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拍賣快訊——青銅器或再當藏界“老大”

眾所周知, 中國青銅器歷來是世界公認的頂級藝術品。 民國時期, 能玩青銅器的都是一些實力雄厚的大收藏家, 如潘達于、葉公綽、李文卿、馬長生等。 那麼, 青銅器為何有如此魅力, 它的市場前景如何, 筆者作如下分析。

歷史悠久形制多樣

青銅器是用紅銅、錫、鉛的合金鑄造而成, 也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 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 而且還有欣賞價值。 青銅器歷史悠久, 早在夏朝時期就製作出了很複雜的青銅器, 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銅工具、兵器和樂器等。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 中國青銅器製作達到了鼎盛時期,

器物的形制和紋飾可謂五花八門。 那時青銅器只是上層貴族享用物品, 一般平民百姓無法享受。 直到西元前3世紀, 青銅器不再為少數人專用, 而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市場稀見價格低估

在藝術品市場上, 青銅器一直是投資領域的“龍頭老大”, 且很早就已經確定。 宋代《宣和殿博古圖》曾記載:“故有得一器其直為錢數十萬, 後動至百萬不翅者。 ”青銅器的投資回報率一直很高。 民國時期的北京琉璃廠, 那些發大財的古董商, 不少是以“吃金石”居多, 當時, 一件周代銅鼎可換一大堆清朝康雍乾官窯瓷器。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興起藝術品拍賣後, 由於受到法規政策等外界因素制約, 市場上很少見到青銅器,

如果有拍賣的話, 也只是個別現象。 如1995年上海朵雲軒曾上拍一件商代青銅夔紋觚, 估價50萬至60萬元, 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成交價僅為75萬元。

2001年, 紐約佳士得推出一件西周青銅酒器——“皿天全”方罍器, 存世量很少, 特別是碩大的器型更在市場上罕見。 這一酒器上拍時, 受到了世界各地藏家的熱烈追捧, 最後被一法國私人藏家以924.6萬美元收入囊中, 此價創出當年亞洲藝術品拍賣的天價。 該紀錄誕生後, 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 各大媒體也紛紛予以報導。 遺憾的是, 該拍賣紀錄一直保持到2017年, 換言之, 整整16年未被打破, 在這期間, 書畫、瓷器等拍賣紀錄屢屢被刷新。 因此, 有專家認為, 從宋代正式開啟的古董收藏, 一直被列為頭號藏品的青銅器,

卻在20多年中忽然“不值錢”了。 比如, 2006年一件青銅爵只賣到10萬元, 帶銘文的15萬元, 如果有花紋, 也就是20萬元左右。

異軍突起重現升勢

在國內拍賣市場上, 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推出了“西周宣王五年青銅兮甲盤”, 這是南宋唯一存世的宮廷舊藏青銅器, 上拍後受到眾多藏家追捧, 最終以高達2.12億元成交, 轟動全球。

實際上, 青銅器拍賣在2016年就出現啟動跡象。 如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曾推出葉恭綽舊藏“清晚期周毛公鼎六名家題跋本”, 上拍後以1138.5萬元人民幣成交。 儘管2017年青銅器億元拍價頻現, 但筆者以為, 青銅器價格仍沒有到位, 隨著國內藏家越來越成熟, 對青銅器價值也會有新的認識, 也許不久的將來, 青銅器或重新坐上藏界“老大”的寶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