增長點。文化旅遊業方面,完善全域旅遊規劃佈局,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配套,大力發展四季全域旅遊專案。物流商貿業方面,推動煤炭產業環保轉型,用好用足現有鐵路集裝站儲選裝運一體化優勢,延長煤炭關聯產業鏈條,提高煤炭物流綜合效益。金融業方面,積極引進金融機構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搆,加強政銀企對接,創新投融資模式,設立各類產業發展基金,有計劃發行企業債券,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實現實體化、市場化運營。

加快城鄉一體、產城融合步伐 打造呼包鄂區域新型中等城市

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效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持續推動城鄉在規劃佈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打造田園風光、山川秀美、富裕美麗、宜居宜業的新型中等城市。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要立足自身實際,挖掘優勢特色,統籌協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合理佈局生產生活生態三個空間,全力打造呼包鄂城市群中特色鮮明的重要節點城市。加強規劃管控;增強承載能力;提升管理水準。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打造環境優美、文明有序、舒適宜居城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讓農業成為有錢可賺的產業,讓農村成為人民嚮往的家園,讓美麗鄉村真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堅持產村融合發展;建設宜居文明鄉村;提高農民收入水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的關係,從根本上保障和推動環境品質改善,實現青山與綠水常在、美麗與發展共贏。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爭創國家低碳城市。

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民共同富裕。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按照“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戶”要求,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嚴格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和貧困人口退出機制,做到脫貧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脫專案,確保脫真貧、真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堅決杜絕邊脫貧、邊返貧現象。積極整合行業部門專案資金,通過發展產業、轉移就業、易地搬遷、對口幫扶、保障兜底和旅遊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方式,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實現貧困群眾與全旗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佈局調整優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實施名校創建和名教師、名校長培養工程,統籌推進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民族特色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持續發展。推動“健康土右”建設,完善城鄉“半小時”醫療健康服務圈,加快建設醫養結合養護型養老機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宣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衛生與健康水準,創建全國健康促進旗。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進基層文化站點廣覆蓋和品牌化建設,挖掘弘揚二人臺藝術和敕勒川文化,創作一批文化精品劇作,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強旗戰略,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落實好大學生集聚計畫,不斷夯實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畫,落實好社會保障提標擴面政策。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分類精准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落實好創業貸款支持政策,健全城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持續推進社會保障、安全飲水、便捷出行等好事實事項目,使更多財力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以綜治組織規範化、綜治中心標準化、網格化管理精細化和治安防控體系立體化為主要內容的綜治基層基礎“四項工程”建設。完善城鄉視頻監控體系,推進“三見警”工作,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排查化解各類安全生產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堅決守住安全生產紅線。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推行行業監管“黑名單”制度,保障城鄉居民飲食用藥安全。

本期編輯:李新宇

投稿郵箱tyqwxb@163.com

推動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產業支撐和經濟增長點。文化旅遊業方面,完善全域旅遊規劃佈局,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配套,大力發展四季全域旅遊專案。物流商貿業方面,推動煤炭產業環保轉型,用好用足現有鐵路集裝站儲選裝運一體化優勢,延長煤炭關聯產業鏈條,提高煤炭物流綜合效益。金融業方面,積極引進金融機構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搆,加強政銀企對接,創新投融資模式,設立各類產業發展基金,有計劃發行企業債券,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實現實體化、市場化運營。

加快城鄉一體、產城融合步伐 打造呼包鄂區域新型中等城市

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效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持續推動城鄉在規劃佈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打造田園風光、山川秀美、富裕美麗、宜居宜業的新型中等城市。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要立足自身實際,挖掘優勢特色,統籌協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合理佈局生產生活生態三個空間,全力打造呼包鄂城市群中特色鮮明的重要節點城市。加強規劃管控;增強承載能力;提升管理水準。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打造環境優美、文明有序、舒適宜居城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讓農業成為有錢可賺的產業,讓農村成為人民嚮往的家園,讓美麗鄉村真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堅持產村融合發展;建設宜居文明鄉村;提高農民收入水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的關係,從根本上保障和推動環境品質改善,實現青山與綠水常在、美麗與發展共贏。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爭創國家低碳城市。

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民共同富裕。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按照“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戶”要求,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嚴格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和貧困人口退出機制,做到脫貧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脫專案,確保脫真貧、真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堅決杜絕邊脫貧、邊返貧現象。積極整合行業部門專案資金,通過發展產業、轉移就業、易地搬遷、對口幫扶、保障兜底和旅遊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方式,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實現貧困群眾與全旗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佈局調整優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實施名校創建和名教師、名校長培養工程,統籌推進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民族特色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持續發展。推動“健康土右”建設,完善城鄉“半小時”醫療健康服務圈,加快建設醫養結合養護型養老機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宣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衛生與健康水準,創建全國健康促進旗。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進基層文化站點廣覆蓋和品牌化建設,挖掘弘揚二人臺藝術和敕勒川文化,創作一批文化精品劇作,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強旗戰略,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落實好大學生集聚計畫,不斷夯實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畫,落實好社會保障提標擴面政策。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分類精准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落實好創業貸款支持政策,健全城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持續推進社會保障、安全飲水、便捷出行等好事實事項目,使更多財力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以綜治組織規範化、綜治中心標準化、網格化管理精細化和治安防控體系立體化為主要內容的綜治基層基礎“四項工程”建設。完善城鄉視頻監控體系,推進“三見警”工作,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排查化解各類安全生產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堅決守住安全生產紅線。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推行行業監管“黑名單”制度,保障城鄉居民飲食用藥安全。

本期編輯:李新宇

投稿郵箱tyqwxb@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